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持*虔誠的清凈之心抄寫佛經,稱為抄經或寫經。本書以紀昀所書《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字帖為底本,經過處理做抄經描紅用。其受當時書法風格影響,有著圓融,雍容華貴的特點,書法大小相兼,蒼勁多姿,也是實用性和藝術性的完美結合。
紀昀的書法作品
抄經可自我修行、陶冶心靈 、減壓靜心
歷代名家作品臨摹系列 兼具多種書體風格
抄經時凝神靜氣,專注一心,心靈得以安定。
字字璣珠的文字般若,持之以恒,智慧得以增長。
紀昀字跡圓融,雍容華貴的特點,書法大小相兼,蒼勁多姿
今人抄經的意義:
一是減壓靜心,掃除內心的負面情緒,返璞歸真;
二是修習佛法,弘揚佛法,啟迪智慧,凈化心靈;
三是以紀昀抄寫的《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書法作品為底本,可以達到練字的目的。
紀昀(1724-1805),字曉嵐,一字
春帆,晚號
石云,道號觀弈道人,直隸獻縣(今河北
滄州市)人。清代政治家、文學家,乾隆年間官員。歷官
左都御史,
兵部、
禮部尚書、協辦大學士加太子太保管國子監(jiān)事致仕,曾任《四庫全書》總纂修官。其學宗漢儒,博覽群書,工詩及駢文,尤長于考證訓詁。故卒后謚號
文達,鄉(xiāng)里世稱文達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