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已經進入第六次大滅絕。與地球過去經歷的五次大滅絕不同,這次大滅絕主要由人類造成。隨著工業(yè)化的發(fā)展和商業(yè)獵殺的加劇,鳥類、魚類、哺乳動物紛紛遭到屠戮。一代又一代的科學家、生物學家和有志之士不遺余力地投入到保護運動中,試圖拯救瀕臨滅絕的物種。
從物種的命名到《沙鄉(xiāng)年鑒》《寂靜的春天》等自然隨筆的出版,從拯救美洲野牛到抵制鳥羽飾品,再到今天在更大范圍內為保護生命而做出的努力,米歇爾·奈豪斯以充滿激情和智慧的筆調追溯了物種保護運動的歷史,揭示了包括奧爾多·利奧波德、蕾切爾·卡森在內的生態(tài)學家們在保護運動中起到的關鍵作用,記錄了奧杜邦學會、世界自然基金會等重要環(huán)保組織的建立和發(fā)展,以及學界和專業(yè)人士如何推動了保護運動和物種保護法案的立法進程。
人類與動植物彼此影響,共同塑造著大自然。如今,氣候災害不斷升級,物種破壞仍在繼續(xù),全球保護主義者正在為所有物種的未來而戰(zhàn),包括我們人類自己。
1.獎項與榮譽
榮獲2021年度蕾切爾·卡森獎,入選《芝加哥論壇報》2021年度十大好書、《史密森學會》雜志2021年度十大科普好書、《書目》雜志2021年度十大科普好書。
2.科普版《人類群星閃耀時》
以物種保護運動中起到關鍵作用的人物和事件串起一段全球保護史,書中包含國家公園之父約翰·繆爾、林學家吉福德·平肖、鳥類保護先驅羅莎莉·埃奇、生態(tài)倫理之父奧爾多·利奧波德、進化生物學家朱利安·赫胥黎、海洋生物學家蕾切爾·卡森等知名環(huán)保人士。
3.非虛構寫作典范
內容扎實,文筆優(yōu)美,敘述清晰,圖文并茂,兼具科學性與文學性,既是一部具有啟發(fā)性的物種保護史,也是一份充滿人文關懷的行動號召,引發(fā)我們對于物種保護和周圍環(huán)境的關注和思考。
4.寫給每個熱愛大自然的人
在全球變暖、環(huán)境惡化、疾病大流行的時代,人們很容易感到絕望。雖然前人也有過類似的絕望經歷,但他們以積極的方式改變了世界。正是對生命的熱愛激勵了第一批現(xiàn)代保護主義者,這也將繼續(xù)激勵更多人。每個熱愛大自然熱愛動植物的人,都會在書中獲得共鳴、撫慰與啟示。
5.寶藏作者?神仙譯者
本書作者米歇爾·奈豪斯是生物學家、科學記者,為包括《國家地理》《紐約時報》在內的多家雜志撰寫有關環(huán)境保護和氣候變化的文章,并斬獲多項榮譽。本書譯者劉炎林是北京大學動物學博士、世界自然保護聯(lián)盟物種存續(xù)委員會貓科動物專家組成員,其譯文準確、流暢、凝練。
米歇爾·奈豪斯(Michelle Nijhuis)
生物學家、科學記者。1974年出生于美國紐約州波基普西市,1996年畢業(yè)于里德學院。曾任《大西洋月刊》編輯、《高鄉(xiāng)新聞》特約編輯,為包括《國家地理》《紐約時報》《史密森學會》《自然》在內的多家雜志撰寫有關環(huán)境保護和氣候變化的文章。其作品《洞穴危機》(Crisis in the Caves)于2012年榮獲美國科學促進會頒發(fā)的卡夫利科學新聞獎、美國記者和作家協(xié)會頒發(fā)的重大話題報道獎。
引言 伊索的燕子
第一章 命名動物的植物學家
第二章 標本師與野牛
第三章 潑婦與鷹
第四章 林務官與綠色火焰
第五章 教授與生命靈藥
第六章 白頭海雕與美洲鶴
第七章 逃出象牙塔的科學家
第八章 犀牛與公地
第九章 少數(shù)拯救多數(shù)
結 語 兩棲智人
致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