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揚州文化研究文集。以揚州歷史文化研究為主,所收文章從內(nèi)容上分別列入專稿、揚州學派研究、文選學研究、文化遺產(chǎn)研究、邗城史探、廣陵才俊、維揚藝文等,約20篇,另書前有卷首語。設置合理,學術性、專業(yè)性較強,在學界已產(chǎn)生一定的影響。
卷首語
揚州是座歷史文化資源十分豐厚的富礦。富礦需要進行科學開采,礦
石需要進行精煉提純,產(chǎn)品需要深度加工,這樣才能實現(xiàn)富礦的應有價值。
本輯在不同層面上反映了熱衷于揚州文化研究的學人們對揚州這座富礦進
行開采、精煉、加工的一些成果!冻赏暋淳又褴幵娂禍\析》《汪端光〈叢
睦山房未刻詩稿〉》《〈大亞畫報〉中新見劉師培佚詩九首考釋》等主要是發(fā)
掘了新材料,當屬采礦成果!度未蟠荒曜V》《揚州學派學者朱士端年譜簡
編》《劉臺拱著述結集與版本考略》《南京圖書館藏〈儒林傳稿〉版本考》等,
當屬精煉成果!兑淮L流地千秋翰墨場揚州平山堂文脈之內(nèi)容初
議》等當屬深加工了。
近年來,揚州相繼出版了《清宮揚州御檔》《揚州文庫》和《新編汪中
集》《寶應劉氏集》《劉申叔遺書補遺》《儀征劉申叔遺書》《焦循全集》等大
型圖書,《阮元全集》正在抓緊進行。這都是已采之礦。揚州之文化資源不
僅包含在本地礦山中,也包含國家、省級的礦山之中。外地來揚的名宦、寓
賢,以及揚州在外游宦、游學、游食的鄉(xiāng)賢,他們的文集、檔案等,也應視作揚
州文化資源,值得關注。汪端光的未刻詩稿便是黑龍江大學許雋超教授在
從事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洪亮吉年譜研究時發(fā)現(xiàn)的。
區(qū)域文化研究要有自信心、自豪感,但切不可自我封閉,更不可有鄉(xiāng)曲
之私。本輯蔣少華之《陳琳籍貫考辨》,值得一讀。揚州、淮安、鹽城歷來有
陳琳故里之爭,該文依據(jù)充足的文獻史料,辨析邑鄉(xiāng)里的概念,考
釋邑人鄉(xiāng)里的含義,有理有據(jù),娓娓道來,從而推論陳琳籍貫為漢代
的廣陵郡射陽縣,即今揚州市寶應縣射陽湖鎮(zhèn)一帶,并摒棄一些附會之說,
令人信服。阮元系有清一代之經(jīng)學大家,其《十三經(jīng)注疏》素稱善本,為文
史學者案頭常備之書。本輯孔祥軍之《校阮元〈宋本十三經(jīng)注疏并經(jīng)典釋
文挍勘記·毛詩注疏挍勘記〉卷七》,是對文選樓本阮元校勘文字的再校訂,
從中可看出作者的功力與定力,也可看出時代的進步、學術的進步?、蔣
均少年才俊,倘阮元等鄉(xiāng)大賢地下有知,當感欣慰:吾鄉(xiāng)學術后繼有人也!
當下有一批學者正在倡導揚州學,浙江大學陳東輝教授《關于編著阮元
研究學術史的設想》一文,對之或不無啟迪。
趙昌智,江蘇揚州人,江蘇省書法家協(xié)會會員。曾任揚州市委常委、宣傳部長,現(xiàn)任揚州文化與揚州學派研究會會長,有志于整理出版揚州學派的學術著作,研究并吸收利用揚州學派的學術成果,為今天的揚州文化建設服務。主編出版揚州學派叢書等多種著作。
1卷首語
揚州學派研究
2任大椿年譜廖章榮
14劉臺拱著述結集與版本考略黃睿秦躍宇
24關于編著阮元研究學術史的設想陳東輝
30校阮元《宋本十三經(jīng)注疏并經(jīng)典釋文挍勘記·毛詩
注疏挍勘記》卷七孔祥軍
37阮元的金石考據(jù)
以《山左金石志》為主要依據(jù)孟凡港
51阮元《疇人傳》的編纂、科學思想及其影響沈偉
61南京圖書館藏《儒林傳稿》版本考伍野春
72張駒賢《春秋繁露凌注校正》摘瑕萬仕國
80揚州學派學者朱士端年譜簡編程希
96《大亞畫報》中新見劉師培佚詩九首考釋朱德印
維揚藝文
108成廷珪《居竹軒詩集》淺析趙昌智
123一代風流地千秋翰墨場
揚州平山堂文脈之內(nèi)容初議明光
邗城史探
133邵伯早期歷史考辯二則王旭
139揚州史編年(陳朝時期)余國江
廣陵才俊
154陳琳籍貫考辨蔣少華
166《大清一統(tǒng)志》的纂修與揚州士人的參與王大文
典籍選刊
172汪端光《叢睦山房未刻詩稿》許雋超
書評
202看似尋常最奇崛
讀中華書局點校本《毛詩傳箋》曹明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