韜略平天下叢書按照年代,共分為8冊,再現(xiàn)了春秋、戰(zhàn)國、秦漢、魏晉南北朝、隋唐、宋元、明代、清代中國歷經的千年風云巨變以及蘊含其間的智慧和謀略。細品先賢韜略,縱覽往世興衰,看清中華民族的發(fā)展脈絡和走向。來自武漢大學、華中師范大學、天津師范大學、中南民族大學的歷史學教授們,傾注全力,用文學的語言,通俗寫歷,帶領讀者身臨其境,體會運籌帷幄的魅力現(xiàn)場。
《魏晉南北朝韜略》是韜略平天下系列叢書中的魏晉南北朝卷。魏晉南北朝數代,雖然是一個大亂世,但依然結出了精彩的智謀之花,政治家、軍事家的文韜武略以及讀書人明哲保身的智慧俯拾皆是。其中,三國戰(zhàn)爭堪稱魏晉韜略的精彩開篇。后來的魏晉隱士講究韜晦之術,北方民族也開始了強有力的奮起。本書站在大歷史的全景高度,回望這一時代杰出人物的雄韜偉略。
★ 細品先賢韜略,縱覽往世興衰,看清中華民族的發(fā)展脈絡和走向。
★ 從大歷史觀的角度和全局視角,將中華民族獨有的謀略智慧精彩呈現(xiàn)。
★ 用文學的語言,通俗寫史,帶領讀者身臨其境,體會運籌帷幄的魅力現(xiàn)場。
★ 以史為鑒,在歷史的鏡前,找到修身、治國、平天下的人生智慧。
★ 魏晉南北朝這一中國歷史上一大動蕩時期的韜略,表現(xiàn)的更多的不是官場上的鉤心斗角,而是各政權為壯大自己、消滅對手所實施的政治、軍事、經濟乃至文化方面的策略、計謀、政策與手段,是當時人們?yōu)橹亟ò捕ㄉ鐣M行的謀劃與行動。
崇文書局準備重印《魏晉南北朝韜略》,責成作者適當修改,并新配圖表,重新制版,以便這本通俗小書能夠更加親近讀者。今諸事妥當,付印在即,應編輯李利霞女士之囑,寫幾句話,置于篇首,以為前言。
記得是1996年秋,受長江文藝出版社方面約請,以韜略為主題,擷取魏晉南北朝時期的相關內容,單獨成冊,與其他斷代同一主題的作品,匯為一部。接受這項工作不久,我獲得出國訪學一年的機會,勢難在規(guī)定時間內完成編寫任務,于是邀請我當時工作單位武漢大學三至九世紀研究所的兩位博士研究生楊洪權、柳春新共同撰寫。根據各自的研讀與熟悉情況,商定由柳春新撰寫魏晉部分;楊洪權撰寫十六國南朝部分;北朝部分的內容,則由我完成。楊、柳二位年齡略大于我,當時分別師從朱雷、黃惠賢教授,學業(yè)頗為精進,不過其時我已任教數年,并為柳春新講授過一學期博士課程,故與二人的關系亦師亦友。因此,按出版社的要求,審定此書綱目、提出編寫內容、確定行文風格,主要由我負責。臨出國時,我撰寫了自己所承擔的部分稿子,但全部稿子尚未完成。在當時通信不暢的情況下,不可能遙控審定余下稿件,于是放棄由我主編的想法,決定三位作者共同署名,同擔文責,以此督促他們二位認真從事。一年后我回國時,此書已然出版,楊、柳二君實是此書功臣。
此次修訂重印,正好有機會審讀全部稿子。由于柳春新君不幸英年早逝,楊洪權君任報社記者,未能專志于史學,修訂工作只好由我全權負責。修訂的主要內容是:刪除合并了個別條目、刪削了一些繁冗的文字、改正了一些不準確的史實、酌情統(tǒng)一了文風、處理了個別條目內容上相互矛盾的地方。即將印行的這一新版,與原書相比較,有了新的面貌。
本書以韜略為名,整個選題最初想來是為了迎合當時的社會風尚。今天仍有機會重印,說明本書以及叢書中其他各書,仍有其社會價值。就本書反映的魏晉南北朝這一中國歷史上一大動蕩時期來說,韜略表現(xiàn)的更多的不是官場上的鉤心斗角,而是各政權為壯大自己、消滅對手所實施的政治、軍事、經濟乃至文化方面的策略、計謀、政策與手段,是當時人們?yōu)橹亟ò捕ㄉ鐣M行的謀劃與行動。中國歷史擺脫長達三四個世紀的動蕩,為隋唐時期的強盛打下堅實的基礎,在一定程度上,正是魏晉南北朝時期的人謀的結果。本書基本上涵蓋了魏晉南北朝歷史過程中主要政權的政治、軍事舉措,內容上也不是簡單地抄襲成說,一些條目甚至是作者在自己專篇學術論文基礎上進行的通俗化敘述。讀者諸君不妨將此書當成一部通俗簡明的魏晉南北朝史來閱讀。
最后,借此小書重印的機會,請允許我對曾經一起商量學問、為完成此書貢獻頗多的柳春新君,表達深切的懷念之情。
何德章
2017年11月
于天津師范大學學者公寓
何德章,北京大學歷史學博士,曾長期任教于武漢大學三至九世紀研究所,現(xiàn)任天津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魏晉南北朝史學會榮譽副會長。出版有《中國魏晉南北政治史》《中國經濟通史·魏晉南北朝卷》《魏晉南北朝史叢稿》等學術著作。
楊洪權,武漢大學歷史學博士,曾任職于煙臺師范學院歷史系,現(xiàn)為廣州日報社主任記者,著有《神秘的預言中國古代讖言研究》。
柳春新(1965-2016),武漢大學歷史學博士,先后任教于湖南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嶺南師范學院法政學院。有《漢末晉初之際政治研究》等學術論著存世。
第一章
曹魏集團,亂世爭鋒智者強
挾天子以令諸侯 / 003
任天下之智力 / 007
修耕殖,畜軍資 / 011
官渡之戰(zhàn) / 014
冒險遠征烏丸 / 019
變化若神定關中 / 022
創(chuàng)建國中之國 / 025
賈詡用謀,善還是惡 / 029
袁紹設計奪冀州 / 032
謀臣的悲哀田豐、沮授 / 034
曹魏據險守三邊 / 037
司馬懿用計敗曹爽 / 040
淮南三叛與司馬用兵 / 042
司馬昭的滅蜀圖謀 / 045
第二章
蜀吳英豪,謀定三足鼎立
隆中對策話三分 / 051荊州爭奪戰(zhàn) / 054
里應外合奪益州 / 057
諸葛亮的安蜀之術 / 060
五出祁山 / 062
孫策據江東 / 065
孫吳的開拓之策 / 068
孫氏二兄弟的外交手腕 / 071
第三章
創(chuàng)業(yè)難,守成更難
滅吳,羊祜定計 / 077
徙戎主張 / 081
宗室分封任勢不任人 / 085
荀勖劃策留賈充 / 088
賈南風納策固惠帝 / 091
楊駿失策遭滅門 / 094
連環(huán)計賈后得專權 / 097
殺太子惹火燒身 / 100
司馬穎失策縱劉淵 / 104
王夷甫狡兔三窟 / 107
第四章
偏安局勢下的安邦之策
王與馬,共天下 / 113
不與劉、石通使 / 116
羈縻流民保邊境 / 118
郗鑒借用流民帥平反叛 / 121
溫嶠用計賺王敦 / 124
桓溫北伐為奪權 / 126
謝安鎮(zhèn)靜挫逆謀 / 130
桓玄進退攻守 / 133
第五章
棋高一籌方稱雄,謀劣半分便亡國
李特用計據蜀 / 139
慕容廆尊天子收實利 / 142
慕容廆智取遼東 / 145
慕容翰逃亡興邦 / 148
張賓獻策據冀州 / 151
石勒設計得幽州 / 155
苻氏謀據關中 / 159
十六國名相王猛 / 162
苻堅謀滅國而國滅 / 166
得關中姚萇為漁翁 / 170
慕容超坐失險地而亡國 / 173
第六章
成敗有因,興亡以謀
劉裕用計移晉鼎 / 179
宋文帝開邊失策引大禍 / 184
宋明帝舉措失宜丟淮北 / 188
殺宗王劉宋喪國 / 191
置典簽宗王束手 / 195
蕭衍空函定荊州 / 198
第七章
北魏崔浩的制勝之策
諫阻遷都,以安社稷 / 204
勸立太子,監(jiān)國統(tǒng)軍 / 207
改革道教,服務政治 / 209
選準時機,擊敗強敵柔然 / 212
分辨輕重緩急,促成北方統(tǒng)一 / 215
禮聘世族人士,穩(wěn)定北魏統(tǒng)治 / 218
刻石鑄璽,收撫人心 / 221
第八章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圖謀
借喪葬禮儀宣布文治意圖 / 227
定行次確定北魏地位 / 230
改祖宗廟號,奪貴族特權 / 232
在南伐旗號下實現(xiàn)遷都 / 235
促成胡漢聯(lián)姻,緩和民族矛盾 / 238
耀兵沔北、鞏固洛陽 / 240
第九章
宇文泰的一統(tǒng)洪猷
設計據關隴 / 245
運智破強敵 / 249
結強援以疲敵國 / 253
樹傀儡而定江漢 / 256
創(chuàng)府兵以強化軍權 / 259
行《周禮》以改革政治 / 262
頒《六條詔書》,定治國方略 / 266
宇文邕設計誅權臣 / 270
韋孝寬獻策滅北齊 / 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