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由復旦大學法學院國際經濟行政法學教授朱淑娣領銜編寫的一部國際貿易糾紛案例評析與研究論著。本書主要研究了十五個反傾銷、反補貼案件的起因、調查審理過程、爭議點及其所包含的國際法原理,討論了中國企業(yè)應對雙反調查的策略,分析了國際雙反調查背后的深層動力。全書的十五個章節(jié)均是以案例述評—爭議重點—原理及對策討論這樣的結構進行編寫,通過對行政調查文書、司法判例、法律法規(guī)等文獻進行梳理編纂,試圖總結案件的關鍵節(jié)點和爭議重點,進而討論進出口企業(yè)、雙反調查機關和司法機關對于案件爭議點的不同立場和理由,借此向預設讀者——從事進出口實務的經營者和法律工作者普及國際貿易司法救濟的知識,并討論了愈演愈烈的貿易保護主義在雙反調查中的體現(xiàn)。
適讀人群 :其他 在國際貿易環(huán)境日漸嚴峻的背景下,中國出口產品面臨著愈加復雜的貿易行政規(guī)制,因此對中國出口企業(yè)如何在面臨發(fā)達國家反傾銷、反補貼調查時保障自身的合法權益,既成為國際貿易行政訴訟的研究者亟待關注的問題,又成為廣大涉外企業(yè)、行業(yè)協(xié)會、政府組織以及法律服務從業(yè)人員亟待關注的問題。
本書從案例入手,剖析案件背后的原理和真相,特別注重對策研究,將國際法與國內法相結合,試圖為日后中國企業(yè)在海外以法律武器保護自己提供智識支持
序言
應松年
在中國法學界,研究涉外行政法/國際行政法的學者較少,淑娣教授研究團隊近二十年來專注該領域的探索性研究,出版了《歐盟經濟行政法通論》、《中國經濟行政法治與國際化》、《國際經濟行政法》、《WTO與國際貿易行政訴訟》、《道器兼具 : 全球化與經濟規(guī)制行政法前沿研究》等專著,發(fā)表了《國際經濟行政法的理論界定》、《法律交融中的國際貿易行政訴訟》、《論涉外行政訴訟的顯要類型-國際貿易行政訴訟》、《國際經濟行政法基本原則:平等保護與正當程序》、《論WTO法國內轉化過程中凸顯的行政立法新類型——涉外經濟行政立法》、《多重視角下的國際貿易行政訴訟論》、《國際貿易行政訴訟審查標準芻議》等多篇論文,F(xiàn)在呈現(xiàn)在讀者面前的這本《美國涉華國際貿易行政訴訟要案精析》是淑娣教授研究團隊耶魯-—復旦國際合作項目《“WTO體制下國際(貿易)行政法》”、上海市浦江人才計劃項目《“WTO體制下的國際貿易行政行為審查制度研究》”、復旦大學-—鹽城捷康公司合作項目《“中美國際貿易法律問題專題研究》”之研究成果。該書將為國際貿易行政訴訟法學這門亞學科研究在中國的建立和發(fā)展作出重要貢獻。
概而言之,淑娣教授等學者的這本《涉華國際貿易行政訴訟要案精析》具有以下三個特點:
一、案例研究與制度研究結合。本著在研究材料方面,遴選了2016年至2019年美國國際貿易法院公布的中國出口企業(yè)因美國商務部作出“雙反一!毙姓䴖Q定而提起的15起已經判決生效的行政訴訟案例。訴訟主體涉及的行業(yè)涵蓋太陽能光伏產業(yè)、農副產品、金屬制品、化工產品等領域,這些行業(yè)均為我國出口產品具有代表性的領域。在制度研究方面,涉及的研究對象包括美國國際貿易行政訴訟制度、美國反傾銷裁決和反補貼裁決基本程序、新出口商復審制度、落日復審制度,同時對于美國司法機關對在涉及“雙反一!钡男姓讣䦟徖碇兄饕m用的法律原則、規(guī)則及相關政策,如“非市場經濟國家認定” 、“不利可得事實規(guī)則”、“正當程序利益原則”、“競爭中立原則”亦進行全面和深入的解讀。此外,本著立足于實證分析的研究方式,通過對案例判決過程中相關爭議焦點的再解讀,旨在揭示在反補貼、反傾銷調查引起的美國司法救濟程序中的法律適用規(guī)則、法院審查標準及法官司法習慣等問題,為后來的案例與制度研究提供可資借鑒的建議和經驗。
二、特別注重對策研究。在國際貿易保護行為日漸頻繁、多邊貿易救濟體制日漸乏力的境況下,本著擬從國家政策及企業(yè)對策兩個維度分別對不同領域的反補貼、反傾銷案件的救濟對策進行體系性的構建,宏觀層面涉及對未來多邊貿易體制及貿易糾紛解決機制的思考和應對建議,微觀層面涉及企業(yè)在美發(fā)起行政訴訟的應訴策略和訴訟技巧。試圖構建一種體系性的“雙反一!本葷桨,在愈益復雜的貿易環(huán)境下,為中國出口企業(yè)海外維權獻計獻策。研究數據表明,中國出口企業(yè)在受到美國發(fā)起的“雙反調查”時,通過美國司法機關發(fā)起國際貿易行政訴訟,不失為一種相對有效的域外權利救濟措施。在中國企業(yè)在應對美國“兩雙反一!毙姓䴖Q定時,或可參考/借鑒這些案例,通過美國的國際貿易行政訴訟途徑,尋求合理合法應對措施,以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
三、國內法與國際法交融。從跨學科研究方面考察,本著首先立足于行政訴訟的基本論域,在國內法與國際法交融的公法思維模式下,跨學科吸收國際經濟法的相關研究成果,對相關問題,主要按照行政法學的話語體系,進行闡發(fā)、評論,嘗試性為行政訴訟法學項下新型的亞學科——國際貿易行政訴訟法學的理論構建提供實證研究性知識成果。其次,從實證角度,以國際貿易行政訴訟為研究視角,積極探索國際經濟行政法學科發(fā)展導向,進一步梳理多元學術脈絡,并嘗試構建交叉學科型邏輯框架,推進涉外行政法/國際經濟行政法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當然,有鑒于國際經濟行政訴訟這一選題的前沿性和探索性,本書的若干論點還可以商榷,個別提法仍有待斟酌,部分問題尚需更進一步的研究。此外,本書雖然選取的案例比較重要,但如果有更大的樣本數量的話,可能更能說明問題,更有助于研究的深入。由于美國法和中國法分屬不同法律體系,在一些法律術語的翻譯上如何做作到信達雅,還有提升空間。
在經濟全球化的浪潮下,中國的企業(yè)正在走向世界,積極參與國際市場的激烈競爭。然而現(xiàn)階段中國企業(yè)在西方發(fā)達國家頻繁遭受反傾銷和反補貼調查、國家安全調查、知識產權合規(guī)調查,維權形勢十分嚴峻,希望從事國際貿易行政訴訟研究的學者能夠更多地關注中國企業(yè)在西方發(fā)達國家的權利保護問題,更多地研究西方發(fā)達國家的涉外經濟行政法律制度,為中國企業(yè)參與國際市場的競爭,進而贏得競爭提供法律上的知識支持!。同時也為中國國際貿易行政訴訟法學的理論發(fā)展作出貢獻!。
最后,祝愿學術界在涉外經濟行政法律制度研究方面有更多的佳作面世!
是為序。
朱淑娣 復旦大學法學院教授,
碩士生導師。
中國國際經濟法學會理事,
上海市人大及市府行政法咨詢與評審專家。
第一部分 解析框架
序言
第一章 美國新出口商復審資格和統(tǒng)一稅率適用規(guī)則的司法認定標準——石家莊戈德曼貿易有限公司訴美國聯(lián)邦政府案
第二章 美國反補貼調查中的事實認定規(guī)則及法律適用——常州天合光能有限公司訴美國聯(lián)邦政府案
第三章 美國貿易爭端救濟中對反傾銷行政裁量權的司法審查標準研究——撫順金利石化碳素有限公司等訴美國聯(lián)邦政府案
第四章 美國反傾銷調查程序中的“原產地規(guī)則”問題研究——太陽能公司訴美國聯(lián)邦政府案
第五章 美國反傾銷調查中的“最佳可獲信息規(guī)則”研究——上海惠利衣架有限公司等訴美國聯(lián)邦政府案
第六章 美國新出口商復審制度中關于“善意”問題的認定標準探究——內蒙古健隆生化有限公司訴美國聯(lián)邦政府案
第七章 美國反傾銷調查中的“中間商傾銷”問題研究——西平奧派食品有限公司訴美國聯(lián)邦政府案
第八章 美國貿易爭端司法救濟中“正當程序原則”的適用——臨沂柏恩地板制造有限公司訴美國聯(lián)邦政府案
第九章 美國反補貼調查中的“出口買方信貸計劃”問題研究——常州天合光能有限公司訴美國聯(lián)邦政府案
第十章 美國行政訴訟中的“窮盡行政救濟原則”和“實質性證據標準”研究——微山宏達水產食品有限公司等訴美國聯(lián)邦政府案
第十一章 美國反傾銷“正常價值”核算中的行政裁量權研究——鄄城康泰化工有限公司等訴美國聯(lián)邦政府案
第十二章 美國貿易立法中“不利可得事實規(guī)則”的分析與應對——佛山順德永健家居用品及五金有限公司等訴美國聯(lián)邦政府案
第十三章 美國反傾銷立法中的“單獨稅率規(guī)則”問題研究——浙江衢州聯(lián)州制冷劑有限公司、浙江衢化氟化學有限公司訴美國聯(lián)邦政府案
第十四章 美國新出口商復審中“不利推定”的適用與應對——海興境美化學產品銷售有限公司訴美國聯(lián)邦政府案
第十五章 美國反補貼調查規(guī)則分析與對策研究——貴州輪胎有限公司等訴美國聯(lián)邦政府案
部分術語中英文對照表
主要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