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地震》是作者馬泰泉歷時六年之余傾心完成的一部新中國成立以來所遭襲的幾次慘烈大地震的紀實文學作品。從猝發(fā)于人口稠密地區(qū)的邢臺大地震,到成功預報堪稱“世界奇跡”的海城大地震;從慘絕人寰的唐山大地震,到山崩地裂、江河倒懸的汶川特大地震……每一個細節(jié)都經(jīng)過歷史印證,每一段文字都讓人訇然心動!其中揭秘的許多被歲月塵封的歷史真相更令人深深震撼!同時它描述的不僅僅是中國地震預報50多年探索的艱辛歷程和地震學家的坎坷命運,也不僅僅是人類意志與生命在大災難大毀滅面前的渺小與脆弱,而且以廣闊的視角展示地球、宇宙乃至天體運行的神奇造化和人類未解之謎,以真摯的悲憫情懷表達對大自然法則的敬畏、對生命和尊嚴的禮贊!
在四川汶川特大地震10周年和第十個全國“防災減災日”前,馬泰泉先生希望我為其長篇報告文學《中國大地震》作序,我欣然應允,并為有像馬先生這樣關心支持防震減災事業(yè)的文化界杰出人士備感欣慰!
從2006年開始,馬泰泉先生歷時6年,足跡遍布全國曾經(jīng)發(fā)生大地震的16個省區(qū),采訪了數(shù)百位地震工作者和地震親歷者,收集重達百公斤的珍貴資料,完成26本采訪筆記,參閱了大量地震文獻,完成了《中國大地震》這部新中國成立以來所遭遇的最慘烈大地震的長篇紀實作品。本書史料翔實,內容豐富,可讀性強,是一部展現(xiàn)中國地震預報和防震抗震50多年艱辛探索的紀實文學著作,既是一部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又是一部難得的防震減災科普讀本。
“大自然是善良的慈母,同時也是冷酷的屠夫!比祟愖哉Q生的那一刻起就注定與自然災害共存,是在戰(zhàn)天斗地中不斷發(fā)展的。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史,也是一部與自然災害抗爭史;仨鴼v史,我們仿佛看到,大禹在洪水滔天中治水“疏”而不“堵”;李冰父子引江分流,鑿巖筑壩,成就了造福百姓的都江堰;沉寂的月光下,張衡地動儀上的龍珠突然掉落了……千百年來,中華民族在與自然災害的無數(shù)次周旋中,從不缺乏智慧和力量。2016年7月2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唐山大地震40周年之際赴唐山考察時指出:“同自然災害抗爭是人類生存發(fā)展的永恒課題。要更加自覺地處理好人和自然的關系,正確處理防災減災救災和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的關系,不斷從抵御各種自然災害的實踐中總結經(jīng)驗,落實責任、完善體系、整合資源、統(tǒng)籌力量,提高全民防災抗災意識,全面提高國家綜合防災減災救災能力!边@段話,精辟概括了人與自然的關系,為協(xié)調好人與自然的矛盾、處理好防災減災救災和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的關系指明了方向。
新中國成立以來,面對頻發(fā)重發(fā)的地震災害,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全黨全國人民發(fā)揮社會主義國家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yōu)勢,同心協(xié)力、眾志成城,戰(zhàn)勝一個又一個地震災害,奪取了一次次抗震救災斗爭的重大勝利,譜寫了一曲曲感天動地的英雄壯歌!吨袊蟮卣稹氛鎸嵱浭隽诵轮袊闪⒁詠砦覈啻沃卮笃茐男缘卣鸬谋O(jiān)測預報、應急救援、社會反應等各方面的真實過程。書中詳細描述了中國地震預報50多年探索的艱辛歷程和地震學家的坎坷命運,剖析了方方面面的矛盾,描寫了一大批地震工作者的人生和真實的情感世界,讓更多的人了解到了這個“吃地震飯”的行業(yè)。讀完這部書稿,我也深深為之觸動。
1966年3月,河北邢臺地區(qū)相繼發(fā)生6.8級、7.2級兩次強烈地震。周恩來總理親赴災區(qū)全面部署和直接指揮抗震救災工作,在地震現(xiàn)場提出了“自力更生,奮發(fā)圖強,重建家園,發(fā)展生產(chǎn)”的抗震救災工作方針,作出了向地震預報進軍的指示。在周總理的親切關懷下,以李四光先生為代表的老一輩科技工作者開始進行大規(guī)模的地震預測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并留下了寶貴的經(jīng)驗和財富。
1971年8月2日,國務院以國發(fā)文[1971]第56號,決定成立國家地震局(即中國地震局前身),統(tǒng)一管理全國地震工作。隨后20個。▍^(qū)、市)組建了地震大隊或地震隊,開展地震觀測、預報和科學研究,開啟了我國地震事業(yè)建設與發(fā)展的新紀元。國家地震局成立之初,老一輩地震工作者以對國家、對人民安全的高度負責精神,利用土洋結合的簡陋儀器設備,邊觀測、邊研究、邊預報,探索了獨具特色的長、中、短、臨相結合的地震預報思路和方法,并對1975年2月遼寧海城7.3級地震做出短臨預報,取得公認的減災實效。
1976年7月28日,河北唐山發(fā)生7.8級大地震,造成24.2萬多人死亡,16.1萬多人傷殘,成為20世紀全球最大的地震劫難。地震給我國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也給地震工作者帶來更多的深思和警示:地震預報是一個世界性的科學難題,攻克難關決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幾代人甚至幾十代人長期堅持不懈的努力,最大限度地減輕地震災害僅僅靠地震預測一條途徑是遠遠不夠的。唐山大地震的災難,除了未能作出短臨預報之外,城市沒有進行抗震設防,人們對地震災難缺乏心理、組織準備,缺乏基本的知識和自救互救常識等等,也是蒙受巨大損失的重要原因。減輕地震災害不是單純的科學行為,也不是僅靠地震部門就能完成和實現(xiàn),而是一項需要社會各個方面和有關部門密切配合、共同參與的復雜系統(tǒng)工程。
正是基于上述認識,逐步形成了地震監(jiān)測預報、地震災害預防、地震應急、震后救災與重建四個環(huán)節(jié)的綜合防震減災工作思路。1991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國家破壞性地震應急反應預案》,這是我國第一部應對自然災害突發(fā)事件的應急預案。1994年,國務院在廣州召開全國防震減災工作會議,提出了“在各級政府和全社會的共同努力下,爭取用十年左右的時間,使我國的大中城市和人口稠密、經(jīng)濟發(fā)達地區(qū)具備抗御6級左右地震的能力”的目標,確立了防震減災四個環(huán)節(jié)的工作任務,為新世紀防震減災事業(yè)奠定了基礎。
馬泰泉,畢業(yè)于解放軍藝術學院文學系,國家一級作家,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時任中央軍委后勤保障部政治工作局創(chuàng)作室主任。著有長篇報告文學《國防部長浮沉記》《擁抱與決裂》《鐵打的營盤》《走出地平線》《天行健》《梧桐鳳凰》《棠棣之殤》《彭德懷戰(zhàn)傳》以及長篇小說《龕鎮(zhèn)弟兄》《活著,因你而美麗》等十余部,中短篇作品百余篇。曾獲全國五個一工程獎、中國圖書獎、全國民族文學駿馬獎、人民文學獎、中國人民解放軍文藝獎、中國人民解放軍圖書獎、全軍優(yōu)秀作品獎等獎項。
序言 鄭國光
引章 探訪中國地震的脈動
1.記住這個日子
2.心靈的拷問與煎熬
3.跋涉于歷史與現(xiàn)實的山川
第一章 邢臺,廢墟上筑起的里程碑
1.大地震猝發(fā)人口稠密地區(qū)
2.縣委書記“上奏”,引來一支神秘的隊伍
3.災難,在那個飄雪的黎明降臨
4.周恩來調兵遣將,打響另一場“戰(zhàn)爭”
5.雙震疊加的生死牽掛
6.“希望能在你們這一代解決地震預報問題”
7.捕捉來自地下的“警告”
8.歷史回眸:三個人和一個地震臺的“家底”
9.非同尋常的會見
第二章 震蕩與憂患的年代
1.觸目驚心:“地震潮”十面埋伏……
2.危機四伏的“中央地辦”
3.襁褓中的嬰兒——國家地震局
4.緊密布陣“京津唐渤張”
5.國發(fā)[1974]69號文件
第二章 海城,震撼世界的奇跡
1.鎖定目標:海城一營口
2.驚心動魄的11個小時
3.“郝指揮”和“曹地辦”
4.被強震擊中的岔溝、丁家溝
5.死守的石硼峪和金州臺
6.李先念:9歲的娃娃能報準地震了,了不起!
7.海城的輝煌是吹出來的嗎?
第四章 血祭唐山
1.謎一樣的華北像一片凝固的海
2.悲愴!“京津唐”保衛(wèi)戰(zhàn)
3.和林格爾的迷失與五月會議
4.大毀滅倒計時
5.劫難之日——7·28
6.一道微弱電波發(fā)出之后……
7.末日之城
8.魂泊唐山
9.殉道者
10.夏日的閃電與命運的沉浮
11.“那個梅老太太還活著嗎?拉出來槍斃她九次!”
12.解密唐山大地震“機密”、“絕密”文檔
13.三十年問答:如果有一個“如果”顯靈
第五章 魔鬼藏在美麗風景后面
1.凄雨龍陵
2.尋訪失蹤的“獵手”
3.警報劃破邊陲夜空
4.人,不是被大自然捉弄
5.聆聽來自“底下”的聲音,你才能“耳聰目明”
6.喜出孟連
7.揮淚麗江
第六章 大震告急天府之國
1.龍門山斷裂帶風云突變
2.兩個“小個子”導演的“戰(zhàn)爭”
3.“聲東擊西”——天敵的惡作劇
4.緊急動員令下達后
5.最后的博弈
6.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7.沒有走出大地震的“包圍圈”
第七章 顫栗的冰山
1.痙攣的南疆——邊塞沙場再度染血
2.伽師地震:“芝麻開門”后的玄機
3.“有沒有預報不一樣。
4.詭秘的北緯39°線
5.大漠孤煙,情愛彌補了空白
6.“失語”的夫妻臺
7.沒有遺骸的墳塋
8.在阿里,與狼共舞
9.天籟之約:與吐尼亞孜真情對白
10.“紅杏出墻”:沉默的天山潛伏著多少神奇的力量
第八章 長白天池·黃!つ虾!ご笕龒{
1.決非危言聳聽:天池火山一旦噴發(fā)……
2.靜靜的白樺林
3.對災害的無知,比災難更可怕
4.刪去一個“太”字,避免一場大動蕩
5.西沙,颶風中的生死較量
6.海嘯襲來,我們該怎么辦?
7.大三峽,你能防百年大水,你能抗百年大震嗎?
8.九江,不是發(fā)水,而是發(fā)震!
9.重慶,江峽環(huán)抱的“威尼斯”
第九章 “5·72”大劫難
1.映秀一北川:80秒大斷裂
2.生命時速!中國速度!
3.淚水和怒火洗澆地震局
4.把真相攤曬陽光下
5.都江堰在哭泣……
6.子弟兵玩命跳傘偵察災隋
7.大震前夜,夫妻爭吵驚醒四鄰
8.躁動中的殘酷幽默
9.自然之手,呵護天府之國
10.向生命致敬
11.“媽媽,你以后要笑對人生”
12.面對大震巨災的反思與警示
第十章 巴爾的摩論“劍”
1.全球地震學界的一次“地震”
2.老外們說,地震像是“女人的超短裙”
3.堅守,是探索前行的路標
4.地震專家的罪與罰
5.地球,是一只“淚眼”
后記
聆聽忠告
主要參考文獻與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