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追索了明清思想轉型的要角、清初北方思想家顏元的生命史,尋繹其心理、情感和身體的經驗如何滋養(yǎng)并型塑了他的思考,并試圖展示那些在今人看來也許是陳腔濫調的儒家理想,如何對一個人產生深刻的意義沖擊。作者主張,應重視基層圣賢在推動中國文化統(tǒng)一性、塑造基層思想流向方面的作用;同時,也應把被教化者視作一種教化主體,關注細民怎樣改造自己心意中的鄉(xiāng)里的圣人。
本書運用心理史學、具身認知等方法和概念,刻畫了思想與生活之間無聲的互動過程,妙盡幽微,引人勝地。
王東杰,河南濮陽人,歷史學博士,曾任四川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現(xiàn)為清華大學歷史系教授,從事中國近現(xiàn)代史、中國思想文化史研究。出版有《國家與學術的地方互動:四川大學國立化進程(19251939)》(2005)、《國中的異鄉(xiāng):近代四川的文化、社會與地方認同》(2016)、《歷史·聲音·學問:近代中國文化的脈延與異變》(2018)、《聲入心通:國語運動與現(xiàn)代中國》(2019)等。
導言 平庸的思想者有思想史的價值嗎?
一、 顏元其人其學
二、 平庸者的思想史;如何可能
章 血脈與學脈:從人倫困境看顏元的學術思想
一、 身世之變與學術破繭
二、 延嗣之憾與人倫創(chuàng)傷
三、 結論
第二章 氣質為何不惡:顏元的身體經驗與思想建構
一、 顏元論氣質之性
二、 顏元對氣本論的接受
三、 成圣之具
四、 疾患與學術
五、 結論
第三章 在鄉(xiāng)里作圣:顏元與其鄉(xiāng)人的互動
一、 做圣賢與處鄉(xiāng)里
二、 共享異端文化
三、 圣賢與方士
四、 結論
附錄一 顏元年譜簡編
附錄二 顏元交游人物表
參考文獻
主題索引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