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非同一性哲學的建構基礎、社會批判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阿多諾的音樂哲學與其他任何社會理論流派比較而言,顯得非常獨特。它把歐洲近350年音樂的發(fā)展置于馬克思政治經(jīng)濟學批判的語境中,通過對歐洲近代資產(chǎn)階級社會350年音樂文明的歷史考察,通過社會中介對資本同一性進行批判,對歐洲歷史進程中沉淀的音樂進行社會解碼,借以反對資產(chǎn)階級社會自然法觀念,以說明資本主義社會也有一個發(fā)生、發(fā)展與消亡的歷史過程,通過對藝術自治與他治的關系探索,從而為社會變革提出理論說明。
方德生,男,安徽桐城人。南京大學哲學博士,現(xiàn)就職于南京大學圖書館。主要研究方
向為馬克思主義哲學、國外馬克思主義哲學、
美學。在中國書法史、書法創(chuàng)作,中國音樂史、
中國音樂美學與器樂演奏,西方音樂史、西方
音樂美學等領域均有精深造詣。曾發(fā)表學術論
文 10 多篇,譯文 20 多萬字。
引 言 /1
一、哲人音樂家 /5
二、音樂哲學文本的主題考察 /19
第一章 音樂哲學產(chǎn)生的理論背景 /29
一、黑格爾哲學與美學 /30
二、馬克思政治經(jīng)濟學批判關鍵詞 /44
三、馬克斯·韋伯的音樂社會學 /53
第二章 音樂與哲學的連接 /66
一、新音樂的顛覆性 /67
二、舒伯特的風景 /78
第三章 批判的音樂社會學構形 /101
一、音樂社會學出場 /101
二、批判的音樂社會學的完型 /114
三、音樂拜物教批判 /137
第四章 音樂形式及其社會功能的歷史演變 /154
一、音樂中主體的投射與張揚:從巴赫到貝多芬 / 155
二、貝多芬:音樂總體性的形成與侵蝕 /169
第五章 音樂的極性 /186
一、勛伯格之進步 /187
二、斯特拉文斯基之反動 /206
代結(jié)語 音樂哲學言說了什么 /221
附錄一 舒伯特 /229
附錄二 論音樂的社會狀況 /244
一、概覽 生產(chǎn) /244
二、再生產(chǎn)、消費 /267
附錄三 論音樂中的拜物特征與聽的退化 /292
參考文獻 /325
后 記 /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