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辭書出版社在1989年版《新詩鑒賞辭典》的基礎上于2013年出版《新詩鑒賞辭典》重編本,是我社"中國文學鑒賞辭典系列"之一種。一方面增補了30年來涌現的新人新作,另一方面對之前收錄的詩人詩作進行了精選!缎略婅b賞辭典》(新一版)則以重編本為基礎,增補了一批有影響力的詩人和詩作,對原書收錄的詩人和詩作也作了精選調整,使本書質量更臻精審完善。正文包括詩歌原作及鑒賞文,既全面地反映了新詩史上各主要時期的重要詩歌現象,又為讀者深入淺出地指點詩歌精髓。并依照新一版版式對全書進行重新設計,使版面更加賞心悅目,全面提升本書的檔次和品位,以滿足不同文化消費層次的讀者需要。
2017年正值新詩誕生百年之際,撫今追昔,《新詩鑒賞辭典》(新一版)透過新詩百年輝煌,向廣大熱愛詩歌的讀者展現百年新詩風貌,具有特別的紀念意義。
《新詩鑒賞辭典》初版本出版至今已經過去二十多年了。由于廣大讀者的厚愛,該書已經在新詩界與廣大新詩愛好者中享有很好的聲譽,產生了廣泛的影響。之所以能取得如此的成績,是因為該書在作品篇目的遴選方面,遵循客觀性、歷史性、現代性和多樣性的主旨,堅持思想性與藝術性統(tǒng)一的原則。正如初版本主編公木先生在序言中所說:一部新詩史,各門詩派相蕩相激又相反相成,相碰撞又相滲透,而顯示出燦爛繽紛,爭新斗妍;各類佳作如春蘭秋菊,夏云冬雪,各隨時令,皆成景觀。我們的責任就是要客觀、公正地把這一燦爛景觀呈現給讀者。
有了好的作品,還需高質量的鑒賞文章!缎略婅b賞辭典》初版本鑒賞文章的擔當作者大都是長期活躍于新詩領域的詩評家、研究專家,因此,鑒賞文章的視界開闊,常能以點及面,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豐富與拓展了作品的內涵和鑒賞空間。尤其為讀者稱道的是,本辭典較早采用詩人自寫與互寫鑒賞文章的新形式,從而提供了另一種與專家所寫鑒賞文字不同的鑒賞視野。有的鑒賞文章甚至包含詩人第一次披露的文獻史料,勢必對理解甚至研究該詩人及其作品起到非常積極的作用。例如臧克家的《老馬》一詩,一直以來,學術界在習慣性的政治化象征原型思維模式的影響下,以為老馬意象理所當然是象征舊社會似同馬牛的農民。這次臧克家在自己的鑒賞文章中首次說明《老馬》只是一首傳統(tǒng)式的借景抒情、以物明志的狀物詩,與杜甫的《病馬》、李綱的《病牛》時代各異,而感寓正同。因此,《新詩鑒賞辭典》初版本雖歷經二十多年歲月的洗禮與沉淀,仍能幸免于歷史的嫌棄與遺忘,而于生機勃勃的浩瀚書海中獲得一席之地。
雖然如此,我們仍然不得不清醒地看到該書存在的不足。作為一部醞釀、誕生于20世紀80、90年代之交那個特殊時期的《新詩鑒賞辭典》,自然受到一些不可抗拒的外部因素的制約,這從已經入選的北島被撤下便可窺一斑而略知全豹。
當然,歸根到底,許多存在的問題都與編選者自身思想水平與鑒賞能力的不足有關。例如,遺漏了一些有代表性的詩人和作品,選入了一些并非該詩人最有代表性的作品,等等。
鑒于上述種種原因,同時也為了順應《新詩鑒賞辭典》出版二十多年來新詩發(fā)展的態(tài)勢,上海辭書出版社遂決定出版《新詩鑒賞辭典》重編本。這實乃新詩界和新詩愛好者的一件喜事!我們編委會三人都參加過《新詩鑒賞辭典》初版本的編選與鑒賞文章的撰寫工作,這次受上海辭書出版社之邀,來承續(xù)《新詩鑒賞辭典》重編本的編選工作,既深感榮幸,又倍覺擔子的沉重。我們覺得,有了對于《新詩鑒賞辭典》初版本的梳理與總結,進一步汲取二十多年來新詩界新的創(chuàng)作與研究成果,我們就有了《新詩鑒賞辭典》重編本編選工作的清晰理路。下面我們將這次重編工作的主要方面簡要地作一說明。
這次重編的重點之一是通過增補一些詩人與作品,使《新詩鑒賞辭典》能夠更全面地反映新詩史上各主要時期的重要詩歌現象。例如,以往對于抗日戰(zhàn)爭時期的作品,各類辭典大多只收解放區(qū)的詩人和作品,卻很少關注反映正面戰(zhàn)場的作品。隨著抗日戰(zhàn)爭面貌被更加客觀、全面地發(fā)掘和描述,過去一度被忽視與遮蔽的正面戰(zhàn)場的史跡越來越清晰地呈現在世人面前。我們非常高興和驚訝地發(fā)現,其實反映這方面題材的佳作并不鮮見。這次增補了汪銘竹的《大戰(zhàn)行進中一插曲》、臧克家的《兵車向前行》、杜運燮的《滇緬公路》等作品,讓讀者能夠借助這些作品感受我們民族這一光榮與艱難的歷史。
又如,20世紀80年代是新詩史上成績最突出的時期之一,許多勇于探索的青年詩人嶄露頭角,他們的作品(其中一些創(chuàng)作于萬馬齊喑的文革時期)呼應了思想解放的時代精神。同時,一批文革后復出的中老年詩人則憑借著青年詩人所欠缺的豐富、復雜的情感體驗與積累,令他們的作品,包括那些創(chuàng)作于失去創(chuàng)作自由時期的地下寫作,具有更深刻、更貼近人性和更富有自由精神的個性特質,有些作品甚至代表了他們創(chuàng)作生涯的一個新高峰。但是,由于如前所述的種種原因,初版本收錄的這方面的詩人和作品與這一時期的實績很難相稱。
這次我們增補了當時的青年詩人北島、食指、江河、歐陽江河、芒克等詩人及其作品,增補了中老年詩人穆旦的《智慧之歌》等作品,增補了魯藜的《貝殼》、牛漢的《我是一顆早熟的棗子》、綠原的《又一個哥倫布》、邵燕祥的《致空氣》等作品,從而使這一時期的作品在整體上更能呈現生氣勃勃的思想解放思潮與反思精神,同時,這些風格各異的作品也是那個時期詩界對新詩美學和發(fā)展路徑的積極探索所取得的豐碩成果。
重編本除了對這兩個重要詩歌現象中的詩人與作品做了補缺與加強之外,對反映其他一些重要詩歌現象的詩人與作品也做了相應的強化。對于初版本之后二十多年新詩史的重要詩歌現象,我們同樣順應這樣一個思路。例如,20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工業(yè)化和城市化的蓬勃發(fā)展,環(huán)境污染日益嚴重。敏感的詩人開始把自己的情感觸須探向人與自然環(huán)境關系這一新的表現領域。從新詩史角度看,這一表現領域是20世紀30年代興起的表現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身的生存環(huán)境關系命題在新時期的新拓展。這次增補彭國梁的《茶色的池塘》、韓作榮的《紙上的風景》等作品,讓讀者通過這些作品真切地體驗詩人對人類生存環(huán)境日益惡化的憂患之情。
我們還通過增補陳忠村的《大樹移植》、鄭小瓊的《方言》,為歷史保存一點與城市化相伴相生的打工一族的農民兄弟作為城鄉(xiāng)的漂零者命運的斷片。而增補的于堅的《我夢想著看見一只老虎》、西川的《夕光中的蝙蝠》等作品,則揭示了知識霸權其實是另一種面目的專制主義的實質,同樣是與人的自由意志、獨立精神相違背的。這一詩歌現象的濫觴,是新文化運動倡導的科學與民主精神在新時期的承續(xù)和拓展。
通過充實以上這些詩人與作品,新詩史上各個時期主要的詩歌現象就得以在《新詩鑒賞辭典》重編本里有比較完整的呈現,由眾多詩人個體情感匯聚而成的時代精神將更為充實與厚重。
這次重編工作的又一個重點是進一步發(fā)揚《新詩鑒賞辭典》初版本在選目上的多元化、多樣性的優(yōu)點。形象比思想豐富。盡可能還原歷史多樣化的情態(tài)是理解詩人及其作品的可靠途徑。這首先表現在通過作品的調整和增補,避免絕對化地將詩歌流派和詩人個體鎖定在某種人為的、既定的詩學框架內,盡可能多層面地反映一個詩歌流派和詩人個體的完整面目。例如,對于七月派這樣一個詩歌群體,我們增補充分體現一個知識分子那種憂患、孤獨與自省意識的《無題》與《孤島》(阿垅),增補既繼承魯迅反思國民性傳統(tǒng)又呈現胡風精神奴役的創(chuàng)傷理念的《殯儀》(彭燕郊),增補具有現代派詩人里爾克的名作《豹》風格的《鐵欄與火》(曾卓)等作品,這些作品和原有作品一起,更加全面和多層次地反映了七月派的詩學特征。其次,在詩人個體方面,我們增補了與體現《女神》那種狂飆式精神不同的《夜步十里松原》;增補了與袁水拍的《馬凡陀山歌》風格迥異的《理發(fā)匠》;增補了潘漠華的《再生》,讓我們看到湖畔詩派并非只是沉浸在純情世界里的一群癡情少年;增補了卞之琳的《尺八》、馮至的《給一個戰(zhàn)士》、鄭敏的《金黃的稻束》等作品,其目的也都是希望多少能夠展現他們作品題材與風格的另一面。
這次修訂工作的另一個重點是,通過作品的調整和增補,在題材、風格、創(chuàng)作方法等方面進一步拓展作品的表現空間。例如在表現愛情題材的領域里,有表現暗戀的《鄰女》(金克木)和表現初戀的《初戀》(林新榮),有表現愛情被歷史沉封卻又難以割舍的《埋葬了的愛情》(蘇金傘)、《鏡中》(張棗)和《冰著的》(陸萍),有把愛表現得親近而單純、明亮的《戀的透明體》(徐遲),也有盡寫愛情的朦朧與纏綿的《謠曲》(方含),還有把愛升華為形而上的《紙上的秋天》(歐陽江河),更有表現融合著靈與肉的大膽、率真的愛情觀的《發(fā)現》(穆旦)。而像痖弦的《秋歌給暖暖》、陳所巨的《搖籃曲》、呂德安的《父親和我》、柏樺的《家居》等作品,也以不同的方式表現了親情的細膩與豐富。這次還增加了一定分量的兒童詩,除了因為兒童詩特有的情趣與審美價值之外,我們還有一個想法,在物質主義攪得人心浮躁、道德嚴重滑坡的時候,讓讀者能夠靜下心來聽一聽兒童詩那種純真、無邪的天籟之音。這樣,本書所選作品整體包容的情感與人性空間就可能更為廣闊。
還有一些入選的作品可能不如有些作品那樣具有整體優(yōu)勢,但是在某一方面的特質卻比較突出:或視角別致,或意象尖新,或想象奇麗,或方法獨特,甚至就是一兩句特別出彩。只要是體現著真善美,只要有獨到的真知灼見和品位情趣,都沒有理由拒絕。像非馬的《秦俑》讓人們能夠從對兵馬俑的單一謳歌式思維定勢中定定神,看一看秦俑維護封建專制主義的另一面?zhèn)扔。而同樣表現臺灣詩人鄉(xiāng)愁的《瓶竹》(舒蘭),表現沙漠與駝隊意境的《駝峰》(黃淮),以及《水的懷念》(沈紫曼)、《烏篷船》(鄒荻帆)、《魚》(王家新)等,也都有詩人個性化的獨特視角、情趣與意象營造方法。又像《晨的戀歌》(蓉子)、《蓬松的午后》(非馬)、《春之舞》(多多)、《秋的味》(李廣田)等作品,雖然只是一情一景的體悟,即興式的感觸,然而情感是真誠的,情趣是盎然的,故散發(fā)出較強的藝術感染力。至于海子的《詩人葉賽寧(組詩)之八:醉臥故鄉(xiāng)》或許沒有他另一些作品有名,但是當我們讀到大地,你先我而醉/你陰郁的面容先我而醉/我要扶住你/大地!這樣的詩句時,我們無論如何也難以對這樣的作品無動于衷了。而像王獨清的《玫瑰花》、劉夢葦的《鐵路行》能夠入選,是為了給讀者提供新詩史上曾經發(fā)生過的有關純詩與格律詩詩學實驗的一種感性體驗。
這次修訂,我們有幸又重讀并比較了詩人的作品,在此基礎上盡可能做到使入選作品實至名歸,所收作品盡可能不受詩外因素的干擾。例如這次刪除的有些作品,編委會并未因為作品的鑒賞文章是編委會成員自己撰寫而手下留情。
即便如此,由于所選詩人與作品總有篇幅的限制,而且篇目的選擇既然需要考慮還原歷史的真實性、豐富性以及詩人與作品的多樣性,也就有一個兼顧不同詩歌樣態(tài)和多種詩歌鑒賞品味(包括編者自己品味)的平衡甚至妥協的問題,一些優(yōu)秀的詩人與作品的落選在所難免。
初版本原收詩人250多位,作品530首。這次修訂撤下詩人4位,刪除作品約100多首,增補詩人50多位,增補作品170多首!缎略婅b賞辭典》重編本總共選收詩人300多位,作品580多首。我們對《附錄》中的《詩人小傳》《新詩大事記》和《新詩書目》作了必要的調整與補充。也對初版本的一些錯誤作了改正。
這次《新詩鑒賞辭典》的重編工作得到了許多詩人、專家的積極合作與支持,謹致衷心感謝。對于失誤與缺陷,望讀者指正。我們在編選重編本的時候,沉痛地發(fā)現,近二十年來,不少著名詩人、詩評家相繼離開了人世:初版本主編公木先生也已離開了我們。尤其是孫光萱先生,他不僅是初版本的副主編,還是重編本的第一編委,為本書作出了巨大貢獻。不幸的是,在重編本即將出版之際,他卻因病去世,而不能親眼目睹它的問世。我們想,在本書將以新的面貌呈現于讀者面前的時候,應該就是可以告慰他們的時候。我們希望呈現在大家面前的《新詩鑒賞辭典》重編本不僅能夠承續(xù)初版本的長處,而且更能夠有所發(fā)展和超越。
二〇一二年十月
上海辭書出版社文學鑒賞辭典編纂中心,專業(yè)的文學鑒賞辭典編纂機構,曾策劃編纂了上海辭書出版社古文觀止與詩歌三百首鑒賞系列以及中國文學名家鑒賞系列等精品圖書。
本書作者集合了中國上百位現當代文學研究界、詩歌評論領域的專家學者,有艾青、俞平伯、公劉、臧克家、袁可嘉、辛笛、孫光萱、洪子誠、陳思和等。
胡 適
一念 ……………………………… 1
鴿子 ……………………………… 2
老鴉 ……………………………… 4
小詩 ……………………………… 5
劉半農
相隔一層紙 ……………………… 6
一個小農家的暮 ………………… 7
教我如何不想她………………… 10
沈尹默
月夜……………………………… 12
三弦……………………………… 13
魯 迅
夢………………………………… 14
他………………………………… 16
人與時…………………………… 17
周作人
小河……………………………… 19
蒼蠅……………………………… 23
康白情
草兒……………………………… 25
窗外……………………………… 27
江南……………………………… 28
送客黃浦………………………… 30
鄭振鐸
我是少年………………………… 33
云與月…………………………… 34
汪敬熙
方入水的船……………………… 37
朱自清
黑暗……………………………… 39
贈友……………………………… 41
毀滅……………………………… 43
郭沫若
鳳凰涅槃………………………… 48
天狗……………………………… 49
爐中煤…………………………… 52
地球,我的母親! ……………… 54
太陽禮贊………………………… 60
夜步十里松原…………………… 62
天上的市街……………………… 63
春鶯曲…………………………… 65
玄 廬
十五娘…………………………… 69
劉大白
田主來…………………………… 7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