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品德與社會(生活)課程研究》通過梳理從清末至今我國德育一社會類課程的演變,以及比較國外同類課程的理念、內容和課程地位,彰顯了品德與社會(生活)課程在學校課程中不可取代的價值和地位。
《小學品德與社會(生活)課程研究》對品德與生活課程、品德與社會課程的課程設計思路進行了詳細的解讀,對歷史學習和地理學習意義的闡述,可幫助教師判斷什么樣的材料和活動是有價值且適宜學生的,如何挖掘和利用史地教學資源,發(fā)揮課程的育人價值。
《小學品德與社會(生活)課程研究》圍繞基于對話和問題解決的教學,運用大量案例,細致地說明教師應如何制定教學計劃、開發(fā)教材、確立學習課題、有效指導學生開展調查和討論。還介紹了品德與社會(生活)課程常用的學習工具,即表現時間的工具、表現空間的工具、表現關系的工具以及統(tǒng)計數據的工具,,教師可應用這些學習工具幫助學生有效獲取知識和信息以及表達自己的想法和觀點。
《小學品德與社會(生活)課程研究》從“促進學生發(fā)展”這一評價的根本目的出發(fā),展現了多元的評價方法,分析了各種評價方法的特點和局限性,對品德與社會(生活)課程所倡導的真實性評價的作用和評價方法作了特別詳細的闡述,并介紹了建立評價標準的要點和需要注意的問題。這些內容將有助于教師根據教學目標和內容以及學生的發(fā)展階段來選擇*適宜的評價方法。
第一章 品德與社會(生活)課程的開設緣由
第一節(jié) 品德與社會(生活)課程的源流
一、新中國成立前的德育一社會類課程
二、1949年后的德育一社會類課程
第二節(jié) 當代德育一社會類課程轉型的迫切性
一、社會的挑戰(zhàn)
二、德育一社會類課程存在的問題
三、創(chuàng)立品德與社會(生活)課程的意義
第二章 品德與社會(生活)課程的特性和價值
第一節(jié) 以品德形成為核心
一、為何“以品德形成為核心”
二、“品德形成”的內涵
第二節(jié) 以學生生活為基礎
一、為何以兒童的生活為基礎
二、課程怎樣體現生活性
第三節(jié) 高度綜合化
一、為何要綜合?
二、綜合的涵義
第三章 同類課程的國際經驗
第一節(jié) 社會一德育課程在學校課程中的定位
一、社會一德育課程的開設情況
二、社會一德育課程的目標
三、社會科中的道德教育
四、社會科中的人文社會科學教育
第二節(jié) 課程內容的架構
一、基于主題軸(領域)構建課程內容
二、建立有層次和梯度的學習順序
第三節(jié) 能力指標的構建
第四章 品德與社會(生活)課程的內容
第一節(jié) 品德與生活課程的設計思路
一、以兒童生活為基礎
二、三條主線貫穿
三、以四個方面為內容范疇
四、三條主線和四個方面交織構成課程基本框架
第二節(jié) 品德與社會課程的內容架構
一、一條主線:學生的生活發(fā)展
二、點面結合:面上選點,組織教學內容
三、綜合交叉
四、螺旋上升
第三節(jié) 品德與社會課程中的歷史與地理學習
一、品社課中歷史學習的意義和重點
二、品社課中地理學習的意義和重點
第五章 教學計劃的制訂
第一節(jié) 不同層次的教學計劃:單元教學計劃與課節(jié)教案
一、概念澄清:什么是單元教學計劃,什么是課節(jié)教案
二、關系梳理:單元教學計劃與課節(jié)教案的關聯(lián)性
三、單元教學計劃的構成要素
第二節(jié) 教學目標的分解與細化
一、什么是教學目標層級分解
二、為什么要進行教學目標層級分解
三、教學目標層級分解的原則
第三節(jié) 教學預設與生成
一、概念澄清:什么是教學預設與生成
二、關系梳理:教學預設與生成的關聯(lián)性
三、教學預設與生成的調整
第六章 教學策略的運用
第一節(jié) 教學策略和教學方法
一、關于教學策略的研究
二、品德與社會(生活)課教學策略的價值取向
三、基于對話和問題解決的教學策略
第二節(jié) 教材的開發(fā)和運用
一、教材與教材開發(fā)的內涵
二、教材開發(fā)的途徑和方法
第三節(jié) 探究活動的指導
一、學習課題的確立
二、調查活動的指導
三、討論和辯論的指導
四、指導學生制作探究筆記
第四節(jié) 姓名牌教學法
一、姓名牌教學法的特征和意義
二、使用姓名牌教學法的課例評析
第七章 學習工具的應用
第一節(jié) 品德與社會(生活)課中常用的學習工具
一、學習工具的概念和特征
二、品德與社會(生活)課中常用的學習工具
第二節(jié) 學習工具在品德與社會(生活)課教學中的作用
一、發(fā)展學生的社會認識能力
二、發(fā)展多元表征的能力
第三節(jié) 學習工具的應用與指導
一、從學生經驗開始
二、循序漸進
三、圖文轉換
第八章 教學評價
第一節(jié) 評價的基本理念
一、評價的目的和原則
二、評價的種類及其功能
第二節(jié) 評價的方法
一、評價方法的多樣化
二、真實性評價法
三、紙筆測驗
第三節(jié) 評價標準的確立
一、評價標準和評價指標
二、評價實踐案例:評價標準的確立與應用
三、評價標準實踐和運用中存在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