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媒體中的中國文化形象建構:學術前沿研究》包括了異國形象與文化的關系、媒體建構異國形象的特殊功能、中國日常生活世界的文化透視、中國精神藝術領域的文化洞察、中國:永遠的文化“他者”等。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章 異國形象與文化的關系
第一節(jié) 對“文化”的定位
第二節(jié) 文化是創(chuàng)造異國形象的結構性力量
第三節(jié) 美國的中國文化形象形成的前提和基礎
小結
第三章 媒體建構異國形象的特殊功能
第一節(jié) 媒體的特質——權力的聲音
第二節(jié) 媒體對建構異國形象的作用及影響
小結
第四章 中國日常生活世界的文化透視
第一節(jié) 飲食和服飾
第二節(jié) 消費和娛樂:消費主義席卷中國
第三節(jié) 家庭和婚姻:生命的傾訴
第四節(jié) 節(jié)日和習俗:歲月悠悠的文化驛站
小結
第五章 中國精神藝術領域的文化洞察
第一節(jié) 教育:不盡的隱憂
第二節(jié) 語言和文學
第三節(jié) 音樂、戲曲、舞蹈、繪畫、書法
第四節(jié) 影視
第五節(jié) 體育:“興奮劑”丑聞
小結.
第六章 中國:永遠的文化“他者”
第一節(jié) 美國對中國的文化誤讀
第二節(jié) 美國的東方主義
小結.
第七章 結語
附:《紐約時報》報道結果統(tǒng)計
主要參考文獻
報紙完全一致,還增添了改變字體大小、保存以往報刊和字句搜索的功能,F(xiàn)代讀者可以隨時隨地獲取最新資訊。筆者的大部分《紐約時報》的資料來源于其電子版。第二步,運用統(tǒng)計學的方法,對這些資料進行量化分析,最終以圖表的形式呈現(xiàn)出來。第三步,將這些材料置于其生成的歷史文化語境中,從思想文化層面探究美國對中國“文化他者”形象構建之成因。
本書以當代比較文學形象學理論為主要理論依據(jù),借鑒了新歷史主義、后殖民主義、西方馬克思主義、接受美學誤讀理論等,并注意吸收現(xiàn)有的研究成果。下面對本書所應用的主要理論的核心內容作一分述。
比較文學形象學理論認為,文學形象學所研究的一切形象,都是三重意義上的某個形象。它是異國的形象,是出自一個民族(社會、文化)的形象,最后,是由一個作家特殊感受所創(chuàng)作出的形象。事實上,所有具有學術價值的形象學研究一般都注重第二點,即注重研究創(chuàng)造出形象的文化。形象是在文學化也是社會化的過程中得到的關于異國看法的總和。異國形象,是社會集體想象物,是對他者的描述(representation)。所有的形象都源于一種自我意識,它是對一個與他者相比的“我”,一個與彼處相比的此在的意識。形象因而是一種文學的或非文學的表述,它表達了存在于兩種不同的文化現(xiàn)實間能夠說明符指關系的差距。還可以說,一切形象都源于對自我與“他者”,本土與“異域”關系的自覺意識之中,即使這種意識是十分微弱的。因此,形象即為對兩種類型的文化現(xiàn)實的差距所作的文學的或非文學、且能說明符指關系的表述!拔摇弊⒁曀,而他者形象同時也傳遞了“我”這個注視者、言說者、書寫者的形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