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貿易(第三版)》共分十二章,系統(tǒng)地介紹了國際貿易的基礎理論、基本政策和基本知識!秶H貿易(第三版)》在編寫過程中盡可能地吸收了該領域的*成果,力求能夠在內容上反映本學科發(fā)展的前沿動態(tài)。同時,為了區(qū)別于傳統(tǒng)的國際貿易教材,《國際貿易(第三版)》更加注重理論聯系實際,突出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的特點,強化實際動手能力的培養(yǎng)。每章都配有案例和案例點評。
《國際貿易(第三版)》具有體系的完整性、理論的深刻性、知識的新穎性和可讀性等特點。既可作為高等院校經管類和非經管類本科教材,也可作為相關專業(yè)專科生及成人高等學歷教育的教材,還可作為涉外經濟工作者和理論工作者研究國際貿易問題的參考用書。
《國際貿易(第三版)》被國內多所高校作為本科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yè)教材或作為碩士生入學考試參考書,受到廣大讀者的歡迎和喜愛!秶H貿易(第三版)》編寫質量較高,內容符合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需求,在四川、湖北、江蘇等地使用廣泛,贏得了社會及學校良好的口碑。
《國際貿易(第三版)》注重系統(tǒng)介紹國際貿易的基礎理論、基本政策、基本知識的同時,盡可能地吸收該領域的新成果,力求使其在內容上能夠反映本學科發(fā)展的前沿動態(tài)。同時,為了區(qū)別于傳統(tǒng)的國際貿易教材,《國際貿易(第三版)》更加注重理論聯系實際,突出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的特點,強化實際動手能力的培養(yǎng)。書中每章都配有案例和案例點評,并附有思考題和討論題,以增強教材的思辨性和啟發(fā)性!秶H貿易(第三版)》還附有本章導讀、知識重點、專業(yè)詞匯和習題。在體例上力求與國際通用教材接軌,有利于學生鞏固國際貿易理論與政策的相關知識,加深對問題的理解,開闊視野,培養(yǎng)獨立思考及對于現實問題的分析和解決的能力。
第三版前言
本書第三版是在第二版的基礎上修改而成的。自2006年8月第一版出版至今,轉眼已有10多年了,2011年2月第二版出版至今也有6個年頭。這期間,本書被國內多所高校作為本科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yè)教材或作為碩士生入學考試參考書,受到廣大讀者的歡迎和喜愛。本書編寫質量較高,內容符合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需求,在四川、湖北、江蘇等地使用廣泛,贏得了社會及學校良好的口碑。2014年4月,本書榮獲清華大學出版社高等學校應用型特色規(guī)劃教材系列優(yōu)秀專業(yè)圖書獎。
本次修訂,對有關章節(jié)的部分內容和案例重新進行了修改和更新,使其內容更加新穎和完善,體系更趨合理,使用更加方便。
必須強調,本書是團隊合作的產物,是集體智慧的結晶。本書第三版修訂工作由江漢大學商學院胡俊文教授主編,并負責對全書進行統(tǒng)稿、總纂和最終定稿。參加第三版修訂的人員及具體分工為:江漢大學胡俊文編寫了第一、第二、第五、第八章,江漢大學吳云雁編寫了第三、第四、第九、第十章,江漢大學邵柏春編寫了第六、第七、第十一、第十二章。
另外,昆明大學蘇怡、昆明大學莊嘉琳兩位老師,由于工作變動等原因無法參加此次修訂,但他們曾為本書的編寫付出了辛勤的勞動,我們深表感謝!本書的修訂工作得到了清華大學出版社溫潔編輯的全力支持和幫助,在此一并感謝!
由于時間倉促及水平所限,書中難免出現錯誤及不足之處,敬請各位讀者、專家批評指正。
編 者
第一版前言
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后,外貿進出口權已逐步放開,中國經濟已經融入世界經濟,并正在持續(xù)快速地發(fā)展。因此,對從事國際貿易專業(yè)人才的需求數量日益增加,綜合素質要求也不斷提高。為了適應這一新形勢的要求,加快培養(yǎng)更多高素質的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yè)人才,已成為我國高校人才培養(yǎng)的緊迫任務。為此,我們在廣泛吸收國內外國際貿易理論與政策方面教材的基礎上,結合多年國際貿易的教學實踐,編寫了《國際貿易》這本教材。
在本書的編寫過程中,我們在注重系統(tǒng)介紹國際貿易的基礎理論、基本政策、基本知識的同時,盡可能地吸收該領域的最新成果,力求使其在內容上能夠反映本學科發(fā)展的前沿動態(tài)。同時,為了區(qū)別于傳統(tǒng)的國際貿易教材,本書更加注重理論聯系實際,突出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的特點,強化實際動手能力的培養(yǎng)。書中每章都配有案例和案例點評,并附有思考題和討論題,以增強教材的思辨性和啟發(fā)性。本書還附有本章導讀、知識重點、專業(yè)詞匯和習題。在體例上力求與國際通用教材接軌,有利于學生鞏固國際貿易理論與政策的相關知識,加深對問題的理解,開闊視野,培養(yǎng)獨立思考及對于現實問題的分析和解決的能力。
總之,本書具有體系的完整性、理論的深刻性、知識的新穎性和生動可讀性等特點。既可作為高等院校經管類和非經管類本科教材,也可作為相關專業(yè)專科生及成人高等學歷教育的教材,還可作為涉外經濟工作者和理論工作者研究國際貿易問題的重要參考用書。
本書配有電子課件,以適應多媒體教學的需要。
本書的總體編寫框架和編寫大綱由胡俊文教授負責設計和擬訂,并負責對全書進行統(tǒng)稿、總纂、修改和最終定稿。參加本書編寫的成員及各自分工為:胡俊文編寫了第一、第二章,吳云雁編寫了第三、第四章,莊嘉琳編寫了第五、第十章,蘇怡編寫了第六、第七章,鄭玉琳編寫了第八、第九章,邵柏春編寫了第十一章,楊光明編寫了第十二章。
感謝清華大學出版社的編輯對本書編寫工作的熱情幫助和大力支持,感謝他們?yōu)楸緯冻龅男燎趧趧印?/p>
在本書的編寫過程中,我們參閱了大量的國內外有關國際經濟學和國際貿易方面的經典著作及文獻資料,吸收和借鑒了不少國內外學者的有關研究成果,在此一并表示衷心感謝。
由于水平有限,對于書中的疏漏和失當之處,懇請讀者批評指正。
編 者
目 錄
第一章 導論 1
第一節(jié) 國際貿易的基本概念 2
一、國際貿易與對外貿易 2
二、國際(對外)貿易額和國際(對外)
貿易量 2
三、國際(對外)貿易商品結構 3
四、國際(對外)貿易地理方向 3
五、對外貿易依存度 4
六、貿易條件 4
第二節(jié) 國際貿易的主要分類 6
一、按商品流向可分為出口貿易、
進口貿易、過境貿易 6
二、按商品形態(tài)可分為貨物貿易和
服務貿易 7
三、按是否有第三國參加可分為直接
貿易、間接貿易和轉口貿易 8
四、按清償工具可分為自由結匯
貿易和易貨貿易 9
五、按統(tǒng)計標準可分為總貿易和
專門貿易 9
第三節(jié) 國際貿易的產生與發(fā)展 10
一、國際貿易的產生及必要條件 10
二、資本主義社會以前的國際貿易 10
三、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下國際貿易的
發(fā)展 12
四、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國際貿易的
新發(fā)展 14
本章小結 17
案例與分析 17
復習思考題 20
推薦書目 20
第二章 國際分工理論 21
第一節(jié) 亞當·斯密的絕對優(yōu)勢(成本)
理論 22
一、絕對優(yōu)勢(成本)理論產生的
背景 22
二、絕對優(yōu)勢(成本)理論的
核心內容 23
三、絕對優(yōu)勢(成本)理論的
舉例說明 24
四、絕對優(yōu)勢(成本)理論簡評 25
第二節(jié) 李嘉圖的比較優(yōu)勢(成本)理論 26
一、比較優(yōu)勢(成本)理論產生的
背景 26
二、比較優(yōu)勢(成本)理論的
核心內容 27
三、李嘉圖模型的基本假設條件 27
四、簡單的李嘉圖模型 28
五、用生產可能性邊界表示的
李嘉圖模型 29
六、比較優(yōu)勢(成本)理論簡評 31
第三節(jié) 赫克歇爾-俄林的要素稟賦
理論 32
一、要素稟賦理論產生的背景 32
二、與要素稟賦理論有關的
幾個概念 33
三、要素稟賦的基本假設條件 36
四、要素稟賦的基本內容 37
五、要素價格均等化定理 41
六、斯托珀-薩繆爾森定理 43
七、羅伯津斯基定理 43
八、赫克歇爾-俄林要素稟賦理論
簡評 44
第四節(jié) 里昂惕夫之謎 45
一、對要素稟賦理論的檢驗
里昂惕夫之謎 45
二、對里昂惕夫之謎的不同解釋 46
本章小結 49
案例與分析 50
復習思考題 53
推薦書目 54
第三章 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國際貿易
理論的新發(fā)展 55
第一節(jié) 技術擴散與貿易模式 56
一、技術差距論 56
二、產品生命周期階段理論 57
第二節(jié) 產業(yè)內貿易理論與國際貿易 59
一、產業(yè)內貿易理論產生的背景 59
二、產業(yè)內貿易的定義與分類 59
三、產業(yè)內貿易的測量標準 60
四、產業(yè)內貿易的理論解釋 61
五、產業(yè)間貿易與產業(yè)內貿易的
比較 63
六、產業(yè)內貿易理論簡評 64
第三節(jié) 規(guī)模經濟與國際貿易 65
一、規(guī)模經濟與市場結構 65
二、外部規(guī)模經濟與國際貿易 65
三、內部規(guī)模經濟、不完全競爭與
國際貿易 68
第四節(jié) 國家競爭優(yōu)勢理論 69
一、國家競爭優(yōu)勢理論的
產生背景 69
二、國家競爭優(yōu)勢理論的
思想體系 70
三、國家競爭優(yōu)勢理論簡評 73
第五節(jié) 新-新貿易理論 75
一、新-新貿易理論產生的背景 75
二、新-新貿易理論的思想體系 76
三、新-新貿易理論簡評 77
本章小結 78
案例與分析 78
復習思考題 80
推薦書目 81
第四章 貿易保護理論 82
第一節(jié) 重商主義理論 83
一、重商主義理論產生的背景 83
二、重商主義理論的核心內容 83
三、重商主義理論簡評 85
第二節(jié) 幼稚工業(yè)保護理論 87
一、漢密爾頓的保護關稅思想 87
二、李斯特幼稚工業(yè)保護理論
產生的背景 88
三、李斯特幼稚工業(yè)保護理論的
核心內容 88
四、李斯特幼稚工業(yè)保護理論
簡評 93
第三節(jié) 超保護貿易理論 94
一、凱恩斯的超保護貿易理論
產生的背景 94
二、凱恩斯的超保護貿易理論的
核心內容 94
三、凱恩斯的超保護貿易理論
簡評 97
第四節(jié) 戰(zhàn)略性貿易理論 98
一、戰(zhàn)略性貿易理論產生的背景 98
二、戰(zhàn)略性貿易理論的核心內容 99
三、戰(zhàn)略性貿易理論簡評 101
第五節(jié) 其他有關理論 102
一、管理貿易論 102
二、公平貿易論 103
三、關于貿易保護的其他依據 105
本章小結 107
案例與分析 107
復習思考題 108
推薦書目 109
第五章 關稅措施 110
第一節(jié) 關稅的概念及主要分類 111
一、按照關稅征收目的分類 111
二、按照商品流向分類 112
三、按照關稅優(yōu)惠條件分類 113
四、其他關稅 118
第二節(jié) 關稅在局部均衡中的效應 120
一、貿易小國的關稅效應 121
二、貿易大國的關稅效應 122
三、最優(yōu)關稅稅率 124
第三節(jié) 關稅在一般均衡中的效應 126
一、貿易小國關稅的一般均衡
分析 126
二、貿易大國關稅的一般均衡
分析 127
第四節(jié) 關稅結構和有效保護率 128
第五節(jié) 征收關稅的依據和方法 130
一、關稅的征收依據 130
二、關稅的征收方法 134
本章小結 136
復習思考題 136
推薦書目 136
第六章 非關稅措施 137
第一節(jié) 非關稅措施概述 138
一、非關稅措施的含義 138
二、非關稅措施的特點 139
三、非關稅措施的作用 140
第二節(jié) 進口配額 140
一、進口配額的定義和分類 140
二、進口配額的經濟效應 142
三、進口配額與進口關稅的比較 144
第三節(jié) 自動出口限制 145
一、自動出口限制的含義 145
二、自動出口限制的主要形式 145
三、自動出口限制協議的
主要內容 146
四、自動出口限制的經濟效應 147
第四節(jié) 其他非關稅措施 147
一、進口許可證制度 147
二、外匯管制 148
三、歧視性政府采購政策 149
四、最低限價制 150
五、進口押金制度 150
六、海關估價制度 150
七、各種國內稅 152
八、國家壟斷 152
第五節(jié) 當前非關稅壁壘的新進展 152
一、反傾銷壁壘 152
二、反補貼壁壘 154
三、保障措施壁壘 155
四、技術性貿易壁壘 156
五、綠色壁壘 159
六、社會壁壘 160
本章小結 161
案例與分析 161
復習思考題 162
推薦書目 163
第七章 出口鼓勵與出口管制措施 164
第一節(jié) 出口鼓勵措施 164
一、出口信貸及出口信貸
國家擔保制 165
二、出口補貼 168
三、商品傾銷 171
四、外匯傾銷 173
五、促進出口的組織和服務措施 173
六、經濟特區(qū)政策 175
第二節(jié) 出口管制措施 179
一、出口管制的對象 180
二、出口管制的形式 180
三、出口管制的措施 181
四、巴黎統(tǒng)籌委員會 181
第三節(jié) 貿易政策的國際協調 182
一、貿易政策國際協調的
主要形式 182
二、貿易制裁 185
本章小結 185
案例與分析 186
復習思考題 189
推薦書目 189
第八章 區(qū)域經濟一體化 190
第一節(jié) 區(qū)域經濟一體化概述 191
一、區(qū)域經濟一體化的概念 191
二、區(qū)域經濟一體化的形式 191
第二節(jié) 關稅同盟理論 193
一、關稅同盟的靜態(tài)效應 194
二、關稅同盟的動態(tài)效應 197
第三節(jié) 區(qū)域經濟一體化的其他理論 197
一、大市場理論 197
二、協議性國際分工理論 199
三、綜合發(fā)展戰(zhàn)略理論 202
第四節(jié) 世界主要經濟一體化組織的
發(fā)展 203
一、歐洲聯盟 203
二、北美自由貿易區(qū) 208
三、亞太經合組織 210
四、東南亞國家聯盟 212
本章小結 215
復習思考題 216
推薦書目 216
第九章 國際資本流動與國際貿易 218
第一節(jié) 貿易發(fā)展與要素流動 218
一、要素流動的原因 218
二、要素流動與國際貿易的
相互關系 221
三、要素流動的內容 221
第二節(jié) 國際資本流動的類型及趨勢 223
一、國際資本流動的概念及類型 223
二、國際資本流動的趨勢 224
第三節(jié) 國際直接投資理論 225
一、壟斷優(yōu)勢理論 225
二、市場內部化理論 227
三、國際生產折衷理論 229
四、小島清的比較優(yōu)勢理論 231
第四節(jié) 跨國公司 235
一、跨國公司的定義與特征 235
二、跨國公司的形成與發(fā)展 236
三、跨國公司的內部貿易 242
第五節(jié) 國際資本流動與國際貿易的
發(fā)展 243
一、蒙代爾的貿易與投資替代
模型 243
二、小島清的貿易與投資互補
模型 244
三、投資替代貿易的產品生命
周期模型 244
四、貿易與投資新型關系的理論
新進展 246
五、對貿易與投資關系模型的
實證分析 249
本章小結 249
復習思考題 250
推薦書目 250
第十章 世界貿易組織 252
第一節(jié) 關貿總協定與烏拉圭回合 252
一、關貿總協定 252
二、關貿總協定的多邊貿易談判 253
三、烏拉圭回合談判 254
第二節(jié) 世界貿易組織概述 254
一、世界貿易組織的產生 255
二、世界貿易組織的內容 257
三、世界貿易組織的基本原則 259
四、世界貿易組織與關貿總協定的
比較 264
五、世界貿易組織的發(fā)展 264
第三節(jié) 世界貿易組織與中國 266
一、中國與關貿總協定的
早期歷史 266
二、中國復關的歷程 267
三、中國入世的歷程 268
四、中國入世后的權利與義務 268
本章小結 276
復習思考題 277
推薦書目 277
第十一章 發(fā)展中國家的經濟發(fā)展與
貿易發(fā)展戰(zhàn)略 278
第一節(jié) 對外貿易和經濟發(fā)展的關系 278
一、經濟增長對國際貿易的影響 278
二、對外貿易在一國經濟發(fā)展中的
作用 280
三、對外貿易的靜態(tài)和動態(tài)利益 285
第二節(jié) 貿易發(fā)展戰(zhàn)略 288
一、貿易發(fā)展戰(zhàn)略的內涵及分類 288
二、貿易發(fā)展戰(zhàn)略的經濟績效
分析 296
第三節(jié) 貿易發(fā)展戰(zhàn)略的現實選擇 302
一、貿易發(fā)展戰(zhàn)略的選擇:
進口替代還是出口導向 302
二、發(fā)展中國家貿易戰(zhàn)略的
現實選擇 304
三、影響貿易發(fā)展戰(zhàn)略選擇的
因素 307
本章小結 309
案例與分析 309
復習思考題 311
推薦書目 311
第十二章 國際服務貿易 312
第一節(jié) 國際服務貿易的產生與發(fā)展 312
一、國際服務貿易的產生 312
二、國際服務貿易的發(fā)展 313
第二節(jié) 服務貿易的概念及其特征 321
一、服務、服務業(yè)、國際服務貿易的
概念 321
二、國際服務貿易的特征 325
三、服務貿易與貨物貿易的關系 327
第三節(jié) 服務貿易理論 327
一、服務貿易理論的規(guī)范分析 328
二、服務貿易理論的實證分析 330
第四節(jié) 服務貿易總協定與中國服務
貿易 331
一、服務貿易總協定 331
二、中國服務貿易 334
本章小結 341
案例與分析 341
復習思考題 344
推薦書目 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