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中國教育學科從無到有,從譯到著,形成了具有一定風格的體系。中國教育學者在把握時代脈搏的基礎上,博采中西,融匯古今,或獨立編寫教育學科教材,應迎中國師范教育之需;或自主撰述教育學科專著,夯實中國教育學術之基;驶拾倌辏涠淦孑。它們在不同程度上折射了時代精神的光芒,反映了教育學術的風貌,凝聚了教育學者的卓識。
站在世紀之交,我社思量有必要重樹前輩們的精神財富。2003年春夏之交,時任我社副總編的黃旭赴滬,力邀華東師范大學瞿葆奎先生和鄭金洲教授擔任主?,誠請老中青教育學者校注和介評,鄭重推出《二十世紀中國教育名著叢編》。
上冊
序
緒 論
第一章 教育史的意義
(一)教育史研究之二途
(二)教育史的領域
第二章 教育史的任務
第三章 教育史的研究法
(一)教育史研究的意義
(二)教育史研究的方法
(三)教育史組織的順序
第四章 教育史的價值
(一)歷史的一般價值
(二)教育史的價值
第一編 古代的教育
第一章 總論
(一)西洋教育史的區(qū)分
(二)古代教育的概觀
第二章 希臘的教育
第一節(jié) 總論
(一)希臘之建國及興亡
(二)希臘民族的特性
(三)希臘的社會狀態(tài)
(四)希臘教育史的區(qū)分
第二節(jié) 斯巴達的教育
(一)斯巴達人的特性及國情
(二)斯巴達的教育理想
(三)斯巴達教育的實際
(四)斯巴達的女子教育
第三節(jié) 雅典的教育
(一)雅典人的特性及國情
(二)雅典的教育理想
(三)雅典教育的實際
(四)雅典的女子教育
(五)雅典與斯巴達教育的比較
第四節(jié) 民族時代的教育
(一)教育背景之變動
(二)民族時代的教育思想
(三)民族時代的實際教育
第五節(jié) 希臘的教育家
……
下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