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譯工作要求口譯員具有較高的聽說能力。但在一般情況下,德語本科高年級學生的德語口語水平尚沒有達到職業(yè)譯員所要求的基本水平。鑒于此,該階段的口譯教學不同于職業(yè)口譯員的教育與培訓。本階段口譯教學目標在于,通過德譯漢練習,提高德語聽說能力,傳授基本的口譯理論與技巧,為進一步掌握職業(yè)口譯技術打下良好的基礎。
本教材為德語專業(yè)本科高年級學生學習德漢口譯的入門教材,同時也可用于業(yè)余德語學習者提高自己的德語口語能力。所提供德文資料主要是口語體課文,適于朗讀。凡已經具備德語口語基本能力,致力于提高德語口語水平、掌握德漢口譯技巧的學習者,均可使用該教材。
與同類教材相比,本教材有三個特點:一、以口譯練習為核心,輔以口譯理論;教學內容淺顯易懂,教學安排循序漸進;二、對口譯教學安排做了詳細說明,為口譯語篇的課堂教學提出了多種教學方案;三、為提高學生德語口語表達能力,教材安排了詩歌朗誦、笑話、繞口令等,力求活潑生動,同時也能使讀者深切感受德語文化的魅力。
本教材所使用語料的來源均已在參考文獻中列出。在口譯理論及教學方案設計方面,主要參考了德國翻譯教育家Ukich Kautz先生所著《筆譯與口譯教學手冊》(HandbuchDidalaik des Obersetzens and Dolmetschens),而編者所完成的則是,根據其理論與教學原則,安排中國學生在本科高年級階段的口譯教學內容。
本教材編寫過程中,得到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外語學院德語系同仁的鼓勵與支持。這里特別感謝潘亞玲教授所給予的專業(yè)指導,感謝陳健平教授、鮑曉副教授、Sven Hauke先生對本書編寫過程中所提供的大力幫助,感謝于景濤博士、Edgar Wang先生允許編者使用其訪談資料作為口譯教學內容,感謝胡小平老師在教材編寫中的支持與幫助,感謝JulianTost先生協(xié)助編者完成本教材德語文字校對工作。
本書編者雖然多年從事德語語言及德漢口譯教學工作,但深知自己的理論與教學水平都很有限,歡迎德語教學與德漢口譯教育專家不吝賜教,提出批評指正。
第一單元 翻譯學基本理論
Lektion 1 翻譯學基本概念
Lektion 2 口譯簡介
Lektion 3 口譯與筆譯
Lektion 4 口譯素質
第二單元 單向交替口譯
Lektion 5 講演與講演場合
Lektion 6 自我介紹
Lektion 7 歡迎詞與開幕詞
Lektion 8 宴會致辭
第三單元 口譯策略與技巧
Lektion 9 口譯記憶
Lektion 10 口譯筆記
Lektion 11 口譯表述
Lektion 12 口譯準備
第四單元 雙向口譯
Lektion 13 雙向口譯簡介
Lektion 14 現(xiàn)場模擬:采訪與染化
Lektion 15 現(xiàn)場模擬:記者招待會與討論會
Lektion 16 現(xiàn)場模擬:談判口譯
第五單元 同聲傳譯
Lektion 17 同傳簡介
Lektion 18 同傳策略
附錄 部分參考譯文
參考文獻
此次德國之行是您就任國家主席后的第一次國事訪問,但不是您第一次造訪德國。2001年,您擔任國家副主席期間已經來過柏林。兩年前,您在北京接待了我的前任,約翰尼斯。勞總統(tǒng)。因此,可以說,我們今天把您當作我們的老朋友,當作我們國家的朋友,對您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
20年前,我第一次到中國。后來,我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工作時,我也經常去中國。每次去中國,我就不禁要問我自己,我是不是到了另外一個國家——我看到,在這個國家中發(fā)生的嶄新變化是如此翻天覆地!大約20年前,鄧小平開始實行改革開放政策。這一政策極大地激發(fā)了貴國人民的干勁與勤奮。面對中國經濟增長所表現(xiàn)的巨大活力,世界都刮目相看,深感欽佩。
中國的發(fā)展對德國、對歐洲、甚至都全世界都具有重大意義,它發(fā)生在一個政治經濟不斷融合、世界面臨巨大挑戰(zhàn)的時代。我們共同生活在一個世界上,我們更有機會,共同塑造這個世界。我們今天已經承擔共同的責任,我們很高興看到,中國愿意為世界做出與它自身國力相匹配的貢獻。我們知道,只有與中國一起,我們才能濟弱扶貧、維護和平、加強全球法制國家建設、保護人類的自然生活基礎。為此我們需要中國,我們也寄希望于中國。
而且中國積極參與進來:主席先生,您為政治解決朝鮮半島沖突做出了自己的貢獻,我們對此向您表示衷心感謝。您認為,環(huán)境與氣候保護是可持續(xù)經濟發(fā)展的前提,對此我們也深表謝意。中國簽署了京都議定書。而且,我高興地看到,中國在本周召開再生能源國際會議。對這些新途徑,我們表示歡迎。我們必須一起來問問我們自己,如何將經濟增長與自然資源日益枯竭相結合。如果發(fā)展中國家的原材料資源能夠為當地人民帶來福祉,那將符合我們大家共同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