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勒斯頓哲學史(第8卷):從功利主義到早期分析哲學
定 價:82 元
《科普勒斯頓哲學史》是由科普勒斯頓所撰寫的11卷本的西方哲學史,其內(nèi)容涵蓋了從前蘇格拉底到存在主義各個時期西方哲學發(fā)展的脈絡,是現(xiàn)代英語學界最重要的著作之一。作者詳盡而充滿熱情的敘述,不僅意圖幫助讀者獲取哲學史的知識,還希望開拓讀者的胸襟和視野,增進其對人類理智奮斗的了解和同情,使其更堅定和深刻地掌握哲學的原則。 本書各卷為讀者研究特定時期的哲學提供觀念引導,其中第8卷檢視了19世紀英國經(jīng)驗主義轉(zhuǎn)向,分析了功利主義思想家諸如邊沁、密爾的重要作品;追溯英美觀念論的發(fā)展及 20 世紀摩爾和羅素對其的反叛;同樣還介紹了皮爾士和杜威的實用主義。
◎廣闊的思想史視野
本書以其詳盡的內(nèi)容在哲學史界占據(jù)無可比擬的重要地位,力圖破除哲學簡史類書籍對哲學家、哲學思想漫畫式的理解,不僅細致地描述了哲學史上耀眼的“明星”哲學家們及其哲學思想,還對那些通常被史書忽略的哲學家們給予一定關注。
◎細致的哲學流派譜系研究
科普勒斯頓以深厚的學養(yǎng)勾勒出各哲學體系的邏輯發(fā)展和內(nèi)在聯(lián)系,試圖以“永恒哲學”的原則完成歷史材料的挑選工作,提供連貫而有意義的哲學歷史解釋。
◎豐富的學術(shù)研究成果引用
作為一本以“成為教科書”為目標的哲學史,其中廣泛吸納了各種古代、近代、現(xiàn)代學術(shù)研究的成果,鼓勵學生在學習哲學史之后去閱讀哲學原典,拿起書來。
我在本《哲學史》第七卷的前言中說,我希望用下一卷,即第八卷,專門論述19世紀法國和英國思想的某些方面。這個愿望只是部分地實現(xiàn)了。因為本卷不包括對法國哲學的論述,而只是論述了英國和美國思想的某些方面。它涉及我們相當熟悉的一個領域。而在一部西方哲學通史中,這個領域顯然應當包括在內(nèi)。 因為我已經(jīng)對20世紀哲學多有論及,所以可能需要對如下情況做某種說明:我已經(jīng)對伯特蘭· 羅素(他現(xiàn)在仍愉快地與我們生活在一起)的哲學做了比較全面的論述,而將維特根斯坦(他于1951年去世)的思想,除了在關于羅素的一章中略有提及外,放到本卷的“結(jié)束語”中了?梢灾赋龅氖牵徽撛趯壿嫼图償(shù)學命題的邏輯地位的解釋上,還是在邏輯原子主義方面,維特根斯坦畢竟對羅素本人有某種程度的影響。
這個說明很簡單。羅素的思想天然符合反叛觀念論的背景,雖然他對20世紀英國思想中分析運動的興起和發(fā)展明顯產(chǎn)生了強大影響,但在某些重要方面,他對哲學的功用仍然保持傳統(tǒng)的觀點。眾所周知,他不同意維特根斯坦的后期思想,不同意現(xiàn)在“牛津哲學”(Oxford philosophy)的某些方面。而且,雖然他強調(diào)了作為一種認識論的經(jīng)驗主義的局限,但在某些方面,可以認為他將經(jīng)驗主義的傳統(tǒng)延伸到了20世紀,即便他用新的邏輯分析技術(shù)豐富了這個傳統(tǒng)。然而,維特根斯坦卻對哲學的性質(zhì)、功用和范圍直截了當?shù)靥岢隽艘粋革命性的概念。的確,《邏輯哲學論》中闡發(fā)的語言觀與《哲學研究》中闡發(fā)的語言觀,兩者之間有相當大的區(qū)別,但兩者中的哲學概念遠遠不是傳統(tǒng)的哲學概念。由于篇幅所限,我不能集中對與維特根斯坦的名字相聯(lián)系的語言問題做出全面論述,所以我決定將對這個論題的討論局限在“結(jié)束語”中做的一些簡要評論。不過,我們不應說這一情況暗含著對羅素哲學或維特根斯坦哲學的價值判斷。我的意思是說,我用三章來論述羅素,這個事實并不表明在我看來他的思想只不過是19世紀留下的殘余。除了在論羅素的諸章中有所提及外,我將維特根斯坦放到“結(jié)束語”中去論述,這個事實也不意味著我不欣賞他的原創(chuàng)性和重要性。更恰當?shù)卣f,這里的問題是:我無法對兩位哲學家的思想做出同樣全面的論述。
關于我對紅衣主教紐曼的論述做幾句說明也許是適宜的。對于任何專心的讀者來說,很明顯,在區(qū)分19世紀的思想流派時,我使用的是傳統(tǒng)的稱謂,如“經(jīng)驗主義”“理性主義”等,這些稱謂中沒有任何一個能適用于紐曼。但要是因為難以歸類而完全忽略他,那是荒謬的,尤其在許多遠不出名的思想家已經(jīng)被我提到的情況下,更是如此。因此我決定,在附錄中對他的某些哲學思想做一點評論。當然,我充分意識到,這將不會使熱心于紐曼的人滿意。不過,一位作家是不可能保證使每一個人都滿意的。
本書的第七卷和第八卷分別專門論述了19世紀的德國哲學和英美哲學,按照自然而然的順序,下面就應該用一卷,即第九卷,來專門論述同一時期法國及其他歐洲哲學的諸方面。但我傾向于推遲這一卷的寫作,而將我的注意力轉(zhuǎn)移到我在第七卷前言中提到的那個論題,即所謂的哲學史的哲學,或?qū)φ軐W思想的發(fā)展及其含義做出一般的反思。因為我愿意承擔 這項任務,同時又很有可能完成它。
出版總序
前 言
致 謝
第一部分?? 英國經(jīng)驗主義 第一章 功利主義運動(一)
第二章 功利主義運動(二)
第三章 J. S. 密爾:邏輯與經(jīng)驗主義
第四章 經(jīng)驗主義者、不可知論者、實證主義者
第五章 赫伯特· 斯賓塞的哲學
第二部分?? 大不列顛的觀念論運動 第六章 運動的開始
第七章 觀念論的發(fā)展
第八章 絕對觀念論:布拉德雷
第九章 絕對觀念論:鮑?
第十章 向人格觀念論的轉(zhuǎn)向
第三部分?? 美國的觀念論 第十一章 導論
第十二章 羅伊斯的哲學
第十三章 人格觀念論與其他傾向
第四部分?? 實用主義運動 第十四章 C. S. 皮爾士的哲學
第十五章 詹姆斯和席勒的實用主義
第十六章 約翰· 杜威的實驗主義
第五部分?? 對觀念論的反叛 第十七章 英國與美國的實在論
第十八章 G. E. 摩爾與分析
第十九章 伯特蘭· 羅素(一)
第二十章 伯特蘭· 羅素(二)
第二十一章 伯特蘭· 羅素(三)
結(jié)束語
約翰· 亨利· 紐曼
參考文獻
索 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