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閑潭夢落花(序)
之所以寫下這“花落無聲”四個字,是由于我記起早先的一篇文章的篇名“亞熱帶的花無聲飄落”。那是一個遙遠的記憶:母親綰著發(fā)髻,身著白色的夏布衣裙,她在樹下,在樹下的井邊洗衣。那是一座古老宅第幽深的院子,母親的身子一起一伏。她的身前身后落滿花瓣。那些花是細小的,龍眼花、荔枝花,都很細小,淡淡的黃色,淡淡的清香。荔枝花時早一些,龍眼花時晚一些,再就是柚子花了。柚子花的香氣很濃,熏得人醉。母親就這樣,搓著、浣著,伴隨母親的是靜靜院落的靜靜的亭午,近處有蝶影,遠處是蟬鳴。日光透過濃密的樹蔭,花瓣雨也似的灑下來,花影,日影,攪成了我的迷蒙的童年。歲月就這樣無聲地流逝,正如亞熱帶的花無聲地飄落。
花落無聲,花落有情。有時不再無聲,而是風(fēng)雨做伴,是另一番情景;淞艘坏,既不溫柔,也不纏綿——是一種被摧殘的零落和傷害。這也是童年的家鄉(xiāng)的記憶。福州地處東南海濱,清明過后,入了雨季,臺風(fēng)時起。夜間風(fēng)雨過后,凌晨推門一看,竟是落紅遍地,花瓣沾著雨水,也攪著撕碎的葉,拌著泥污。夜來風(fēng)雨,記載著花的零落、葉的飄零,那情景好比是芳華遭了蹂躪。少年不解世事,心頭竟也浮上無端的落寞與哀傷。后來經(jīng)歷多了,知道那是一種傷悼,傷悼時光的消逝,傷悼靜謐與安寧的消逝。故而在我,花落無聲不單是享受無聲的、夢境般的美,也曾是承受著無聲的疼痛。
歲月就這樣靜靜地流逝,如同流向東海的閩江水,不再回頭。經(jīng)歷中有過驚濤,有過駭浪,也有過難以忍受的艱難,但都被我平靜地“放下”了。我生在一場持久的戰(zhàn)亂中,伴隨著童年的是朝不慮夕的生存環(huán)境,為了“安全”,不斷地逃難、搬家,也不斷地變換小學(xué)。動蕩,憂患,還有望不到頭的饑餓。童年無夢,沒有歡樂,小小的年紀(jì)就懂得人生的艱辛。少年是在動亂中度過,求學(xué)交不起學(xué)費,千辛萬苦,年復(fù)一年,日子是無邊的苦難,猶如風(fēng)雨中紛紛的落花。花落無聲,內(nèi)心疼痛。
我自信我有相當(dāng)?shù)男睦沓惺苣芰。我知道我周圍的人們(nèi)绾卧谑芸,較之他們,我慶幸我還活著,我不愿渲染苦難,盡管我未曾逃脫過任何一次。堅持,掙扎,隱忍,吞咽,遺忘并且學(xué)會“放下”。記得那年,我因言獲罪,陷入一場個人無法抵御的“文案”之中,風(fēng)刀雪劍,葉敗花殘,一時心事蒼茫。那時我任教于家鄉(xiāng)的華僑大學(xué),那里的冬季仍然有明亮的陽光,刺桐在開花,三角梅井噴般地垂掛下來,激情的花的瀑布把巍峨的校門淹沒在花海之中。那座校園的美麗和溫馨讓我忘了北方冬季的風(fēng)沙與霜凍。一位寫書法的朋友默默中贈我一副對聯(lián):
偶因風(fēng)雨驚花落
再起樓臺待月明
字是娟秀溫婉的,遒勁,蘊含著內(nèi)在的堅韌,不張揚,卻是優(yōu)美地內(nèi)斂著。他說的是“花落”的故事,但是他寫出了寧靜平和的心境:盡管有風(fēng)有雨,但在人生途中乃是尋常,正如月圓月缺,潮漲潮落,是一種“偶因”,卻也是必然。重要的是自身的化解能力,一次又一次的心驚風(fēng)雨,期待著一次又一次的“再起”,再起于樓臺之上,為的是迎接緩緩升起于天邊的那一輪皎潔的月華。這位朋友深知我當(dāng)日的處境,他是在用詩句慰藉并激勵我。及今思來,竟是一種博大的溫馨與愛意。就這樣,我度過了一場“偶因風(fēng)雨驚花落”的危境。
花落無聲,原是為紀(jì)念母親而寫,那些在母親身邊的日子是多么短暫,那些接受無邊的母愛的日子,隨著母親的青春年華而遠逝了。歲月無痕,花落滿地,留下的,是無邊的悵惘和永久的思念。歲月咬嚙著我的肉體,卻未能磨滅我的記憶,那種花落無聲的感覺,愈是遙遠卻愈是深沉。“昨夜閑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現(xiàn)在輪到我自己了,我經(jīng)歷了人生的長途跋涉,一步一步,不茍且,不畏縮,也不漫不經(jīng)心,矜持地、持重地望著腳下的路,繞過陡峭,踩過荊棘,疼痛、紅腫、瘀血,但不停步,只是一徑地堅持著前行。日子如花,花瓣卻雪片也似的落滿了一地。
2015年6月26日于北京大學(xué)
昨夜閑潭夢落花(序)-------------------------------------------001
亞熱帶的花無聲飄落
消失的故鄉(xiāng)---------------------------------------------------
亞熱帶的花無聲飄落--------------------------------------------
母親的發(fā)飾---------------------------------------------------
一篇永不忘卻的課文--------------------------------------------
懸掛在生命上空的那盞燈----------------------------------------
難忘的記憶---------------------------------------------------
我的夢幻年代--------------------------------------------------
無盡的感激---------------------------------------------------
最初的啟迪---------------------------------------------------
炮車隆隆向南
我走進了革命的行列--------------------------------------------
從軍行------------------------------------------------------
福清城里有座小樓---------------------------------------------
重返南日島---------------------------------------------------
人生只有一個“六十年”------------------------------------------
相逢一笑----------------------------------------------------
多情最是此湖水
初進燕園----------------------------------------------------
依依柳岸----------------------------------------------------
多情最是此湖水-----------------------------------------------
年年此夜----------------------------------------------------
湖畔的雪泥鴻爪-----------------------------------------------
西郊夜話----------------------------------------------------
永遠的校園---------------------------------------------------
這圣地的魅力-------------------------------------------------
一百年的青春-------------------------------------------------
這里是新詩的故鄉(xiāng)---------------------------------------------
開花或不開花的年代--------------------------------------------
難忘的歲月--------------------------------------------------
我怕驚動湖畔那些精靈------------------------------------------
流向遠方的水
這城市已融入我的生命----------------------------------------
家住京城---------------------------------------------------
東安舊話---------------------------------------------------
北京的花季--------------------------------------------------
北大的傳統(tǒng)精神-----------------------------------------------
我所知道的中文系的傳統(tǒng)----------------------------------------
新詩的搖籃和故鄉(xiāng)----------------------------------------------
堅守精神的高地-----------------------------------------------
治學(xué)的根本是勤奮---------------------------------------------
流向遠方的水------------------------------------------------
詩歌是做夢的事業(yè)
在新的崛起面前-----------------------------------------------
詩歌運動的記憶-----------------------------------------------
奇跡沒有發(fā)生-------------------------------------------------
詩歌是做夢的事業(yè)---------------------------------------------
那些遙遠的星星-----------------------------------------------
世上最美麗的事業(yè)---------------------------------------------
一般的人只能被時代所塑造---------------------------------------
悲喜人生----------------------------------------------------
我的“反季節(jié)寫作”---------------------------------------------
文學(xué)是一種信仰-----------------------------------------------
我的讀書生活-------------------------------------------------
附1:紀(jì)梅對話謝冕先生 / 紀(jì)梅-------------------------------------
附2:與當(dāng)代詩歌同行 / 郭九苓、胡士潁------------------------------
附3:詩歌,為了自由和正義 / 素予----------------------------------
附4:謝冕:蒲葦韌如絲 / 廖垠雪、李華雨、高嘉敏------------------------
附5:人與詩:在現(xiàn)實與理想之間 / 張潔宇-----------------------------
附錄
謝冕教授學(xué)術(shù)年譜---------------------------------------------
謝冕著述目錄-------------------------------------------------
跋 / 劉福春-------------------------------------------------
消失的故鄉(xiāng)
這座曾經(jīng)長滿古榕的城市是我的出生地,我在那里度過難忘的童年和少年時光?墒侨缃,我卻在日夜思念的家鄉(xiāng)迷了路:它變得讓我辨認(rèn)不出來了。通常,人們在說“認(rèn)不出”某地時,總暗含著“變化真大”的那份歡喜,我不是,我只是失望和遺憾。
我認(rèn)不出我們熟悉的城市了,不是因為那里蓋起了許多過去沒有的大樓,也不是因為那里出現(xiàn)了什么新鮮和豪華,而是,我昔時熟悉并引以為傲的東西已經(jīng)消失。
我家后面那一片梅林消失了,那迎著南國凜冽的風(fēng)霜綻放的梅花消失了。那里變成了嘈雜的市集和雜沓的民居。我在由童年走向青年的熟悉的小徑上迷了路。我沒有喜悅,也不是悲哀,我似是隨著年華的失去而一起失去了什么。
為了不迷路,那天我特意約請了一位年輕的朋友陪我走。那里有夢中時常出現(xiàn)的三口并排的水井,母親總在井臺邊上忙碌,她洗菜或洗衣的手總是在冬天的水里凍得通紅。井臺上邊,幾棵茂密的龍眼樹,春天總開著米粒般的小花,樹下總臥著農(nóng)家的水牛。水牛的反芻描寫著漫長中午的寂靜。
那里蜿蜒著長滿水草的河渠,有一片碧綠的稻田。我們家坐落在一片鄉(xiāng)村景色中。而這里又是城市,而且是一座彌漫著歐陸風(fēng)情的中國海濱城市。轉(zhuǎn)過龍眼樹,便是一條由西式樓房組成的街巷,紫紅色的三角梅從院落的墻上垂掛下來。再往前行,是一座遍植高大檸檬桉的山坡,我穿行在遮蔽了天空和陽光的樹蔭下,透過林間迷蒙的霧氣望去,那影影綽綽的院落內(nèi)植滿了鮮花。
那里有一座教堂,有繪著宗教故事的彩色的窗欞,窗內(nèi)傳出圣潔的音樂。這一切,如今只在我的想象中活著,與我同行的年輕的同伴全然不知。失去了的一切,只屬于我,而我,又似是只擁有一個依稀的夢。
我依然頑強地尋找。我記得這鮮花和叢林之中有一條路,從倉前山通往閩江邊那條由數(shù)百級石階組成的下山坡道。我記得在斜坡的高處,可以望見閩江的帆影,以及遠處傳來的輪渡起航的汽笛聲。那年北上求學(xué),有人就在那渡口送我,那一聲汽笛至今尚在耳畔響著,悠長而纏綿,不知是惆悵還是傷感?墒,可是,我再也找不到那通往江邊的路和石階,以及汽笛的聲音了!
這城市被閩江所切割,閩江流過城市的中心。閩都古城的三坊七巷彌漫著濃郁的傳統(tǒng)氛圍,那里誕生過林則徐和嚴(yán)復(fù),也誕生過林琴南和冰心。在遍植古榕的街巷深處,埋藏著飄著書香墨韻的深宅大院。而在城市的另一邊,閩江深情地拍打著南臺島,那是一座放大了的鼓浪嶼,那里蕩漾著內(nèi)地罕見的異域情調(diào)。那里有伴我度過童年的并不幸福,卻又深深縈念懷想的如今已經(jīng)消失在蒼茫風(fēng)煙中的家。
我的家鄉(xiāng)是開放的沿海名城,也是重要的港口之一;浇涛幕孕鲁钡淖藨B(tài)加入并融匯進原有的佛、儒文化傳統(tǒng)中,經(jīng)歷近百年的共生并存,造成了這城市有異于內(nèi)地的文化形態(tài),也構(gòu)造了我童年的夢境。然而,那夢境消失在另一種文化改造中。人們按照習(xí)慣,清除花園和草坪,用水泥封糊了過去種植花卉和街樹的地面。把所有的西式建筑物加以千篇一律的改裝,草坪和樹林騰出的地方,聳起了那些刻板的房屋。人們以自己的方式改變他們所不適應(yīng)的文化形態(tài),留給我此刻面對的是無邊的消失。
我在我熟悉的故鄉(xiāng)迷了路,我迷失了我早年的夢幻,包括我至親至愛的故鄉(xiāng)。我擁有的悵惘和哀傷是說不清的。
亞熱帶的花無聲飄落
——我的童年
童年對于我既不快樂也不幸福,開始的感覺是日子很艱難,后來則隱隱地有了憂患。
福州城里有一座古宅,白墻青瓦,院落深深。母親一襲白衣,把手浸在木盆里搓衣。整個的對母親的印象,就是她在水井邊不停地搓衣。
那宅院有許多樹,亞熱帶的花無聲地飄落,不知不覺地更換著季節(jié),而我則不知不覺地長大。
聽說這院子里有狐仙,但我沒有看見。一次發(fā)高燒,看見有矮人在墻頭上走動,那些母親和姐姐晾曬的衣服都變成了花花綠綠的鬼怪,很可怖。但那是熱昏了的幻象,我終于沒有看見狐仙。
到了30年代后半期,我長大一些了,便開始躲飛機、“跑反”——跑反在福州語里是逃難的意思。換一個房子,再換一個房子,目的是尋找安全。一直跑到了福州南臺的程埔頭——那是一個城鄉(xiāng)接合地,以為會安全一些,殊不知那里依然沒有安全。
那時外患已經(jīng)深入國土。整個中國都在危難之中,何況個人命運,何況我這個本來就貧困的家!我不僅一再換房子,而且一再換學(xué)校。記不清是什么原因,也許是選擇安全的可以躲避轟炸的角落,另外就是交不起昂貴的學(xué)費。梅塢小學(xué)、麥園小學(xué)、獨青小學(xué),最后是倉山中心小學(xué)——我如今還和這所小學(xué)的李兆雄老師和李仙根同學(xué)保持著聯(lián)系——我終于艱難地讀完了小學(xué)的課程。
正當(dāng)我結(jié)束小學(xué)階段即將開始中學(xué)生涯的時候,炮火終于燃到了這座濱海沿江的花園一般的城市。父親失業(yè),爺爺逃往內(nèi)地,我斷絕了一切經(jīng)費來源。不僅交納不起學(xué)費,戰(zhàn)亂和淪亡的日子也不允許我升學(xué)。
我開始在田里撿稻穗,上山拾柴火,家里開始變賣和典當(dāng)。30年代末到40年代初,困苦和災(zāi)難漫長得如無邊的暗夜。死亡線上的掙扎,加上家園淪喪之痛,造成我童年身心的重壓。艱難也培養(yǎng)了我堅韌的性格。
我當(dāng)時以為,苦難是與生俱來的。生命的核一開始就被無邊的悲愴所包裹,因此我傾力于生命的自我完全,使之有堅強的力量沖破那一層厚厚的外殼?嚯y是我童年生命的暗夜,我在這黑暗的囚室中鍛煉并充溢生命的活力。除此之外,我別無他途可尋,我毫無外助之力。
那時,談我缺乏營養(yǎng)還太奢侈,我缺乏能夠維持生命的熱量。半饑餓是我童年生活的常態(tài),空心菜和曬干的番薯曾伴隨我度過饑餓的歲月。
在小學(xué),那時也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貧困。春天里,同學(xué)們在老師的組織下都郊游去了,我因為沒有零錢和像樣的衣服而把自己關(guān)在家里。
我并不悲苦,我忍受貧窮給我的特殊恩澤——孤寂。我利用這樣的機會讀課外讀物:唐詩、“五四”新文學(xué)作品,還有報紙文藝副刊。那時我依靠自學(xué)能夠完整地背誦白居易的《長恨歌》和《琵琶行》,也能夠理解冰心的溫情和巴金的激揚。我只能在精神上幻想屬于我的豐滿的童年——盡管在物質(zhì)上我是那樣的貧乏。
現(xiàn)實人生的遭遇催我早熟。我承認(rèn)了命運對我的不公。我不幻想幸福,也不期待奇跡。我默默忍受那一切。我希望從自己的內(nèi)心生發(fā)出擊退厄運的力,我于是很早便擁有了獨立精神。
環(huán)境的逼迫使我在幼年便有了時代的憂患感,我為民族苦難、社會動蕩、家國衰危而激憤。這憂患本來不屬于無邪天真的童年,但我在危亡時世面前卻不幸地擁有了。
我頭頂沒有一片愛的天空,可是我幻想著去創(chuàng)造那一縷風(fēng)、一片云。我因自己的不幸而思及他人,我要把同情和溫暖給予那些和我一樣受苦的人。現(xiàn)實的遭遇使我堅強。我抗?fàn)幟\,并以不妥協(xié)的態(tài)度站在它面前——盡管我是那樣的弱小。
我曾說過冰心教我愛、巴金教我反抗。是這兩位文學(xué)大師為我的童年鑄魂。他們的精神激勵且陪伴我走過充滿苦痛的坎坷的路途,以至鬢發(fā)斑白的今日。
1945年,我十三歲。那一年抗戰(zhàn)勝利,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結(jié)束的禮花影里,我告別了我的童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