本刊初創(chuàng)辦于1980年,由著名史學家、原副校長鄭天挺先生主持,發(fā)行15年,于1995年因經(jīng)費問題?4朔菘锇l(fā)行期間,因其刊發(fā)論文的高水平,引起全國史學界甚至國際史學界的矚目,為南開大學、南開史學的發(fā)展帶來極好的聲譽。本次復刊,內容以中國古代史、中國近現(xiàn)代史、世界史為主,以考古學與文物研究為輔,以刊發(fā)原創(chuàng)性、前沿性論
《史學理論與史學史學刊》是北京師范大學史學理論與史學史研究中心主辦的連續(xù)性學科出版物。本卷是總第20卷,設立“紀念白壽彝先生誕辰110周年”“中國古代史學研究”“中國近現(xiàn)代史學研究”“外國史學研究”“歷史文獻學”“人物志”“當代史學評論”“會議綜述”等欄目,刊發(fā)22篇文章。
《公眾史學研究入門》主要介紹公眾史學的基本框架和研究歷史,旨在為有興趣從事或者了解公眾史學研究的讀者提供入門指導,也為公眾史學在中國的建立和發(fā)展提供理論和實踐的指導。首先,概述公眾史學的基本理論與方法;其次,勾勒這一學科的簡明歷史。作為歷史學的新型分支科學,公眾史學在不同國家有不同的發(fā)展路徑和模式,而主要的研究依然集中
《全球史學史(第二版)》是一本采用比較眼光和全球視角的史學史著作,將18世紀中葉以來全球史學的發(fā)展置于政治、社會和文化的背景中加以討論,不僅研究西方的史學流變,也考察亞洲、中東,及世界其他地區(qū)的史學發(fā)展,并提供了關于全球化時代歷史書寫現(xiàn)狀的新敘述。第二版更新了有關拉丁美洲史學、非洲史學、全球史、環(huán)境史、性別史,以及俄羅
作者為美國著名史學理論家、弗吉尼亞大學歷史系教授。全書分為四個主題,分別是記憶、敘事與知識、客觀性與猜測、碎片化。通過嚴謹?shù)恼撟C和生動的案例分析,探討了一系列歷史認識論問題:史學編撰中的敘事、客觀性、記憶問題,史學寫作的任務,歷史研究中的一致性,如何避免史學謬誤等等,是作者對于歷史知識的局限及條件的理論思考。作者對從希
劉家和先生治史兼及中西,致力于比較分析,尤其關注其中具有根基性的理論問題!妒吩穼W步:史學與理論探研》是他關于歷史理論問題相關論著的結集,多數(shù)為近年新作,論題主要涉及中國古代史學與經(jīng)學、比較研究與史學、史學的體與用、歷史理性與邏輯理性。全書融貫中西,立足中國而放眼世界,扎根傳統(tǒng)而超越傳統(tǒng),視野宏闊,思考深入,對于歷史研
《史學理論與史學史學刊》是全國普通高等學校人文誰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北京師范大學史學理論與史學史研究中心主辦的學術集刊,由該中心主任楊共樂任主編,周文玖教授任副主編。該集刊自2002年以來已出版了17卷,2006年以來改為一年兩期,已被收入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來源集刊,此卷為第19卷。該卷設筆談:改革開放40
《口述史研究》第三輯將繼續(xù)秉持回顧性、前瞻性、多元性與跨學科性原則,圍繞口述歷史的理論、方法與跨學科應用等問題展開討論。本輯共收入專題學術論文13篇,來自英國、美國以及中國大陸、臺灣、香港和澳門的16位學者圍繞口述歷史、敘事與醫(yī)學、口述歷史與女性研究、口述歷史與企業(yè)(商業(yè))研究、口述歷史、社區(qū)規(guī)劃與歷史建筑等專題展開跨
20世紀上半期是美國史學進入中國并對中國史學產(chǎn)生影響的關鍵時期。通過翻譯出版、期刊推介、用作教科書等形式,大量美著史書被引進中國,對中國史學的多個層面產(chǎn)生影響。本書以20世紀上半期傳播到中國的美著史書為研究對象,通過全面、詳細梳理各類美著史書在中國譯介與傳播的具體歷程,考察美國史學對中國史學(包括中國社會)的影響。全書
史學理論與史學史學刊是全國普通高等學校人文誰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北京師范大學史學理論與史學史研究中心主辦的學術集刊,由該中心主任楊共樂任主編,周文玖教授任副主編。該集刊自2002年以來已出版了17卷,2006年以來改為一年兩期,已被收入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來源集刊,此卷為第18卷。該卷設比較研究、中國古代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