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學評論》為集刊,由中國人民大學孔子研究院主編。本期是第13輯,包括“儒學與人類命運共同體”、“儒學與中國文化精神”、“儒家倫理與教化”、“東亞儒學研究”和“宋明理學研究”五個欄目,所刊文章主要來自中國人民大學主辦的“國際儒學論壇”的會議論文。
馬王堆漢墓簡帛自20世紀70年代出土以來,一直是學界的研究熱點,其中包含非常重要的《周易》類文獻。除了可與傳世文獻對勘的《易經》及《系辭》外,尚有久已亡逸的《衷》篇等重要的戰(zhàn)國作品!恫瘯<衷>篇新校新釋》采用裘錫圭《集成》版最新釋文,在全面吸收現(xiàn)有研究成果基礎上,進行細致的?焙陀栣,提出諸多新見解,材料
《周易明意》是溫海明教授過去二十多年中的《周易》哲學沉思錄,力圖匯通易學與中西哲學,此書志在匯通中西,融鑄古今,開意本論,成意哲學,可謂學林幸事。作者用心良苦,哲思細密,既深入解讀經傳文,又對卦爻辭解釋推陳出新。書中對經文和傳文的意義做出新的哲學詮釋,適當選取歷代和現(xiàn)當代注釋加以闡發(fā),主要從"意學"
《孔子·儒學·儒藏:儒家思想與經典》為國圖名家講座系列之中國古代哲學講座的整理匯編。主講人為北京大學樓宇烈、孫欽善、李中華、安平秋、王博、魏常海,清華大學陳來,中央民族大學牟鐘鑒等十位資深教授。 以“儒家文化為中華民族的復興”開篇,題宏義精。全書緊扣一點,即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與每個中國人的切身幸福息息相關。從孔子對中國
莊子學在明代中葉呈現(xiàn)勃興之勢,晚明學者憨山德清的《莊子內篇注》對于此時期莊子學的發(fā)展有著重要的接續(xù)意義和價值。以佛解莊,是莊學史上一條解莊之道,憨山德清之可貴處,不是簡單的、一般意義的比附,而是佛道兩家思想上的會通。本書以憨山德清的《莊子內篇注》為研究對象,認為《莊子內篇注》無論是在解莊的方法上,還是在義理闡釋上,抑或
《列子》又名《沖虛經》,是道家的重要典籍,為戰(zhàn)國前期思想家列御寇所撰,也是我國古代思想史和文化史上著名的典籍。該書共一百四十章,由哲理散文、寓言故事、神話故事、歷史故事組成,從其思想內容和語言上看,可能是后人根據(jù)古代文獻資料輯錄而成的!读凶尤b》一書是在參考了大量當代相關的著作論文的基礎上,取長補短,撰寫而成。本書忠
管子是我國古代重要的政治家、軍事家、思想家,也是先秦諸子中法家學派的代表人物,這一學派的思想集中體現(xiàn)于《管子》一書!豆茏印饭24卷,85篇,今存76篇,內容極豐,包含道、儒、名、法、兵、陰陽等家的思想以及天文、輿地、經濟和農業(yè)等方面的知識,其中《輕重》等篇,是古代典籍中不多見的經濟文作,對生產、分配、交易、消費、財政
《莊子》一書是道家學說的代表作品,也是中華傳統(tǒng)文化中的一朵奇葩。《莊子》的作者并非莊子一人,據(jù)后世學者考證,其中內篇出自莊子之手,而外篇和雜篇就比較復雜了,多是莊子學說的繼承者所作。莊子是奇人,《莊子》是奇書。博大精深的《莊子》,對后世思想史、哲學史和文學史的發(fā)展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貢獻。讓我們在配樂朗誦中,一起聆聽品鑒。
莊子在思維上很通透,在情感上很灑脫,在生活中很有趣,他解構了世間所有的尺子,生成了一種獨立自由的人格。莊子思想具有極強的自省與批判精神,以語言、卮言、重言的獨特寫法,生成了一種最不容易被概念化與意識形態(tài)化的活潑文本。《莊子》這本書為我們打開了很多扇門,道術,生死,天人,美丑,善惡,真假,夢醒,……每一扇門都是通向自由的
本書以時代為線索,從易學的產生開始,將中國易學的發(fā)展分為先秦易學、秦漢易學、兩晉南北朝易學、唐代易學、宋代易學、元代易學、明代易學、清代易學、現(xiàn)當代易學九個階段。書中采用專題研究的形式,通過選取不同歷史時期具有代表性的易學人物和學派進行具體的討論與述評,同時也突出了中國易學發(fā)展不同階段的主要特征。在吸取了大量前沿研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