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中國學術圖書質量分析與學術出版能力建設 ”課題的結項成果,內容包括:一、問題的提出:中國學術出版步入大繁榮、大發(fā)展的美好時代;二、學術出版的現狀與困境;三、學術出版能力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四、中國學術出版能力的實證評價;五、繁榮發(fā)展中國學術出版的對策與建議。六、研究價值與影響力。 中國學術出版具有規(guī)模巨大、學術出版工程疊出、學術譯著出版長盛不衰、中外學術互動、出版合作日趨密切等發(fā)展優(yōu)勢。同時,也受到了投入產出嚴重不成比例、數量與質量的發(fā)展嚴重不平衡、專業(yè)化水平低、學術出版規(guī)范嚴重缺失、學術評價體系紊亂等因素的制約。為此,本課題強調:繁榮中國學術出版必須抓住機遇,堅持學術出版的專業(yè)化,重新定義學術出版,著力提高學術出版門檻,打造新的學術出版生產鏈條;重新構建學術評價體系;構建科學、合理的知識分類標準和知識分類體系;培養(yǎng)專業(yè)的學者型、復合型編輯人才。
前 言
2017年注定是一個被歷史濃墨重彩記載的年份。這一年,中共十九大勝利召開,習總書記在報告中莊嚴宣布:“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我國發(fā)展新的歷史方位!边@一年,“知識服務”成為熱詞,信息的遴選方式、傳播方式悄然變化,學術出版乃至整個出版界都在面臨新的機遇和挑戰(zhàn)。
早在2013年,我曾發(fā)文論述:“中國的學術出版面臨很多問題,但機遇大于挑戰(zhàn),包括國家和社會對創(chuàng)新性知識的需求越來越迫切,學術出版作為專業(yè)出版的主體,已經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yè)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钡珖鴥葘W術界對學術出版本身的研究存在明顯不足,學術出版實踐也常常面臨諸多困境。2015年,我牽頭組織了一支研究團隊,并申請到了社科基金重點項目“中國學術圖書質量分析與學術出版能力建設”(項目號:14AXW006)。本書就是這個項目的結項成果。
在這個課題中,我們把“學術出版”作為研究對象,主要做了以下幾個方面的探索。
第一,厘清學術出版相關概念的內涵及外延。通過對研究現狀的梳理,我們發(fā)現,把“學術出版”作為研究對象的研究太少,實證研究更少!現代出版業(yè)關于“大眾出版、教育出版、專業(yè)出版”三大分類的理念仍然需要推廣。一些基礎性的概念,比如“學術”“學術圖書”“學術出版”等模糊不清。繼而引發(fā)的問題包括,無法量化學術圖書、學術出版機構,更毋寧說以其為對象進行深入研究了。本研究嘗試明確界定了26個與學術出版密切相關的基本概念,并提出和界定了“學術出版能力”等原創(chuàng)性概念。
第二,梳理學術出版基礎性行業(yè)數據。在厘清專業(yè)概念的基礎上,本研究以2014年中國大陸出版社初版的圖書為樣本,對2014年學術圖書的整體出版情況進行了分析,這是業(yè)界的首次嘗試。我們也希望未來能夠堅持持續(xù)性的研究,為了解目前我國學術圖書的出版現狀提供數據支撐。
第三,構建學術出版能力評價指標體系,并進行實證評價。本研......
謝壽光,筆名謝曙光
工作履歷:
1956年10月出生,畢業(yè)于廈門大學哲學系,曾先后在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任編輯、編輯部主任、社長助理、社黨組成員,主持《中國大百科全書》哲學、社會學卷編輯工作。1997年秋調入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社長,中國社會學會秘書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國情調查與研究中心副主任,編審,二級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華僑大學特聘教授,北京印刷學院、安徽大學兼職教授。
專業(yè)履歷:
主持編輯出版的圖書多次榮獲“中國政府圖書獎”“五個一工程獎”“中國圖書獎”和“中國社會科學院優(yōu)秀科研成果獎”等獎項。1993年起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1996年獲全國優(yōu)秀中青年編輯稱號。2008年被評為“全國新聞出版行業(yè)領軍人才”,2009年榮獲“韜奮出版獎”,2010年被評為中國社會科學院科研先進個人。2013年起,受聘擔任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學科規(guī)劃評審組專家。
開創(chuàng)中國社會科學院的知名學術品牌——“皮書系列”圖書,被譽為“中國皮書出版*一人”,著有《皮書研究:理論與實踐》(2011)、《智庫建設與皮書研創(chuàng)》(2014)。
研究領域:
先后主持《中國國情叢書——百縣市經濟社會調查》、《中國大百科全書?社會學》卷、《中國大百科全書?哲學》卷等大型圖書的編輯出版工作。研究方向為:智庫評價與研究、公民社會與社會結構、社會結構變遷、公共管理、文化產業(yè)發(fā)展、學術出版等。
代表作品:
謝壽光在當代中國社會結構變遷、全球化與當代資本主義、智庫研究、文化產業(yè)發(fā)展、學術出版研究等領域取得了不少有價值的成果。
代表作品主要包括:《哲學百科辭典》(1992,合著)、《中國社會工作百科全書》(主編,1994)、《中國大百科全書(簡明版)》(社會學條目主要作者,10萬余字,1997)、《皮書研究:理論與實踐》(主編,2011)、《皮書研創(chuàng)與智庫建設》(主編,2014)《中國智庫名錄(2015)》(主編,2015)《智庫評論(第1輯)》(主編,2015)《皮書手冊——寫作、編輯出版與評價指南》(主編,2015)《皮書研創(chuàng)與中國話語體系建設》(主編,2016);《中國傳統(tǒng)職業(yè)身份的分化》(論文,1998)、《霸權與反霸權》(論文,2003)、《鄉(xiāng)村研究:中國社會學的傳統(tǒng)領域》(2010)、《解決社會矛盾*好辦法是共同參與》(2011)、《構建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社會保障體系》(2012)、《深化改革與社會學的責任擔當》(2013)《關于將學術出版機構納入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的建議》(論文, 2015年6月)等多篇論文發(fā)表于《人民日報》《光明日報》《中國社會科學院要報》等重要媒體,并被《中國社會科學》《新華文摘》等重點學術期刊多次轉載。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jié) 研究背景與意義
第二節(jié) 相關概念辨析與界定
第三節(jié) 研究體系與分析技術
第二章 國內外研究現狀述評
第一節(jié) 學術圖書質量研究
第二節(jié) 學術出版機構能力評價述評
第三章 人文社會科學類學術圖書出版現狀調查
第一節(jié) 學術圖書的認定
第二節(jié) 數據來源
第三節(jié) 學術圖書的篩選與統(tǒng)計分析
第四節(jié) 學術圖書數據結構化分析
第四章 人文社會科學類學術圖書評價指標構建質性研究
第一節(jié) 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
第二節(jié) 研究步驟與流程
第三節(jié) 訪談提綱設計、訪談對象選擇
第四節(jié) 資料分析
第五節(jié) 人文社會科學類學術圖書質量評價指標的差異化構建
第五章 學術圖書及學術出版案例評價
第一節(jié) 應用性研究成果質量評價
第二節(jié) 人文社會科學類學術圖書規(guī)范性質量評價
第三節(jié) 學術出版機構提升年度性智庫報告出版能力的探索
第六章 學術出版能力評價指標體系研究
第一節(jié) 學術出版能力概念模型
第二節(jié) 學術出版能力評價指標體系的質性研究
第七章 中國學術出版能力實證評價
第一節(jié) 評價對象
第二節(jié) 學術出版五大能力指標數據獲取
第三節(jié) 評價方法
第四節(jié) 評價結果及其分析
第八章 國外學術出版能力分析與中國借鑒
第一節(jié) 國外學術出版的宏觀環(huán)境
第二節(jié) 國外學術出版概況及特點
第三節(jié) 國外學術出版能力分析
第九章 研究建議及對未來可能性的探討
第一節(jié) 繁榮發(fā)展中國學術出版的建議
第二節(jié) 提升學術圖書質量的建議
第三節(jié) 提高學術出版五大能力的對策與建議
附錄:學術出版基本術語
參考文獻
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