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單推薦
更多
新書推薦
更多

中東鐵路歷史建筑構筑形態(tài)與技術(地域建筑文化遺產及城市與建筑可持續(xù)發(fā)展研究)

中東鐵路歷史建筑構筑形態(tài)與技術(地域建筑文化遺產及城市與建筑可持續(xù)發(fā)展研究)

定  價:238 元

叢書名:“十二五”國家重點出版物出版規(guī)劃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中俄政府間科技合作項目黑龍江省科技計劃項目

        

  • 作者:劉大平,王巖 著
  • 出版時間:2018/8/1
  • ISBN:9787560374932
  • 出 版 社:哈爾濱工業(yè)大學出版社
  • 中圖法分類:K928.713 
  • 頁碼:
  • 紙張:膠版紙
  • 版次:
  • 開本:16開
9
7
3
8
7
7
4
5
9
6
3
0
2
內容簡介:中東鐵路沿線的歷史建筑上大量使用天然材料,木、磚、石等材料成為中東鐵路建筑的一大特色,它們與俄羅斯民間的傳統(tǒng)建筑技術結合,使中東鐵路建筑富于濃郁的地域色彩和鮮明的外來文化色彩,影響了中東鐵路沿線很多城鎮(zhèn)的基調。除此之外,代表當時先進建筑材料技術的鋼鐵和混凝土也開始不同程度地被應用于中東鐵路的大型橋梁、機車庫、廠房等多種建筑中。在傳統(tǒng)建筑技術中適時地引入現(xiàn)代技術成果,說明當時中東鐵路的整體技術水平具有很強的探索性和先進性。此外,與東北地區(qū)嚴寒氣候相適應的墻體構筑技術、保溫和采暖技術也被高度關注,并且不斷地在大量的實踐中進行了新的探索;仡欉@段歷史可以清晰地看到,這些建筑技術以及由此而形成的建筑形態(tài)特色、藝術審美表達等建筑特征,對其后東北地域建筑文化的形成和發(fā)展都產生了非常大的影響。
  總之,中東鐵路歷史建筑既注重發(fā)揮材料各自建構上的優(yōu)越性,同時也注重不同材料在應用上的優(yōu)勢互補;既有對建筑新技術形式的探索,同時也注重利用傳統(tǒng)的低技術來回應高寒地域條件的挑戰(zhàn),進而形成鮮明的地域建筑技術特色,并達到技術與藝術的完美統(tǒng)一。解析這些寶貴的近代建筑遺產,能夠深層次地揭示中東鐵路歷史建筑所蘊含的技術理念和構筑手法,這些前人留下的樸素建筑技術遺產對當今的建筑創(chuàng)作仍然具有極大的借鑒意義,同時對于中東鐵路歷史建筑遺產的保護修繕有直接的應用價值。
 你還可能感興趣
 我要評論
您的姓名   驗證碼: 圖片看不清?點擊重新得到驗證碼
留言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