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近年,參加考研英語(二)的學生數(shù)量激增,其中相當一部分考生因備考時間有限、英語基礎薄弱或其他客觀原因,面對海量信息往往無法甄別,于是病急亂投醫(yī),備考資料一堆,卻無從下手。
鑒于此,本書取名“一本通”,將英語(二)試卷的四大組成部分——英語知識運用、閱讀理解、翻譯、寫作——合而為一,詳解各部分的命題趨勢、考點難點和解題技巧,并配以適量的針對性練習對所學知識點進行鞏固,以期在有限時間內(nèi)大幅提高備考效率。
由于有些考生英語基礎薄弱,本書對英語(二)備考中的兩大基本元素——詞匯和語法——也進行了梳理。精選歷年考試中的核心詞匯(約2000個)附于書后,同時根據(jù)考研英語(二)大綱的規(guī)定,對?颊Z法點分類講解。以上兩個部分,力求幫助考生節(jié)約時間,迅速掌握考試所要求的語言能力,為全年備考打下基礎。
本書可作為全年復習教材,供考研英語(二)備考者使用。
如何使用本書?
本書編寫的原則是“言簡意賅,迅速得分”。具體來說,就是從考生的角度出發(fā),用盡可能簡練的語言把問題說清楚,并教授行之有效的做題方法,培養(yǎng)正確的解題思路和舉一反三的能力。
第一章“必考語法點”,講授考綱規(guī)定的八大語法點。語法貫穿于寫作、閱讀、翻譯等各個板塊,是和詞匯并列的兩大基礎之一;A越是薄弱者,越是會忽略這部分的學習,而鐘情于技巧或套路,最后往往事倍功半。因此,一定要沉下心,耐得住寂寞。
本章前四節(jié)是非;A的知識,介紹了名詞和代詞的數(shù)與格、常用時態(tài)和語態(tài)、以及形容詞副詞比較級最高級的用法。第五節(jié)至第九節(jié)講述考試中各類從句和非謂語動詞的用法,它們是第一章的重點,尤其是定語從句和非謂語動詞,無論基礎是否薄弱,都必須認真對待。第十節(jié)是有關強調(diào)和倒裝的用法,供水平較高的同學參考。本章覆蓋考試要求的所有語法知識點,也可作為工具書翻閱。建議從3月份開始第一輪學習,5月份開始第二輪復習,以句法為主。
第二章“英語知識運用”,是考卷中的第一部分,也是考試中的難點,它對詞匯、句法以及篇章閱讀都提出了較高的要求,是一項綜合性考查;A薄弱者在學完第一章之后,可先進入后面章節(jié)的學習,在對語言技能有了更牢固的掌握后,再返回學習本章,應該會感到輕松不少。本章集中學習時間2-3周。
第三章“閱讀理解Part A”,是考試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本章重點,一是文章的閱讀方法和做題步驟(32字真經(jīng)),二是八種題型及相應解題方法,皆為備考之精華,考生須非常認真地對待。
建議讀者在掌握第一章句法知識的前提下,認真研讀有關解題思路的文字說明,理解句子之間、段落之間的邏輯關系,掌握不同題型之間的關聯(lián)性,并通過例題和習題加深鞏固。建議從6月開始復習本章內(nèi)容,兩個月完成第一輪,再用一個月鞏固。
第四章“閱讀理解Part B”,相對簡單。掌握段落行文特點,具備回文定位能力,可較輕松得獲得高分。而這兩點,可以在第三章的學習過程中加以鞏固。本章學習時間1-2周。
第五章“翻譯”,繞開傳統(tǒng)學界的理論術語,根據(jù)不同的語言現(xiàn)象,直接教授考生相應的翻譯方法,“所學即能用”,幫助考生最短時間寫出通順、準確的譯文。翻譯的備考,可以在掌握基本句法的前提下循序漸進地推進,從7月份開始,從短句到長句再到篇章,穿插于閱讀理解和長難句的復習過程。
第六章“寫作”,也是考試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考生在寫作中常碰到兩個問題:無話可說,對寫作沒概念;有話可說,但不知道怎么寫。本章教授考場作文的行文章法,解決第一個問題;同時給出范文和模板句型,解決第二個問題。建議寫作從10月左右開始。
語言學習,需要一個積累的過程。英語備考,無法用“秒殺”類技巧取得立竿見影的效果。尤其是開始備考階段,大量的生詞和難句,使人難免會有打退堂鼓之意。本末倒置、求捷徑者大有人在,直到走出考場,發(fā)出了“原來技巧都是基于一定的基礎之上”這樣的感慨。也許這就是“基礎不牢、地動山搖”的真實寫照吧。Rome wasn’t built in a day. 英語備考,句子是根本,思路是王道。
去吧,諸君,愿你們一路備考順遂,橋都堅固,隧道都光明。
望你們不累于俗,不飾于物,不茍于人,不忮于眾。
祝你們“上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