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爾·戴瑟羅思是美國斯坦福大學的教授、神經科學界的明星,他在光遺傳學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已經獲得除諾貝爾獎以外幾乎所有的重要科學獎項。
《照亮破碎之心》是戴瑟羅思的作品,他從光遺傳學技術及相關研究入手,圍繞某個人和某種精神方面的疾病(邊緣型人格障礙、精神分裂癥、癡呆癥和厭食癥等)展開,講述了一個個作者親歷的真實且生動的故事,為讀者展現了人類復雜的精神世界。
本書描述的個例精妙地拼湊出我們所處的共病時代每個人都或多或少地滑向抑郁,變得或悲傷,或沉重,變得支離破碎。當科學與藝術結合在一起,跨越時間與地域的時代脈絡被清晰呈現,最終撥開我們心靈的迷霧,以達自我療愈。
★斯坦福大學明星教授,神經科學界超級巨星卡爾·戴瑟羅思重磅作品!
卡爾·戴瑟羅思被譽為光遺傳學之父,他在光遺傳學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六種精神科急診病例,探索人類共通情緒!
《照亮破碎之心》是戴瑟羅思的作品,他從光遺傳學技術及相關研究入手,圍繞某個人和某種精神方面的疾。ㄟ吘壭腿烁裾系K、精神分裂癥、癡呆癥和厭食癥等)展開,講述了一個個作者親歷的真實且生動的故事,為讀者展現了人類復雜的精神世界。
★饒毅作序!世界頂尖科學家力薦!
戴瑟羅斯以醫(yī)生的知識和小說家的敘事技巧描繪了令人心碎和絕望的醫(yī)療案例。這本書讓我愛不釋手,它揭示了我們情緒的起源。
邁-布里特·莫澤 諾貝爾生理學或醫(yī)學獎獲得者
★照亮破碎之心聆聽埋藏在心靈深處的秘密聲音,解救痛苦煎熬的、迷失的人
每一個精神病人所經歷的,曲折離奇的事情背后,映射出的其實是我們隱藏的內在經歷。
推薦序
饒毅
光輝的道路
概念和技術,對于科學研究,哪個更重要?這是一個見仁見智的問題。
分子生物學家Sydney Brenner認為新技術的發(fā)明可能是推動生物學進步最重要的動力。
近二十年來,生物學最重要的技術是基于CRISPR-CAS9體系的基因編輯技術。而神經生物學領域最重要的技術是光遺傳學技術。
改變神經活動而探尋神經功能,是神經科學的基本研究途徑之一。最早的途徑可能是觀察因自然創(chuàng)傷或疾病導致局部腦受損的人群是否有特異的表現。比較戲劇化的是因為事故,鐵棒不幸插入美國鐵路建造工Phineas Gage(18231860)的腦內,導致其性格甚至品格發(fā)生改變。
法國醫(yī)生Paul Broca(18241880)觀察到失語病人左腦特定區(qū)域的病變,提出這一區(qū)域為語言區(qū)(也稱Broca區(qū))。
研究動物腦功能,還可借助電極損毀、化學損毀等技術。
與使功能下降的損毀技術相反,有的技術可以依據電生理原理,特異刺激腦的局部,激活腦功能,它們與損毀技術相輔相成。
加拿大蒙特利爾神經病學研究所的Wilder Penfield(18911976)用電刺激精確定位人腦運動和感覺皮層的功能。
光遺傳學技術可以抑制或激活神經細胞功能,從而在更精細的層面更巧妙地操縱神經元活性,從而了解神經細胞、神經環(huán)路參與的功能。光遺傳學技術一經發(fā)明,很快便得到推廣,迅速風靡全球。現在幾乎每周都有光遺傳學方面的文章發(fā)表。一般研究行為的實驗室都用光遺傳學技術。我是比較不情愿的落后分子之一,但我的實驗室也采用該技術。
斯坦福大學的Karl Deisseroth是光遺傳學技術方面的主要科學家之一,他同時又是精神科醫(yī)生。他從臨床出發(fā),將臨床實踐與基礎研究相結合,寫出此書,值得大家閱讀。
北京大學醫(yī)學部畢業(yè)的吳承翰博士,曾在斯坦福大學做博士后,與Deisseroth可稱同門師兄弟。吳博士翻譯此書,比一般人更有心得體會,有益于我國讀者。
希望一般讀者能夠得到智力享受。
如果少數青少年讀者因此踏上光指引的道路,投身科學研究,那就更好。
第一章 抑郁癥/001
當我問他關于未來的計劃時,他的眼前只有虛空。他連未來幾分鐘的事都無法預見,未來如同一堵看不見的、無法突破的、無形無相的白墻。
哭泣發(fā)生的那一刻,其實是悲傷的眼淚和更神秘的快樂的眼淚發(fā)生了奇妙混合。當我們同時感受到希望與脆弱時,我們才會流淚。
第二章 躁狂癥/043
他讀了關于犧牲者的故事,漸漸把注意力集中在兩個人身上,一個父親和一個女兒,父女關系是他此生未曾有過的。他的腦海里出現了一個畫面,畫面中呈現出越來越多的細節(jié),然后亞歷山大開始向家人們敘述他想象中的這對父女的最后時刻他的大腦已經神不知鬼不覺地開始重塑。
第三章 邊緣型人格障礙/065
十九歲的亨利,被發(fā)現裸著身子在公交車車廂過道上打滾。當醫(yī)護人員抵達現場時,他告訴他們,他正想象自己在吃人,而且看見自己浴血、吃肉的畫面。
我們隨時都能放下快樂,但是我們無法同樣輕易地忽視痛苦。或許正因為如此,比起快樂,痛苦更容易成為指導行為的強大力量。
第四章 精神分裂癥/095
好吧,我們來談談現在的情況吧,他說,你愿意在我們解決這些問題時,繼續(xù)留在醫(yī)院嗎?如果不愿意,假如我們可以讓你出院出院后你會做什么?
溫妮想都不用想,這太容易回答了:她不會再在工作中引起麻煩,這顯然是個錯誤。她會回家,繼續(xù)她的假期,拆完朝東的那面墻,同時把天花板也拆掉。她在頂樓,所以很安全,對任何人都沒有風險。我不會留在這里,她告訴他,有太多事情要做。我會回家去,完成我的法拉第籠。
第五章 厭食癥/139
厭食癥和貪食癥這對致命的盟友和對手同時被憎恨和被擁護,它們都是疾病,是欺騙和獎勵糾纏在一起的結合體。比起大多數精神疾病,它們更遠離醫(yī)學和科學所能觸及的范圍,其中一部分原因是病人和疾病之間存在某種伙伴關系。它們有時彼此碾壓,有時彼此敵對,有時又彼此坦誠相待:它們與病人的伙伴關系,如同現實世界中的人際關系,就在這強與弱的反復辯證過程中,最終鍛鑄而成。
第六章 癡呆癥/181
當我伸手開門,已經看見病房外走廊的時候,我聽到身后有一個聲音:這將會是一個漫長的夜晚。我在門前愣住了。在沒有提示的情況下,一個完整的句子出現了;從這位之前根本沒有主動說過話,在催促下每次也只說一到兩個音節(jié)的病人口中說出。這將會是一個漫長的夜晚。這是他說的最后一句話。
后記/207
鳴謝/225
譯后記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