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學概論(第三版)》以獨特的體例全面、系統(tǒng)地介紹了管理學的基本原理和理論,主要對管理的基本職能進行了系統(tǒng)的闡述,并結合案例進行了拓展。《管理學概論(第三版)》共 11 章,主要內容包括管理的基本概念、管理理論的演進、組織文化與組織環(huán)境、決策、計劃、組織、溝通、激勵、領導、控制、社會責任與管理道德。 《管理學概論(第三版)》為適應應用型高校經濟管理類專業(yè)學生學習現代管理知識的需要而編寫,在讓學生掌握管理相關基礎知識的同時,旨在培養(yǎng)學生的大局觀和邏輯性。 《管理學概論(第三版)》可作為高等院校經濟管理類相關專業(yè)的教材,也可作為經濟管理類研究生、MBA、EMBA、企業(yè)中高層管理人員短期培訓的教材或教學參考書,還可作為報考經濟管理類碩士研究生的參考用書。
● 按照實踐型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人才培養(yǎng)的知識目標、能力目標、素質目標對管理學知識體系進行編排,涵蓋了管理學最核心的理論框架,內容上濃縮了國內外經典教材的知識精華,滿足了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和其他非管理類不同學科專業(yè)對掌握管理學基礎知識的不同需求。
● 按照實踐型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人才培養(yǎng)的知識目標、能力目標、素質目標對管理學知識體系進行編排,涵蓋了管理學最核心的理論框架,內容上濃縮了國內外經典教材的知識精華,滿足了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和其他非管理類不同學科專業(yè)對掌握管理學基礎知識的不同需求。
● 為兼顧應用技術型大學本科教學和在各類企事業(yè)單位、社區(qū)、社會組織當中從事管理、服務第一線工作的高級應用技術型人才培養(yǎng)的需要,本書在內容上聚焦于生產或服務第一線領域所需要的管理知識、管理技術和管理方法,更注重學生實際操作和動手能力的提高。
人類在開發(fā)、利用大自然和處理人類社會關系的實踐活動中,逐漸探索、發(fā)展出了一系列管理思想,至今已形成一套相對完整的管理學理論體系。盡管管理學理論像一個叢林世界,有眾多流派和支流派,但作為一種科學理論體系,管理學也具有自身的客觀規(guī)律。因此,與管理相關的一系列活動,都能以一些反映管理客觀規(guī)律的理論和方法為指導。
管理學課程是經濟學、管理學等專業(yè)的必修課,對應用型高校經濟管理類專業(yè)學生的知識能力建構產生了非常重要的影響,實用性強,適用面廣。管理學的理論體系和整個知識架構主要圍繞兩個問題展開:其一,管理是什么?涉及管理的基本原理,如管理的定義、管理的本質、管理的職能,以及管理行為的性質、特征等。其二,如何進行管理?涉及管理的基本方法,如目標管理、系統(tǒng)管理、權變管理、人本管理等。管理的目的是在一定的客觀條件下,通過合理地組織、溝通及配置人、財、物等要素,來提高生產力水平。絕大多數管理學教材中的主要內容都呈現了上述兩方面的知識體系和目標體系。
《管理學概論(第三版)》依據編者 18 年來的管理學課程教學的講義、教案,以及編者多年來在事業(yè)單位基層管理實踐中獲得的經驗編寫而成,融合了經濟全球化及互聯(lián)網技術、人工智能帶來的組織形態(tài)、組織邊界和組織溝通形態(tài)劇烈變革條件下的最新管理實踐、管理變革需求,并在理論觀點、知識體系上借鑒、參照了美國著名的管理學教授、組織行為學權威斯蒂芬 羅賓斯(Stephen P. Robbins)先生的《管理學》一書中的體例和架構(編者使用羅賓斯教授的《管理學》第7版、第9版、第11版中文譯本教材從事大學本科教學長達10年),也參考了被譽為現代管理學之父的彼得 德魯克(Peter F. Drucker)和國內管理學前輩周三多、劉志堅等學者的一些學術觀點、管理理念和知識架構,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謝!豆芾韺W概論(第三版)》在前兩版的基礎上,進行了第三次修訂,具有以下特點。
(1) 《管理學概論(第三版)》按照實踐型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人才培養(yǎng)的知識目標、能力目標、素質目標對管理學知識體系進行編排,涵蓋了管理學最核心的理論框架,內容上濃縮了國內外經典教材的知識精華,滿足了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和其他非管理類不同學科專業(yè)對掌握管理學基礎知識的不同需求。
(2) 《管理學概論(第三版)》每章的最后均對該章的核心知識進行了提煉、歸納,并將基礎概念、理論知識,通過多種習題、經典案例剖析、自我測試等形式抽取出來,便于讀者理解、分析、掌握和應用,大大增加了現實性、趣味性和應用性,有助于作為一種生活中的管理學的準科普讀物向全社會普及、推廣。
(3) 《管理學概論(第三版)》在堅持文化自信理念的基礎上,引入相關思政元素,并嵌入了華為等企業(yè)的相關素材,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家國情懷和社會責任感,確保人才培養(yǎng)質量。
(4) 為兼顧應用技術型大學本科教學和在各類企事業(yè)單位、社區(qū)、社會組織中從事管理、服務第一線工作的高級應用技術型人才培養(yǎng)的需要,《管理學概論(第三版)》在內容上聚焦于生產或服務第一線領域所需要的管理知識、管理技術和管理方法,更注重學生實際操作和動手能力的提高。
《管理學概論(第三版)》由彭小兵、彭蛟、姚斌擔任主編。全書共11章,其中,彭小兵負責前言、第一章~第四章和附錄的編寫,姚斌負責第五章~第七章和第九章的編寫,彭蛟負責第八章、第十章和第十一章的編寫。全書由彭小兵統(tǒng)稿。此外,彭蛟在此次教材編寫中付出了大量的精力與時間,其勞動成果與第一主編等同。
《管理學概論(第三版)》的編寫和出版獲得了重慶市社會科學規(guī)劃普及項目(重慶市人文社會科學龍門陣科普系列叢書之一)的資助,同時還得到了2016年重慶市本科高校三特行動計劃特色專業(yè)建設項目(行政管理)、重慶大學三進工作專題課程建設項目的大力支持。此外,重慶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重慶市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重慶大學公共經濟與公共政策研究中心、重慶城市科技學院大經管生態(tài)圈實驗實訓基地、重慶長江工商管理研究院為《管理學概論(第三版)》的編寫提供了大量的素材,以及重要的指導和幫助,在此一并表示感謝。
由于編者水平有限,書中難免存在不足之處,敬請讀者批評指正。
《管理學概論(第三版)》PPT教學課件可通過掃描下方二維碼下載。
服務郵箱:476371891@qq.com。
教學課件下載
編 者
彭小兵,男,管理學博士,重慶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重慶市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重慶大學公共經濟與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重慶長江工商管理研究院研究員,安誠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獨立董事,重慶市應急管理專家,重慶市沙坪壩區(qū)人大常委會預算審查專家委員會成員,入選第二批重慶市社會科學專家?guī)臁?/p>
第一章 管理的基本概念 1
第一節(jié)管理和管理者 1
一、管理 2
二、管理者 4
第二節(jié)管理學的概念及其特性 11
一、管理學的概念 11
二、管理學的特性 11
三、為什么要學習管理學 12
第二章 管理理論的演進 17
第一節(jié)早期的管理活動及管理
理論的萌芽 18
第二節(jié)管理理論的形成與發(fā)展 19
一、科學管理理論 19
二、一般行政管理理論 21
三、行為科學理論 23
四、管理的定量方法 25
第三節(jié)管理理論的一體化趨勢 26
一、過程方法 26
二、系統(tǒng)方法 26
三、權變方法 27
第四節(jié)管理實踐的當前趨勢和
問題 28
一、全球化問題 28
二、勞動力的多樣化 28
三、激勵創(chuàng)新和變革 28
四、全面質量管理 29
五、學習型組織 29
第五節(jié)彼得 德魯克的管理思想 30
一、管理與組織使命 30
二、管理者的兩項要務 30
三、管理的三項任務 31
四、管理者五項基本作業(yè) 32
五、創(chuàng)新是一項提升財富創(chuàng)造
能力的任務 33
六、有效的決策從解決分歧
開始 33
七、績效精神要求每個人都
充分發(fā)揮他的長處 34
八、沒有永遠的領導者 34
九、做企業(yè)的三個境界 34
十、管理當局的責任 35
十一、德魯克的經典著作導讀 35
第三章 組織文化與組織環(huán)境 41
第一節(jié)管理的萬能論與象征論 41
一、管理萬能論 42
二、管理象征論 42
三、管理的綜合論 43
第二節(jié)組織文化 43
一、組織文化的概念及內涵 43
二、組織文化的結構 44
三、文化的來源 45
四、強文化和弱文化 46
五、組織文化對管理實踐的
影響 46
六、組織文化的測量 47
第三節(jié)組織環(huán)境 47
第四節(jié)跨文化管理 51
一、法律和政治環(huán)境 51
二、經濟環(huán)境 51
三、文化環(huán)境 52
第四章 決策 59
第一節(jié)決策制定過程概述 60
一、決策的概念與特征 60
二、決策制定過程 61
三、決策的普遍性 63
四、群體決策 64
第二節(jié)理性假設、有限理性和
直覺決策 67
一、理性假設 67
二、理性假設的局限 68
三、有限理性 69
四、直覺決策 70
第三節(jié)決策類型與決策條件 71
一、問題類型 71
二、決策類型 71
三、決策條件 73
四、決策風格 74
五、決策制定的錯誤與偏見 75
第四節(jié)決策方法 76
一、主觀決策法 76
二、定量決策法 78
三、決策與風險偏好問題 83
第五章 計劃 91
第一節(jié)計劃的概念及特征 91
一、計劃工作及其構成要素 92
二、計劃工作的特性 93
第二節(jié)為什么要制訂計劃 94
一、制訂計劃的目的 94
二、計劃與績效 95
第三節(jié)計劃工作與目標管理 95
一、計劃工作中的目標和計劃 95
二、設立目標 99
三、目標管理 100
四、計劃工作的權變因素 102
五、計劃工作的程序 104
第四節(jié)計劃工作面臨的問題 105
一、對計劃工作的批評 105
二、動態(tài)環(huán)境下有效的計劃
工作 106
第六章 組織 111
第一節(jié)組織概述 111
一、組織與非正式組織 111
二、組織結構與組織工作 112
三、組織設計的要素 113
第二節(jié)組織設計決策 119
一、機械式組織與有機式
組織 119
二、組織設計的權變因素 120
三、組織結構設計與民族
文化 121
第三節(jié)常見的組織結構類型 122
一、傳統(tǒng)的組織結構 122
二、現代的組織結構 123
第七章 溝通 133
第一節(jié)溝通概述 133
一、溝通的定義 134
二、溝通的分類 135
三、溝通的功能 135
四、溝通的構成要件 135
五、溝通的普遍意義 136
第二節(jié)人際溝通過程 136
一、溝通過程與噪聲 136
二、人際溝通方法 138
三、人際溝通的障礙 139
四、克服人際溝通的障礙 141
第三節(jié)組織中的溝通 145
一、正式溝通和非正式溝通 145
二、溝通信息的流向 145
三、組織溝通的網絡 146
四、小道消息 146
第四節(jié)信息技術與溝通 147
一、信息技術如何影響管理
溝通 147
二、信息技術如何影響組織 149
第八章 激勵 153
第一節(jié)動機與激勵 153
第二節(jié)內容型激勵理論 155
一、需要層次理論 155
二、X理論、Y理論和超
Y理論 157
三、激勵保健理論 158
四、激勵需求理論 159
五、阿爾德弗需要理論 159
第三節(jié)過程型激勵理論 160
一、目標設定理論 160
二、公平理論 161
三、期望理論 162
第四節(jié)行為改造型激勵理論 164
一、強化理論 164
二、歸因理論 165
第五節(jié)當代激勵問題 167
一、激勵理論與民族文化 167
二、激勵多元化的員工隊伍 167
三、關于激勵員工的建議 168
第九章 領導 173
第一節(jié)領導的基本概念 173
一、領導和領導者 174
二、領導與管理的異同 174
三、領導者的權力與影響力 175
四、領導理論的分類 177
第二節(jié)領導特質理論 177
第三節(jié)領導行為理論 178
一、俄亥俄州立大學的研究 179
二、密歇根大學的研究 180
三、艾奧瓦大學的研究 180
四、管理方格理論 180
五、領導行為理論的總結 181
第四節(jié)領導權變理論 183
一、菲德勒模型 183
二、赫塞布蘭查德的情境
領導理論 186
三、路徑目標理論 187
四、領導者參與模型 189
五、領導并非總是被需要 189
六、民族文化與領導風格 190
第五節(jié)有關領導的其他視角 191
一、領導歸因理論 191
二、領袖魅力型領導與愿景
規(guī)劃型領導 192
三、事務型領導與變革型領導 193
四、性別與領導 194
五、通過授權而領導 195
六、團隊領導 195
七、創(chuàng)建信任的文化 196
第十章 控制 201
第一節(jié)控制概述 201
一、控制的定義 201
二、控制的重要性 202
三、市場控制、官僚控制和
小集團控制 203
四、控制的基本要素 203
第二節(jié)控制過程 204
第三節(jié)控制的類型、內容與特征 207
一、控制的類型 207
二、控制原則 208
三、控制內容 208
四、有效控制的特征 210
第四節(jié)對控制的反對 211
第五節(jié)當代控制問題 212
一、控制的國別差異 212
二、工作場所的隱私 212
三、工作場所的暴力 213
第十一章 社會責任與管理道德 217
第一節(jié)組織的社會責任 217
一、兩種相反的觀點 218
二、社會責任和經濟績效 221
三、組織社會責任擴展的四階
段模型 222
第二節(jié)管理道德 223
一、四種不同的道德觀 223
二、影響管理道德的因素 224
三、改善道德行為 227
四、政治傾向的道德基礎 229
參考文獻 235
附錄A 學生如何進行管理案例的
課堂討論 237
附錄B 管理學也許對自己無用,
對別人有用 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