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根據(jù)主講人教授“中國賦學研究”課程的課堂錄音整理而成,是繼初編、二編各十講之后的新十講:辭賦諷諫、六義入賦、賦跡賦心、賦體麗則、曲終奏雅、古詩之流、不歌而誦、體物瀏亮、祖騷宗漢、賦兼才學。主講人針對辭賦藝術的主要特征,帶著強烈的問題意識,在初編偏重賦學知識、二編偏重賦學體類的基礎上,選擇辭賦研究中的重大理論范疇進行講解與辨析,生動活潑地再現(xiàn)了賦學的歷史與批評。
本書在總結(jié)古代賦學理論方面,以廣博的視域、深邃的思考,既拓開其理論內(nèi)涵,又把握住關鍵轉(zhuǎn)折,形象地展現(xiàn)出辭賦的歷史與批評。在解析賦論范疇的過程中,主講人以詼諧的語言、生動的事例、細膩的釋解,期望達到古今貫通、雅俗共賞的學習效果,帶來悅讀經(jīng)典的理趣。
許結(jié),1957年生于江蘇南京,南京大學文學院教授、中國古代文學專業(yè)博士生導師、中國辭賦學會會長、江蘇省古代文學學會會長,享受國務院政府津貼專家。曾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中國辭賦理論通史”、教育部項目“中國賦學歷史與批評”、全國高校古委會項目“歷代賦匯點校”等,現(xiàn)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辭賦與圖像關系研究”,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辭賦藝術文獻整理與研究”首席專家。曾獲教育部第八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yōu)秀成果獎一等獎、南京大學突出貢獻獎,多次獲得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優(yōu)秀成果獎。已出版學術專著《中國文化史論綱》《老子講讀》《漢代文學思想史》《賦學:制度與批評》《中國辭賦理論通史》等三十余種,在《中國社會科學》《文學評論》《文學遺產(chǎn)》《文史》《文藝研究》《中國文學研究》《政大中文學報》等期刊發(fā)表學術論文三百余篇。
蔣曉光,南京大學文學博士,現(xiàn)為國立華僑大學文學院教授,主持多項國家、部、省級課題,主要從事中國賦學、先秦兩漢文學研究,撰有《漢賦與漢代禮制》一書,發(fā)表一系列賦學研究論文。
弁 言
一 辭賦諷諫
二 六義入賦
三 賦跡賦心
四 賦體麗則
五 曲終奏雅
六 古詩之流
七 不歌而誦
八 體物瀏亮
九 祖騷宗漢
十 賦兼才學
附錄一 漢賦講座
附錄二 賦講讀五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