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五年制護理專業(yè)高職規(guī)劃教材:生物化學》是安徽省五年制護理專業(yè)高職規(guī)劃教材之一。共16章,內(nèi)容包括緒論,蛋白質、核酸及酶的結構與功能,維生素,糖代謝,生物氧化,脂類代謝,氨基酸代謝,核苷酸代謝,基因信息的傳遞與表達,分子生物學常用技術與人類基因組計劃,血液的生物化學,水和無機鹽代謝,酸堿平衡和肝臟的生物化學等。《安徽省五年制護理專業(yè)高職規(guī)劃教材:生物化學》力求適應高等職業(yè)教育的發(fā)展需要,教材內(nèi)容盡可能體現(xiàn)科學性、適用性、實用性和創(chuàng)新性。
《安徽省五年制護理專業(yè)高職規(guī)劃教材:生物化學》可供五年制護理、臨床醫(yī)學、助產(chǎn)、醫(yī)學檢驗技術、藥劑、康復醫(yī)學、口腔工藝、醫(yī)學影像技術等相關醫(yī)學專業(yè)使用。
第一章 緒論
一、生物化學的概念與研究內(nèi)容
二、生物化學的發(fā)展
三、生物化學與現(xiàn)代醫(yī)學
第二章 蛋白質的結構與功能
第一節(jié) 蛋白質的分子組成
一、蛋白質的元素組成及特點
二、蛋白質的基本組成單位——氨基酸
三、蛋白質分子中氨基酸的連接方式
第二節(jié) 蛋白質的分子結構
一、蛋白質分子的一級結構
二、蛋白質分子的空間結構
第三節(jié) 蛋白質的結構與功能的關系
一、蛋白質一級結構與功能的關系
二、蛋白質空間結構與功能的關系
第四節(jié) 蛋白質的理化性質
一、兩性電離和等電點
二、蛋白質的高分子性質
三、蛋白質的沉淀
四、蛋白質的變性
五、蛋白質的紫外吸收性質及呈色反應
第五節(jié) 蛋白質的分類
一、按分子組成分類
二、按分子形狀分類
三、按功能分類
第三章 核酸的結構與功能
第一節(jié) 核酸的分子組成
一、核酸的元素組成
二、核酸的基本組成成分
三、核酸的基本組成單位——核苷酸
四、體內(nèi)某些重要的單核苷酸及其衍生物
第二節(jié) 核酸的結構與功能
一、DNA的分子結構與功能
二、RNA的分子結構與功能
第三節(jié) 核酸的理化性質
一、核酸的一般性質
二、核酸的紫外吸收性質
三、核酸的變性與復性
第四章 酶
第一節(jié) 酶的分子結構與功能
一、酶的分子組成
二、酶的活性中心
三、酶原與酶原激活
四、同工酶
第二節(jié) 酶促反應的特點與作用機制
一、酶促反應的特點
二、酶促反應的機制
第三節(jié) 影響酶促反應速度的因素
一、酶濃度的影響
二、底物濃度的影響
三、溫度的影響
四、pH的影響
五、激活劑的影響
六、抑制劑的影響
第四節(jié) 酶的調節(jié)
一、酶活性的調節(jié)
二、酶含量的調節(jié)
第五節(jié) 酶的分類與命名及其在醫(yī)藥學上的應用
一、酶的分類
二、酶的命名
三、酶在醫(yī)藥學上的應用
第五章 維生素
第一節(jié) 概述
一、維生素的概念
二、維生素的命名與分類一
三、維生素缺乏癥發(fā)生的原因
第二節(jié) 脂溶性維生素
一、維生素A
二、維生素D
三、維生素E
四、維生素K
第三節(jié) 水溶性維生素
一、維生素B1
二、維生素B:
三、維生素PP
四、維生素B。
五、泛酸
六、生物素
七、葉酸
八、維生素B12
九、維生素C
第六章 糖代謝
第一節(jié) 概述
一、糖的生理功能
二、糖代謝的概況
第二節(jié) 糖的無氧分解
一、無氧分解的反應過程
二、無氧分解的調節(jié)
三、無氧分解的生理意義
第三節(jié) 糖的有氧氧化
一、有氧氧化的反應過程
二、有氧氧化的調節(jié)
三、有氧氧化的生理意義
第四節(jié) 磷酸戊糖途徑
一、磷酸戊糖途徑的反應過程
二、磷酸戊糖途徑的生理意義
第五節(jié) 糖原的合成與分解
一、糖原的合成代謝
二、糖原的分解代謝
三、糖原合成與分解代謝的調節(jié)
第六節(jié) 糖異生
一、糖異生途徑
二、糖異生的調節(jié)
三、糖異生的生理意義
第七節(jié) 血糖及其調節(jié)
一、血糖的來源和去路
二、血糖水平的調節(jié)
三、血糖水平的異常
第七章 生物氧化
第一節(jié) 線粒體的氧化體系
一、呼吸鏈
二、氧化磷酸化
第二節(jié) 其他氧化體系
一、胞漿中NADH的氧化
二、微粒體中的氧化酶類
三、需氧脫氫酶和氧化酶
第三節(jié) 活性氧的代謝
一、活性氧的生成
二、活性氧的作用
三、體內(nèi)活性氧的清除機制
四、活性氧增加的病理機制及預防措施
第八章 脂類代謝
第一節(jié) 脂類的分布及生理功能
一、脂類在體內(nèi)的分布
二、脂類的生理功能
第二節(jié) 三脂酰甘油代謝
一、三脂酰甘油的分解代謝
二、三脂酰甘油的合成代謝
三、多不飽和脂肪酸的重要衍生物
第三節(jié) 磷脂的代謝
一、甘油磷脂的合成
二、甘油磷脂的分解
三、甘油磷脂與脂肪肝
第四節(jié) 膽固醇代謝
一、膽固醇的合成
二、膽固醇的酯化
三、膽固醇在體內(nèi)的轉變與排泄
第五節(jié) 血漿脂蛋白代謝
一、血脂
二、血漿脂蛋白
三、血漿脂蛋白的代謝及功能
四、高脂蛋白血癥
第九章 氨基酸代謝
第一節(jié) 蛋白質的營養(yǎng)作用
一、蛋白質的生理功能
二、蛋白質的需要量與營養(yǎng)價值
三、氨基酸的靜脈營養(yǎng)
第二節(jié) 氨基酸的一般代謝
~、氨基酸代謝概況
二、氨基酸的脫氨基作用
三、氨的代謝
四、a一酮酸的代謝
第三節(jié) 個別氨基酸的代謝
一、氨基酸的脫羧基作用
二、一碳單位代謝
三、含硫氨基酸的代謝
四、芳香族氨基酸的代謝
五、支鏈氨基酸的代謝
第四節(jié) 氨基酸、糖和脂肪在代謝上的聯(lián)系
一、糖與氨基酸在代謝上的聯(lián)系
二、脂肪與氨基酸在代謝上的聯(lián)系
三、糖與脂肪在代謝上的聯(lián)系
第十章 核苷酸代謝
第一節(jié) 核苷酸的合成代謝
一、嘌呤核苷酸的合成
二、嘧啶核苷酸的合成
三、脫氧核苷酸的合成
第二節(jié) 核苷酸的分解代謝
一、嘌呤核苷酸的分解
二、嘧啶核苷酸的分解
第十一章 基因信息的傳遞與表達
第一節(jié) DNA的生物合成
一、DNA的復制
二、DNA的損傷與修復
三、逆轉錄
第二節(jié) RNA的生物合成
一、轉錄體系
二、轉錄過程
三、真核生物轉錄后的加工
第三節(jié) 蛋白質的生物合成
一、蛋白質生物合成體系
二、蛋白質生物合成過程
三、蛋白質合成的調控
四、蛋白質生物合成與醫(yī)學的關系
第四節(jié) 癌基因與抑癌基因
一、癌基因
二、抑癌基因
第十二章 分子生物學常用技術與人類基因組計劃
第一節(jié) 基因工程
一、基因工程的相關概念
二、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及主要步驟
三、基因工程與醫(yī)學的關系
第二節(jié) 核酸分子雜交技術
一、核酸分子雜交的基本原理
二、核酸分子雜交的基本方法
三、分子雜交技術的應用
第三節(jié) PCR技術
一、PCR的基本原理
二、PCR的主要用途
第四節(jié) DNA芯片技術
一、DNA芯片技術的概念
二、DNA芯片技術的基本原理與方法
三、DNA芯片技術的應用
第五節(jié) 人類基因組計劃與后基因組研究
一、人類基因組計劃
二、后基因組研究
第十三章 血液的生物化學
第一節(jié) 血液的化學組成
一、血液的化學成分
二、非蛋白含氮化合物
第二節(jié) 血漿蛋白質
一、血漿蛋白質的組成
二、血漿蛋白質的功能
第三節(jié) 紅細胞的代謝
一、成熟紅細胞的代謝特點
二、血紅素的生物合成
第十四章 水和無機鹽代謝
第一節(jié) 體液
一、體液的分布與含量
二、體液電解質的組成與分布特點
三、體液的交換
第二節(jié) 水平衡
一、水的生理功能
二、水的攝人和排出
三、脫水與水腫
第三節(jié) 電解質平衡
一、電解質的生理功能
二、鈉、氯的代謝及其平衡紊亂
三、鉀的代謝及其平衡紊亂
第四節(jié) 鈣磷代謝
一、鈣、磷在體內(nèi)的分布與功能
二、鈣、磷的吸收與排泄
三、血鈣與血磷
四、鈣、磷與骨的關系
五、鈣、磷代謝的調節(jié)
六、鈣、磷代謝紊亂及相關的疾病
第五節(jié) 鎂代謝及微量元素
一、鎂代謝
二、微量元素
第十五章 酸堿平衡
第一節(jié) 體內(nèi)酸堿物質的來源
一、酸性物質的來源
二、堿性物質的來源
第二節(jié) 酸堿平衡的調節(jié)
一、血液的緩沖作用
二、肺對酸堿平衡的調節(jié)作用
三、腎臟對酸堿平衡的調節(jié)作用
第三節(jié) 酸堿平衡與電解質平衡的關系
一、酸堿平衡與血鉀濃度的關系
二、酸堿平衡與血氯濃度的關系
三、陰離子間隙
第四節(jié) 酸堿平衡失調
一、酸堿平衡失調的基本類型
二、酸堿平衡的主要生化診斷指標
第十六章 肝臟的生物化學
第一節(jié) 肝臟在物質代謝中的作用
一、肝臟在糖代謝中的作用
二、肝臟在脂類代謝中的作用
三、肝臟在蛋白質代謝中的作用
四、肝臟在維生素代謝中的作用
五、肝臟在激素代謝中的作用
第二節(jié) 肝臟的生物轉化作用
一、生物轉化的概念
二、生物轉化反應的主要類型
三、幾種物質在肝臟中的生物轉化
四、影響生物轉化的因素
五、生物轉化的特點
第三節(jié) 膽汁酸代謝
一、膽汁和膽汁酸的化學
二、初級膽汁酸的生成
三、次級膽汁酸的生成及膽汁酸的腸肝循環(huán)
四、膽汁酸的生理功能
五、膽汁酸的代謝異常與疾病
第四節(jié) 膽色素代謝
一、膽紅素的生成
二、膽紅素在血液中的運輸
三、膽紅素在肝臟中的代謝
四、膽紅素在腸道中的變化和膽色素的腸肝循環(huán)
五、血清膽紅素與黃疸
生物化學實驗指導
實驗一 血清蛋白質醋酸纖維薄膜電泳
實驗二 酶的專一性
實驗三 影響酶活性的因素
實驗四 分光光度計的使用
實驗五 血糖測定
實驗六 肝中酮體生成作用
實驗七 轉氨基作用
實驗八 血清丙氨酸氨基轉移酶測定(賴氏法)
主要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