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怖之物為何令人癡迷?又為何必要?
《怪異與陰森》是英國當代文化理論家馬克費舍的遺作,全書共十四篇文章,集中探討了流行文化中的恐怖主題,更準確地說,是怪異與陰森這兩個概念。20 世紀一些最令人魂牽夢縈、最反常的小說就屬于這兩種模式。費舍探討了眾多流行作家、導演、音樂人的作品。
怪異和陰森,從根本上說,是對未知的刺探,是日常世界偏離自身的方式。馬克費舍將這兩個概念定義為激進的敘事模式或超驗的震撼時刻,要正確理解人類的生存狀態(tài),就必須對這類邊緣概念進行研究。從這種意義上看來,科技、資本也是這樣一種陰森可怖的存在。
深深影響年輕一代的英國思想家、評論家馬克費舍生前最后一部作品。
深入流行文化腹地,細致剖析H. P. 洛夫克拉夫特、H. G. 威爾斯、菲利普迪克、瑪格麗特阿特伍德、大衛(wèi)林奇、他可夫斯基、諾蘭等人的作品,解讀隱藏其中的文化符碼。
以怪異與陰森為窺鏡,觀察當代日常生活中的隱秘角落,探究人們對奇怪之物因何癡迷。
在最可怕、難解之地,我們發(fā)現,著迷是最大的宿命驅動力。
費舍的寫作嚴肅而生動,激昂而嚴謹,既有理論視野,又深具政治性與現實性。
馬克費舍(Mark Fisher,19682017),英國當代著名評論家、政治理論家、文化研究學者,生前主要在倫敦大學金史密斯學院視覺文化系任教。其寫作涉及政治、流行文化、當代藝術等領域,齊澤克稱他以日常生活和流行文化舉例,同時并不犧牲理論的嚴謹性,無情刻畫了我們的思想苦難。他運營的文化理論博客K-punk產生了很大影響。代表作《資本主義現實主義》《我生命中的幽靈》《怪異與陰森》。
序言:怪異與陰森(超越暗怖)
怪異篇
空間之外和時間之外:洛夫克拉夫特與怪異
怪異與世俗的對立:H. G. 威爾斯
一身凌亂的觸須怪誕與怪異:墮落樂隊
囿于烏洛波洛斯之環(huán):提姆鮑爾斯
模擬現實和脫離世界:賴納維爾納法斯賓德和菲利普K,迪克
幕簾和洞:大衛(wèi)林奇
陰森篇
認識陰森
不該存在的東西存在,應該存在的東西卻不存在:達芙妮杜穆里埃和克里斯托夫普瑞斯特
在消失的土地上: M. R. 詹姆斯和伊諾
陰森的塔納托斯:奈杰爾尼爾和艾倫加納
內外翻轉:瑪格麗特阿特伍德和喬納森格雷澤
異星痕跡:斯坦利庫布里克、安德烈塔可夫斯基、克里斯托弗諾蘭
……陰森縈繞不去:瓊林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