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當代精神分析新論 ![]() 《當代精神分新論》由七章構成,涉及咨訪關系(依戀關系)中的攻擊、脆弱性、破裂與修復、游戲等主題,結合豐富的臨床案例對關系精神分析中第三方、承認、見證等核心概念進行了詳細闡述。從宏觀層面對人與人之間的二元關系(主體客體、咨詢師來訪者)背后的心理機制進行了深度解構,構建作為心理緩沖空間的第三方心位,為心理治療師、精神分析師打開了新的思路,針對治療工作中的困境、關系的修復提出了有效的解決方案。
當代精神分析的機遇與展望 初遇本書作者杰西卡·本杰明是在2019年的11月,我的老研究所洛杉磯新精神分析中心(NCP)在線下舉辦的最后一次大型學術活動上。當然,彼時大家都沒有想到,這會是之后數(shù)年中大家的最后一次線下相遇由于新冠疫情的影響。當時我們只是純粹興奮于這次要來進行一周演講、研討、案例督導的明星分析師本杰明。 這絕不是我們這些在北美受訓的分析師第一次聽聞本杰明。她2004年發(fā)表的論文《超越施動與受動:第三性中的主體間視角》,早已是我們在課堂上、研討中,乃至寫作中出鏡率、引用量最高的文章之一。彼時,這樣一位名聲如雷貫耳的北美關系精神分析(relational psychoanalysis)的創(chuàng)始人物,要在我們這里吃、住、玩,并且教學整整一周時間,實在是讓我們這些受訓分析師興奮不已。 接下來與本杰明在學術上、督導中接觸的一周時光里,如果說我有 一個最深的印象,那就是一種強烈的對比感,甚至說反差感。這種對比表現(xiàn)在以下兩個層面:第一,本杰明在正式的學術演講活動中,表達是抽象的,甚至是有些晦澀的。她的用詞永遠是哲學性的、抽象的,但可以讓聽眾保持在一種在智力上持續(xù)受刺激的狀態(tài)你越聽不懂,就越想聽懂,因為你知道在她的理論之中,有某種你平時作為分析師體驗過或者思考過,但又不像她那么系統(tǒng)化論述的東西。當時于我,這真是一種奇妙而有些痛苦的體驗。
后來在系統(tǒng)學習關系精神分析以后,乃至在讀完張巍教授翻譯的杰西卡的代表作以后,我才把當時這種抽象與具體、晦澀與直接的對比給捋清楚杰西卡·本杰明既是一個哲學家、社會學家(她有著相當深厚的哲學和社會學背景),又是一個精神分析臨床工作者;既是一位深刻的學者,又是一個具體的實干家;既是一名業(yè)內的頂尖專家,也是一個真性情的人,一個女兒,一位母親。而且所有這些身份元素,都可以被她整合起來。我想,這就是為什么她的這本《當代精神分析新論:承認理論、主體間性與第三方》既可以涉及人類早期的母嬰互動領域,又能聚焦于分析師-患者的臨床互動,還能把分析拓展到社會文化中的主奴關系、施受虐關系及其超越中去的原因。我認為,這本書實際上就是杰西卡本人的一個濃縮既可廣大,亦可精微。 儒家在論述中庸之道時有言:君子之道費而隱。夫婦之愚,可以與知焉,及其至也,雖圣人亦有所不知焉。夫婦之不肖,可以能行焉,及其至也,雖圣人亦有所不能焉。 而杰西卡對人類施動-受動關系的破解之道承認(recognition),或許就是這樣一種既可用來理解夫婦的親密關系,又可用來參悟普遍的社會力量運作的,致廣大而盡精微、極高明而道中庸的,理論-實踐體系。 實際上,作為一名精神分析臨床工作者,我自己在面對來訪者時,一直踐行著杰西卡所創(chuàng)的承認概念。我們的來訪者有時深受施動與受動關系之束縛,被綁定在要么征服,要么臣服的各種主奴關系之中。而這種施動與受動的關系,又有多少次捆綁住了我們分析師和來訪者這對二元體,讓我們彼此感到窒息,沒有出路?在這種彼此深度纏結(用杰西卡的話說,就是只有一方能活)、你死-我活的二元互補關系中,有多少分析師不是明里暗里企盼著出現(xiàn)一個可以緩沖、可以讓自己喘口氣的關系第三方(the Third)?但這個第三方到底怎樣才能出現(xiàn)?咨訪關系到底怎樣才能重回理性?這段關系是否能承受得住失敗,乃至瘋狂?對于這些問題,我相信任何遭遇過咨詢僵局,乃至死局的咨詢師/分析師,都是追問過,且掙扎過的。 而這本書就是要幫助大家解答這些問題。通過見證彼此、承認彼此的脆弱和力量,咨詢師和來訪者其實完全可以共建一個讓雙方都活下來,且活得更有韌性、更完整的關系第三方。來訪者不再是一個需要被修理的客體,而咨詢師也不再是一個只能涵容的容器我們人類終究不是物,也終究不會只有一種功能。母親不會只有奉獻功能,咨詢師不會只有共情功能;而孩子不只是純粹的被喂養(yǎng)者,來訪者也不只是一個等待拯救的被殘害者。 我們需要承認我們自體的其他方面,那些因過往的苦痛而被我們解離,抑或分裂的部分。如此,我們才能承認與我們共存的他者及其真實的力量和苦痛。如果來訪者是完全病態(tài)的,那么咨詢師就只能拯救;如果咨詢師是完全健康的,那么來訪者就只能膜拜。咨訪關系,作為一種人類關系,最終會慘死在刻板的二元互補性之中,且直到死前,雙方可能都不知道:其實我們就是他們,他們也會成為我們哪怕咨詢師和來訪者在很多方面的力量極不對稱,但他們終究是極其深刻地相互影響著,甚至是相互成為著。 所以我認為,杰西卡的這本書是革命性的,它為打破刻板的咨訪二元互補關系、打破僵化的母嬰纏結共生關系(一個純偉大、純付出,一個純脆弱、純接受),乃至打破在我們的社會文化中普遍存在的主奴關系、施受虐關系,提供了一個令人驚嘆的當代視角。 而此書的譯者,張巍教授,亦是一位不憚鉆研,且學術造詣甚深的學者。他的博士論文《主體的相遇與生成精神分析的主體間重構》曾給我的學術和臨床工作帶來深刻啟悟。而以杰西卡·本杰明為代表的北美主體間/關系精神分析取向,亦是其一貫鉆研深耕之領域。所以此譯本通讀下來,依然帶給我當年初識杰西卡時的感覺:在智力和學識上不斷受到刺激和挑戰(zhàn),在臨床上則能迅速獲得啟發(fā)。 我國心理咨詢及精神分析事業(yè)的蓬勃發(fā)展、咨詢師與來訪者之間日益深化且多元化的關系,都呼喚著一種經(jīng)過更新迭代的當代精神分析體系。而本杰明的這本《當代精神分析新論:承認理論、主體間性與第三方》就是精神分析更新迭代過程中繞不開的一本巨著。張巍教授為此迭新事業(yè)付出的長期努力令人感佩,故此誠切推薦。 孫平 2024年1月25日于加州洛杉磯 杰西卡·本杰明,美國后現(xiàn)代主義分析師,關系精神分析流派代表人物,精神分析女性主義取向和主體間取向的領軍人。她致力于研究相互承認和第三方,提出了平衡自我發(fā)展的心理內部和主體內部的互補性,強調互動主體的相互識別對發(fā)展和精神分析的關鍵重要性。 譯者簡介 張�。盒睦韺W博士,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哈佛大學訪問學者,主要研究興趣為理論與哲學心理學、精神分析,在A&HCI/SSCI/CSSCI期刊上發(fā)表論文多篇。 張磊:心理學博士,臨床醫(yī)學博士后,主要研究興趣為精神分析、身體現(xiàn)象學與醫(yī)學心理學,在SCI/SSCI/CSSCI期刊上發(fā)表論文十余篇。 推薦序 .........................................................................................................I 導論 承認、主體間性與第三方 ............................................................ 1 第一章 超越施動與受動:第三性的主體間視角 第三方的位置 ...................................................................................... 30 互補性:施動與受動 .......................................................................... 32 第三方的觀點 ...................................................................................... 34 同一性的問題 ...................................................................................... 36 三中之一 .............................................................................................. 40 共享第三方 .......................................................................................... 42 整合:同一性的分化與道德第三方 .................................................. 47 分裂與修復 .......................................................................................... 52 適應、共同創(chuàng)造和修復 ...................................................................... 58 第二章 我們在底比斯的約定:認可、失敗的見證和對傷害的恐懼 認可、活現(xiàn)和不良舉止 ...................................................................... 70 觀察與認可 .......................................................................................... 76 認可和失敗的見證 .............................................................................. 81 通過認可成為現(xiàn)實 .............................................................................. 84 集體創(chuàng)傷的解離 .................................................................................. 87 第三章 第三性中的轉變:相互承認、脆弱性和不對稱性 寶貝,你已經(jīng)走了很長一段路 .......................................................... 97 責任、脆弱性與分析師對變化的順應 ............................................ 120 第四章 對性之謎的另一種看法:過剩、情感和性別互補性 過剩的問題:理論視角 .................................................................... 149 神秘和神秘化 .................................................................................... 157 過剩與身心分裂 ................................................................................ 162 一元經(jīng)濟 ............................................................................................ 164 重新審視性別,重新闡述被動性 .................................................... 165 倒錯和被拋棄的孩子 ................................................................ 173 咨詢室里的恐懼和厭惡 .................................................................... 177 分析關系中的過剩 ............................................................................ 180 創(chuàng)傷、順應和第三方 ........................................................................ 185 第五章 矛盾與游戲:活現(xiàn)的使用 矛盾是問題所在 ................................................................................ 190 活現(xiàn)、游戲和工作 ............................................................................ 204 樂曲和歌詞的結合 ............................................................................ 223 第六章 在邊緣游戲:否認、承認與合法世界 從否和是開始 .................................................................... 239 創(chuàng)傷、暴力和對他者(我)的承認 ................................................ 261 第七章 超越只有一個人能活:見證、認可和道德第三方 能聽見的他者的不在場 .................................................................... 285 具身和非具身的認可 ........................................................................ 289 失敗的見證:被拋棄的和有尊嚴的 ................................................ 299 只有一個人能活 ................................................................................ 301 對道德第三方的攻擊 ........................................................................ 305 尊重苦難,恢復社會紐帶 ................................................................ 307 認可項目中的經(jīng)驗 .................................................................... 309 尊重苦難,恢復道德第三方 ............................................................ 314 具身第三方 ........................................................................................ 318 危急時刻的結論 ................................................................................ 321 譯后記 .................................................................................................... 325 參考文獻 ................................................................................................ 328
你還可能感興趣
我要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