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天山地區(qū)史前藝術考論/西安美術學院優(yōu)秀博士文叢
定 價:88 元
叢書名:西安美術學院學科建設專項資金支持
- 作者:羅佳 著
- 出版時間:2018/1/1
- ISBN:9787501052172
- 出 版 社:文物出版社
- 中圖法分類:J120.91
- 頁碼:422
- 紙張:膠版紙
- 版次:1
- 開本:32開
《東天山地區(qū)史前藝術考論/西安美術學院優(yōu)秀博士文叢》以東天山地區(qū)史前時期的藝術遺存為研究對象,通過對考古學材料、文獻資料、圖像資料的分析、梳理和田野考察活動,運用考古學、文獻學、人類學、圖像學等多學科的綜合性研究方法展開研究。文中首次對東天山地區(qū)史前藝術遺存的圖文資料做了全面、系統(tǒng)的整理與歸納;以藝術門類為研究框架,對該地區(qū)史前時期的石器、陶器、銅器、金銀器、木器、服飾及巖畫藝術的發(fā)展狀況、形態(tài)特征、文化源流作了初步考釋;并嘗試對史前藝術所體現(xiàn)的民族關系、原始宗教、工藝技術等問題進行了分析與探討。
羅佳,1982年生,2004年、2008年畢業(yè)于華南師范大學美術學院,先后獲得文學學士、文學碩士學位;2013年畢業(yè)于西安美術學院,獲藝術學博士學位,F(xiàn)為華南師范大學美術學院教師,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曾發(fā)表論文二十余篇,主持和參與多項國家及省部級科研項目。
緒論
第一節(jié) 研究范圍及其相關問題
一 東天山地區(qū)的地理位置與自然環(huán)境
二 關于新疆“史前”的界定
三 研究對象與研究資料
第二節(jié) 考古發(fā)現(xiàn)與研究現(xiàn)狀綜述
一 考古發(fā)現(xiàn)簡史
二 研究現(xiàn)狀概述
第三節(jié) 研究目的、意義與方法
一 研究目的與意義
二 史前藝術研究方法
第一章 史前文化與居民
第一節(jié) 史前文化
一 中石器時代
二 青銅時代
三 早期鐵器時代
第二節(jié) 史前居民
一 居民的種族與構成關系
二 居民的族屬與文化特征
小結
第二章 石器藝術
第一節(jié) 石器藝術舉要
一 山南地區(qū)的石器
二 山北地區(qū)的石器
第二節(jié) 石器藝術綜考
一 工具的造型特征與文化淵源
二 石祖的造型特征與文化內(nèi)涵
三 權杖頭的起源、傳播及象征意義
小結
第三章 陶器藝術
第一節(jié) 陶器藝術舉要
一 山南地區(qū)的陶器
二 山北地區(qū)的陶器
第二節(jié) 陶器藝術綜考
一 陶器的造型特征及其源流關系
二 彩陶紋飾的母題、風格與象征意義
三 陶塤及其所體現(xiàn)的文化關系
小結
第四章 金屬藝術
第一節(jié) 金屬藝術舉要
一 銅器藝術遺存
二 金銀器藝術遺存
第二節(jié) 金屬藝術綜考
一 銅鏡的源流、裝飾風格與文化內(nèi)涵
二 銅鍑的傳播、藝術特征及其影響
三 裝飾品的分類、功能與藝術風格
四 銅刀的分類、造型及其文化源流
小結
第五章 木器與骨器藝術
第一節(jié) 木器與骨器藝術舉要
一 木器藝術遺存
二 骨(角)器藝術遺存
第二節(jié) 木器與骨器藝術綜考
一 梳子的種類、功能與裝飾風格
二 船形木器的造型特征及其文化內(nèi)涵
三 木雕人像的藝術特征及其文化內(nèi)涵
四 箜篌的形制特征、裝飾風格及其來源
小結
第六章 服飾藝術
第一節(jié) 服飾藝術舉要
一 毛織物遺存
二 毛質(zhì)服飾遺存
三 皮質(zhì)服飾遺存
第二節(jié) 服飾藝術綜考
一 服裝的分類及其藝術特征
二 制革、染織與刺繡工藝
小結
第七章 巖畫藝術
第一節(jié) 巖畫主要遺跡及圖像舉要
一 主要遺跡
二 圖像舉要
第二節(jié) 巖畫藝術綜考
一 年代和作者的相關問題
二 視覺語言的基本特征
三 典型題材分析
四 巖畫圖像判讀
小結
結語
參考文獻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