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生命中的意義是什么?我獲得過什么樣的學識?是受到了什么的影響?我的工作又有什么樣的意義?當衰老如期而至,我又把精力放在了何處?在C.G.榮格去世前的五年時間里,他與本書作者安妮拉·杰斐圍繞著這些問題進行了長期的漫談。他的許多見解可以在由安妮拉·杰斐匯編和出版的《榮格自傳:回憶、夢與思考》(Erinnerungen,Trume,Gedanken von C.G. Jung)一書中找到。但是,在那部曠世佳作中并沒有展現他向安妮拉·杰斐分享的所有內容。
由安妮拉·杰斐創(chuàng)作的這本《命運、限制與渴求:卡爾·榮格傳》匯集了榮格迄今為止未發(fā)表的所有陳述。杰斐認為這些陳述相當重要,能夠幫助我們理解榮格的本質、他的著作,還有他晚年時期的思想,它們不應當被遺忘。
此外,書中還補充了作者整理、出版本書的過程與涉及的文獻資料,力圖為我們提供另一種視角,更全面地了解榮格的思考。這或許是我們最接近榮格的一次機會,也或許是我們在智者的引領下更深入了解自我的一次機會。
我生命中的意義是什么?我獲得過什么樣的學識?受到了什么的影響?我的工作又有什么樣的意義?當衰老如期而至, 我又把精力放在了何處? 在榮格去世前的5年時間里, 他與安妮拉· 杰斐(Aniela Jaffé)圍繞著這些問題進行了長期的漫談。他的許多見解可以在由安妮拉· 杰斐匯編和出版的《榮格自傳: 回憶、夢與思考》(Erinnerungen, Trume, Gedanken von C.G. Jung)一書中找到。但是,在那部曠世佳作中并沒有展現他向安妮拉·杰斐分享的所有內容。
本書匯集了榮格迄今為止未發(fā)表的所有陳述。杰斐認為這些陳述相當重要,能夠幫助我們理解榮格的本質、他的著作還有他晚年時期的思想,它們不應當被遺忘。在下文中,我將進行簡要的描述,說明在杰斐與我建立起友好的關系之后,出版遺稿的責任是如何落到我身上的。
雖然我對杰斐的一些作品很是熟悉, 但直到1975年年底, 當我在榮格研究所(C.G. Jung-Instituts) 學習時, 我才結識了安妮拉· 杰斐。我受到《春天》(Spring)雜志的出版商詹姆斯·希爾曼(JamesHillman)的邀請,需要將杰斐的講座榮格與愛諾思圓桌會議(C.G.Jung und die Eranos-Tagungen) 的內容翻譯成英文, 我為了能夠把握其中的各種細節(jié),便去向她請教。第一次相遇便是友誼的開始,此后我們的感情愈加深厚,一直持續(xù)到1991年10月杰斐離開人世。我懷念這位熱情洋溢的女士,她受過良好教育,在滿是挑戰(zhàn)的生活中積攢著經驗,變得成熟,不論是在精神上還是在思想上,永遠保持著慷慨與大方。
在高齡之時,除了繼續(xù)榮格分析師的工作,她還通過海量國際書信的往來,致力于仔細審查自己的著作和檔案文件。此外,她還撰寫、修改新文章,也會經常補充她曾經出版過的作品。在翻閱資料的過程中,她發(fā)現了這些未被利用的筆記《榮格自傳:回憶、夢與思考》的基本材料中剩下的內容。
她認為,需要讓更多的讀者了解、接觸這些未發(fā)表的談話筆記。這不僅僅是她的工作,也是她的責任。10多年來,她一次又一次地把精力投入到編輯這些材料中,確信它們應該單獨出版,用于補充《榮格自傳:回憶、夢與思考》。然而,由于版權存在爭議,杰斐在20世紀80年代初不得不放棄了出版計劃。
1986年,她決定將手稿和版權轉讓給我。接下來的12年時間里,我對手稿進行了許多修訂,最終成為現在的版本《榮格的生活與思想側記》(德文原書名直譯)。杰斐將我任命為她的文學遺產管理人,并委托我負責出版工作。
2013年,榮格作品基金會(Stiftung der Werke C.G. Jungs)同意本書將由戴蒙出版社(Daimon Verlag)出版,版權歸安妮拉·杰斐或其文學遺產管理人所有!稑s格自傳:回憶、夢與思考》與本書的復雜關聯和悠久歷史,埃琳娜·菲斯利(Elena Fischli)將在本書第五部分的《歷史評述》中娓娓道來。
基金會還有一個決定,那便是解除對安妮拉·杰斐與榮格傳記談話記錄的禁令。這些談話記錄是《榮格自傳:回憶、夢與思考》的原始素材。她在20世紀50年代末將這些副本寄給了出版商庫爾特·沃爾夫(Kurt Wolff), 不過, 沃爾夫并沒有將這些材料寄還給她或是榮格的繼承人。20世紀70年代末, 出版商的夫人海倫· 沃爾夫(HeleneWolff) 將這些材料交給了博林根叢書(Bollingen Series) 的前任編輯約翰·巴雷特(John Barrett)。這些材料經由巴雷特之手,被轉交給了普林斯頓大學出版社(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最終,這些材料在1983年收錄進了美國國會圖書館(Library of Congress)。一直以來,學術圈就對杰斐原始筆記中的這些基礎材料很感興趣。在索努·沙姆達薩尼(Sonu Shamdasani) 的編輯指導下, 腓利門基金會(PhilemonFoundation)就此出版過一部作品,普林斯頓大學出版社隨后很快也出版了一種刊物。
多年來,我與安妮拉·杰斐就她的生活和工作進行了多次交談,最初主要是關于出版方面的問題。所以,針對她的學術著作的新版本和匯編,我們共同完成了一些工作。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也會談論到自身,談論一些生平的故事。所以我能有幸結識她的家人,結識她最親密的朋友,他們對她來說都是生命中相當重要的一部分。例如,當她姐姐加布里埃爾(Gabriele)的兩個兒子從英國來蘇黎世堡拜訪她時,我成了她公寓里的?汀:髞,在我了解她的家族歷史和當地社區(qū)環(huán)境時,她的外甥們向我提供了非常重要的信息。關于未發(fā)表的手稿,我們提出過許多問題,安妮拉·杰斐耐心地一一給予了回復,而且還撰寫了許多非常有價值的論述,對筆記的背景脈絡提供了補充。
作為導師和朋友,安妮拉·杰斐是個近乎完美的人:她的思想深邃,整個人沉穩(wěn)而敏感。安靜的性格和那不慕虛榮的態(tài)度,為她贏得了同事、朋友、學生的信任,也讓那些接受她分析的來訪者同樣如此信任她。在傾聽的時候,她總是聚精會神,能夠從對方盤根錯節(jié)的語言中抓住巧妙的時機,再將自己的觀察或想法以合適的方式反饋給對方,得到對方的接受和認可。作為一名分析師,她花在思考和準備上的時間經常與花在分析中的時間一樣多。在她的公寓里,我經常看到她忙于這項工作。她的來訪者可以相信,自己得到的反饋是充滿洞察力的。她與榮格一起工作時,也是同樣謹慎而敏感地關懷著對方。
盡管困難重重,但她帶著自己那似乎與生俱來的高貴與尊嚴,還有她那特別的同理心,一直在不畏艱辛地前行著。似乎在她的內在存在著某種指南針,可以指引著她繼續(xù)平靜而耐心地走自己的路。她遺留的豐富遺產(其中一部分可以在這本書中找到)也會在許多其他的作品中延續(xù)下去。最后,還有很重要的一點,作為分析師,她的許多實踐工作也留下了影響悠久的印記。
當我們開始出版遺贈的手稿時,我很幸運地找到了埃琳娜·菲斯利,她一直是我的合作伙伴。菲斯利接受了這項艱巨的任務,她知識淵博,工作起來又相當謹慎敬業(yè)。根據安妮拉·杰斐曾經的指示與愿望,菲斯利不僅為出版準備了手稿,而且在大量查閱和研究檔案材料之后,她還撰寫了一份內容詳盡的歷史評述。這份歷史評述能夠讓我們清楚地了解這兩部傳記作品的創(chuàng)作過程,以及杰斐的生平故事。同時, 通過這本書我們還可以近距離地觀察到安妮拉· 杰斐和榮格的關系。
安妮拉·杰斐委托我根據她與榮格的談話記錄出版一部作品。如今,看到她留給我的任務已然完成,我感受到了巨大的滿足:愿這本書能夠成為這兩位偉人的見證,見證他們的思想,他們的關系,他們的生活。
羅伯特·欣肖(Robert Hinsha)
安妮拉?杰斐(Aniela Jaffé)
心理學家、心理分析師、作家。
于19471995年擔任蘇黎世榮格學院秘書,并從1955年起到榮格去世前,一直擔任榮格的編輯、合著者和私人助理兼研究助理。
她不僅是廣為流傳的榮格回憶錄《榮格自傳:回憶、夢與思考》大多數章節(jié)的執(zhí)筆者,還曾參與榮格書信的德文、英文編輯工作,并且是榮格晚年書信的整理者。
著有《榮格:意象與詞匯》《榮格作品中的意義神話》等作品,其作品為分析心理學的普及做出了杰出貢獻。
埃琳娜·菲斯利(Elena Fischli)
春天出版社(Spring Publications)的編輯與譯者、戴蒙出版社(Daimon Verlags)的共同創(chuàng)始人、編劇、心理學家。
菲斯利參與了許多圖書的出版,并為安妮拉·杰斐修訂本書的手稿提供了相應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