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在后人類時代到來之際,通過回顧人類大家族的歷史,重新審視人類的定義,破解人類的文化基因。從170多萬年前至今,人類這種靈性動物在追尋客觀幸福的道路上,針對種種反復出現的結構性問題,不斷提出新的解決方案,從而創(chuàng)造了無數璀璨的文明。盡管奴隸貿易、世界大戰(zhàn)等非理性的洪流一次次打斷文化演變的進程,甚至使之倒退,然而,當人類擺脫了赤貧、無知、教條、恐懼與仇恨這五大障礙,各文明將會向著共同的客觀幸福合流。
◎在后人類時代到來之際,系統性地回顧人類百萬余年的歷史,重審人的定義。
◎解讀主觀幸福與客觀幸福,細數人類在追尋客觀幸福的過程中經歷的波折。
◎將人類大家族視為一個整體,展現文化的多樣面貌,剖析文明的共同命運。
◎關注歷史經驗,提煉人類社會中的結構性問題,進而探尋解決的方案和前進的方向。
著者簡介
何塞·安東尼奧·馬里納(José Antonio Marina),哲學家,教育家。他致力于發(fā)展一種由神經科學推導至倫理學的智力理論。他主張,人類智慧所追求的并非知識,而是幸福與尊嚴。他的作品包括:《哲學論變焦》(Tratado de filosofía zoom)、《學習創(chuàng)造力》(El aprendizaje de la creatividad)、《學習智慧》(El aprendizaje de la sabiduría)等。
哈維爾·蘭博德(Javier Rambaud),歷史學家,翻譯家,編輯,主攻16世紀至17世紀西班牙君主制權力關系和精英體系。
譯者簡介
阿瑤,經濟學、文學雙學士,旅居西語國家多年。
前 言
第一章 方法問題
第二章 靈性動物的誕生
第三章 我們都是非洲人
第四章 一部分人開始定居
第五章 城市的世界
第六章 先驅性事件
第七章 精神領域的華麗轉身(公元前 1 千紀)
第八章 政治與經濟的軸心時代
第九章 宗教傳播與帝國遷移
第十章 新主人公登場
第十一章 危機與復興(1200 1400 年)
第十二章 第二個漫長軸心時代的開端
第十三章 相互連接的世界(16 世紀)
第十四章 為宗教寬容而戰(zhàn)
第十五章 災難與成就(17 世紀)
第十六章 革命的世紀
第十七章 狂暴的對外擴張
第十八章 這就是人類
后 記
注 釋
譯后記
出版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