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為“劉詩白選集”叢書的第十一卷《自然哲學筆記》,收錄同名專著1部。本書是劉詩白先生讀恩格斯有關自然哲學論文以及J.D.沃森、T.A.貝克《基因的分子生物學》、霍金《時間簡史》、達爾文《物種起源》等自然科學領域著作的筆記,是他跨學科閱讀中寫作的筆記和從筆記中整理而成的學習心得。本書是劉詩白先生聚焦于宇宙的生成,生命體的產生、本性,以及人類的認知、情感、道德理念這三項論題,立足于辯證唯物主義和現代自然科學新成果進行的理論思考。
劉詩白,1925年生,我國著名的理論經濟學家。原為西南財經大學校長,現為西南財經大學名譽校長,西南財經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經濟學家》雜志主編。長期從事經濟學理論研究,其研究范圍包括政治經濟學基本理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在社會主義產權理論、轉型期經濟運行機制、國有企業(yè)市場化改革以及金融體制改革等方面進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研究。他在1988年提出銀行企業(yè)化改革的設想,業(yè)已成為我國金融體制改革的現實。
前言
第一篇
自然哲學筆記
第一章 讀恩格斯有關自然哲學論文的筆記
第二篇
關于宇宙、生命體、認知機制的筆記
第二章 關于宇宙本體的物質性
第三章 關于宇宙運行與生命體的產生
第四章 關于生命體的主體性
第五章 關于人的認知機制與知識引導的行為
第六章 關于人的情感、道德理念及其行為調節(jié)功能
第七章 關于人類認知與腦象形成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