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社會的每一次技術的進步,都是人類包新并 推動的,但是技術的變革往往帶來的是整個社會的巨 大變化,處于變化的人類又不得不思考,究竟技術對 人和社會的影響怎樣?《互聯網性及其關 系的主體建構》始于對互聯網對人類影響的思考。
在互聯網+的時代,“性”這一度隱秘的、個 體化的、生理色彩濃重的人類行為究竟有何變化?作 為“互聯網與性”研究領域的探索性的實證論,本 書致力于呈現使用互聯網的人們,他們在“性”領域 的行為、觀點與策略。
張娜,女,社會學博士,2002-2012年就讀于中國人民大學社會學系,F任北京科技大學文法學院社會學系教師,中國人民大學性社會學研究室副研究員。曾赴美國加州大學伯格利分校訪學,并多次赴英國、愛爾蘭、印度等地參加學術會議。在ArchivesofSexualBehavior、《中山大學學報》等期刊發(fā)表論文十余篇,并被《中國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轉載。主持國家社科基金、聯合國人口基金會及省部級項目多項。目前研究領域是網絡社會學、社會學研究方法與性社會學。
導論 立意與創(chuàng)新
第一章 文獻與理論綜述
第一節(jié) 互聯網研究
一 建立網絡社會學
二 社會學視角
三 西方世界網絡研究
四 網絡研究是否僅限于網上
第二節(jié) 虛擬社區(qū)
一 定義
二 身份認同
三 形態(tài)研究
第三節(jié) 互聯網與性的研究
一 互聯網與性的現象研究
二 互聯網、性與性別研究
三 談性與網絡談性的研究
第四節(jié) 本書理論視角
一 建構主義
二 主體建構
三 常人方法學
第二章 研究主體與研究方法
第一節(jié) 研究田野與主體
一 田野簡介
二 確認網上活躍群體的真實身份
三 研究主體:80年代出生、北京工作/學習、有上網條件的中國高學歷青年
第二節(jié) 研究方法
一 研究過程
二 資料收集
三 研究策略
第三節(jié) 研究倫理
一 網站的知情同意
二 網站及受訪者均化名處理
三 受訪者的知情同意
第三章 虛擬田野
第一節(jié) 文大BBS介紹
第二節(jié) BBS用戶群體
一 基本介紹
二 注冊及活動
第三節(jié) 性版簡介
一 “性教育”之名建立
二 性版是熱門版面
第四節(jié) 版面的內容分析
一 帖子主題分析
二 帖子文本互動分析
第四章 人際關系
第一節(jié) 網上的人際關系
一 陌生人
二 熟人
三 熟悉的陌生人
四 網絡中的三種人際關系
第二節(jié) 網絡人際關系在談性中的運作
一 熟人間談性
二 陌生人間談性
三 熟悉的陌生人間談性
小結
第五章 互動規(guī)則
第一節(jié) 網絡互動的正式規(guī)則
一 明文規(guī)定的版規(guī)
二 認同的規(guī)則
三 女性優(yōu)待:互動潛規(guī)則
第二節(jié) 網絡互動的非正式規(guī)則
一 關系親疏,規(guī)則有異
二 禁忌話題
小結
第六章 語言與化名
第一節(jié) “性”的網絡語言
一 網絡語言的定義
二 性版面的網絡語言
三 主體與網絡語言的互構
第二節(jié) 化名與人際關系
一 匿名、化名與人際關系
二 化名:網絡人際交往策略
第三節(jié) 網絡主體的行動策略
一 社會性媒體的背景
二 主體應對身份識別的策略
三 網絡組織層面的策略
小結
第七章 性別與談性
第一節(jié) 性別轉換
一 男還是女:談性的重要問題
二 女性被騷擾的集體經驗
三 性別身份的網絡呈現
第二節(jié) 日常情景下的網絡談性
一 社會性別化的談性空間
二 “無事件境”與男性談性
三 “戀愛境”與女性談性
第三節(jié) 主體建構下的網絡談性
一 網絡談性與男性建構
二 網絡談性與女性建構
小結
第八章 主體建構下的網絡實踐
第一節(jié) 網上規(guī)則與日常情景
一 非正式規(guī)則:實踐策略
二 “無事件境”與“戀愛境”:實踐意義
第二節(jié) 網絡主體與社會結構
一 網絡實踐中的主體與結構關系
二 實踐意義的主體建構與社會建構
第三節(jié) 研究的反思
一 主題的反思
二 研究方法的反思
附錄
參考文獻
跋文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