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為適應發(fā)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需要,教育部于2002年首次將稅務籌劃(或稅收籌劃)納入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國家級教材規(guī)劃選題。從此,我國普通高校財務管理專業(yè)、會計專業(yè)、審計專業(yè)將“稅務籌劃”正式列入專業(yè)課或專業(yè)選修課之中。企業(yè)要實現(xiàn)自己的財務目標,除了致力于財務活動本身外,進行稅務籌劃也是一項重要內容。稅務籌劃就是在不違反國家有關法律(主要是稅法)和國際公認準則(慣例)的前提下,為實現(xiàn)企業(yè)財務目標而進行的旨在減輕、減緩稅收負擔的一種稅務謀劃或安排,是企業(yè)一項重要的財務行為。本書將稅務籌劃界定為符合稅法和不違反稅法,即廣義的稅務籌劃。根據現(xiàn)代企業(yè)制度的權利義務觀,稅務籌劃是納稅人的一項基本權利。稅務籌劃是在依法治稅(依法征收、依法監(jiān)管)環(huán)境下企業(yè)的必然選擇,是智者的文明行為,是法律范疇而非道德范疇的問題。
本書的指導思想,首先是樹立稅收法制觀念,旨在培養(yǎng)依法納稅意識,因為只有懂法、知法、守法的人,才能有效地進行稅務籌劃;其次才是如何進行稅務籌劃,使學生掌握稅務籌劃的基本理論、基本方法、基本規(guī)律和技能。為了培養(yǎng)應用型、復合型的稅務籌劃專業(yè)人才,本書盡可能地體現(xiàn)理論與實務的緊密結合,從分稅種、分行業(yè)系統(tǒng)闡述稅務籌劃方法,并在最后一章通過對典型稅務籌劃案例分析,突出其實用性,使學生在學習稅務籌劃理論的同時就具備了稅務籌劃實踐的能力。本書不僅適用于高校財務管理、會計、審計、財稅等專業(yè),也可作為廣大在職財務與會計人員、注冊會計師、注冊稅務師、律師及CFO、CEO們的業(yè)務學習用書。本課程的前導課是財務會計、稅務會計(或稅法)、財務管理等。學習稅務籌劃,關鍵是樹立稅務籌劃的基本理念,掌握稅務籌劃的精髓和要領,切忌生搬硬套。本書所依據的是我國現(xiàn)行稅收法規(guī),若稅法有變,應以新法規(guī)為準。
本書第一、二章是第一部分,介紹稅務籌劃的基本理論和實際工作程序,使學生在學到基礎理論的同時,也可以感受到現(xiàn)實中的稅務籌劃。第三章到第九章是本書的第二部分,分別介紹了增值稅、消費稅、關稅、企業(yè)所得稅、個人所得稅、其他9個小稅種、國際稅收的籌劃方法,并且還列舉了每個稅種下各個行業(yè)的特定籌劃方法,每種籌劃方法后都有其案例及解析。第十章,在前面分稅種、分行業(yè)介紹的基礎上,選取了兩個綜合籌劃的案例,對不同的籌劃方案進行分析比較,綜合考慮稅務籌劃的效果。
與同類教材相比,本書有以下特色:
(1)本書系統(tǒng)介紹各個稅種的籌劃方法,分別從納稅人、稅率、計稅依據以及稅收優(yōu)惠的角度,使學生可以從整體把握稅務籌劃的思路,培養(yǎng)學生夯實宏觀基礎以把握大局的能力,以不變稅務籌劃思路應對萬變稅制改革。
(2)本書專門介紹了有關稅務籌劃工作程序的內容,同時配有案例,為學生展現(xiàn)現(xiàn)實生活中的籌劃。其他各章運用案例讓學生掌握稅務籌劃方法的具體應用,使學生熟悉微觀操作以提高技能,掌握利用現(xiàn)行稅制進行籌劃的方法。
(3)本書為了更立體、全面地介紹各個稅種的稅務籌劃,有針對性地在各個稅種下面劃分行業(yè),介紹了每個行業(yè)各具特色的籌劃方法。
(4)本書運用“小貼士”“小資料”等友好界面,讓學生了解相關實踐知識和關聯(lián)知識,強化知識體系的聯(lián)系性。
(5)每章后附有復習思考題,方便讀者復習。
本書由蓋地、丁蕓擔任主編。各章編寫分工如下:第一章由蓋地編寫;第二章由丁蕓、秦儀編寫;第三、四、五章由何輝、趙佳寧編寫;第六章由王震、岳亞洲編寫;第七、八章由王震、趙冬玲編寫;第九章由丁蕓、張巖編寫;第十章由蔡昌編寫。編者搜集了大量資料,并補充了相關內容,教材參考了首都經濟貿易大學財稅學院稅務系老師編寫的案例庫,全書由蓋地、丁蕓總纂定稿。
由于編者水平有限,書中疏漏和錯誤在所難免,真誠希望廣大讀者提出寶貴意見,以便進一步修訂和完善。本書參閱并引用了相關教材和文章,在此特予致謝。
編者
2019年4月27日
叢 書 總 序
新世紀的會計教學面臨著新的挑戰(zhàn),特別是我國加入WTO(世界貿易組織)以后,情況更加嚴
峻。我國普通高校本科會計學專業(yè)肩負著為各條戰(zhàn)線輸送會計專業(yè)人才的重要任務,在新的形勢下,只有不
斷地進行教學改革,用最新的專業(yè)知識武裝學生,努力從各個方面提高教學水平,才能培養(yǎng)
出符合時代需要的會計人才。在教學改革中,教學內容的改革是關鍵,而教學內容的改革又
主要體現(xiàn)在教材的改革和建設上。我國目前各高等院校會計學專業(yè)所使用的教材,盡管存在著
版本眾多、內容和結構有所差別、各?蛇x擇的空間較大等特點,但仍有繼續(xù)進一步改革之
必要。這是因為:第一,目前各校所使用的教材,大都編寫于20世紀末期,而這幾年會計
所處的環(huán)境發(fā)生了很大變化,新的會計理念和新的會計處理方法不斷出現(xiàn),再加上電子計算機、
網絡技術和電子商務的不斷發(fā)展,原有的會計教材內容需要不斷更新。第二,隨著會計理論與
會計實踐的發(fā)展,人們對會計的認識也在不斷深化,對于原有教材的某些內容也需要在新的
認識基礎上重新解讀,使學生能夠在更寬廣的視野和更高的層次上掌握會計這門專業(yè)知識。
第三,原有各種版本的會計專業(yè)教材雖然在內容上略有不同,但總體而言卻是小異大同
,各種版本存在著雷同化傾向。其實,具有創(chuàng)新性、突破性、與我國實際情況結合緊密的可
選的素材很多,但從目前看來版本不同的教材卻難以起到相互補充的作用。第四,現(xiàn)有教材在體系結構上
大多采取教材、案例、習題相分離的編排形式,而且有的教材根本沒有案例,這給教學工作帶來諸多不便,需
要加以改進;谏鲜銮闆r,由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牽頭,我們共同組織策劃、出版了這套定名為《21世紀高等院
校會計學專業(yè)精品系列(案例)教材》的叢書,邀請在相關領域的教學、科研方面有突出
成果的國內知名高等院校和研究機構的學者、教授參與編寫。這套叢書基本上涵蓋了大學本
科會計學專業(yè)的核心課程。我們在策劃這套教材時,從新世紀面臨劇烈競爭的客觀環(huán)境出發(fā),本著“不斷改革、與
時俱進”的精神,經過深入研究、多方研討,確立了這套教材的總體設計方案。其基本思路
是:在充分繼承我國原有教材良好的編寫風格(包括內容、結構、體例以及行文)的基礎上,
盡可能吸收近年來國內外會計研究的新成果和實踐中的新創(chuàng)造,力爭處理好會計國際化與國
家化的關系,努力編寫出一套既體現(xiàn)國際會計通行慣例又符合中國國情的理論性、操作性并
重的新教材。在內容編寫上,我們要求作者應根據各門課程發(fā)展的新動向,盡可能吸取最新
研究和實踐成果,努力擴大信息量,強化可讀性,使教材內容具有較強的科學性、先進性和
適用性。在案例的選材上,作者力爭采用第一線的調查材料,追蹤實踐中出現(xiàn)的新問題,使
案例真正成為聯(lián)系理論與實踐的紐帶。在結構安排上,本書各章均采取了內容提示、專業(yè)知識
論述、案例展示和思考題、習題并列的方式,以方便教、學雙方的使用。據我們了解,目前國內
所使用的會計本科專業(yè)教材將專業(yè)知識講述和案例展示結合在一起進行編排的情況尚不多見
,這種安排可以說是本套教材的一大特點。本套叢書的編寫,我們邀請了中國人民大學、復旦大學、廈門大學、南京大學、中南財經政法
大學、上海財經大學、東北財經大學、西南財經大學、天津財經學院、首都經濟貿易大學、
國家會計學院等著名院校以及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的學者、教授參與,對他們的熱情支
持表示深切的謝意。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為我們編寫這套叢書提供了良好的條件,我代表全體作者向他們表示衷心的感謝!
2002.8.8于中國人民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