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圍繞山地城鎮(zhèn)建筑結構地震災害預測與評估工作,以山地建筑地震安全問題為研究對象,將地形因素、結構因素、時間因素等引入到山地建筑面對潛在地震災害的損傷評估預測中,著力找出合理的山地建筑震害預測評估方法,并對山地城市建筑結構開展震害預測,進行應用示范。 本書具有明顯的地域特色,著重解決包括重慶在內(nèi)的山地城鎮(zhèn)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的震害預測工作。圍繞山地建筑地震易損性時空分布特征、建立考慮“時-空分布”的山地鋼筋混凝土結構地震安全評估模型的關鍵科學問題開展研究。本書可供相關工程領域的科技工作者、專業(yè)工程技術人員及土木工程、結構工程、防災減災工程及防護工程相關專業(yè)的高校師生參考。
王明振,重慶文理學院土木工程學院副教授,男,1987年生。主講專業(yè)課程4門,多次獲得學生評教為“優(yōu)秀”的結果,無師德師風問題;2019年10月獲黑龍江省科技進步一等獎;主持科研項目9項,其中省部級及以上項目3項;發(fā)表學術論文33篇、專著教材4部、專利8項;指導學生在國家級、省級競賽中多次獲獎。曾出版的專著:王明振,王舜,高霖.混凝土結構設計原理[M].西安:西北工業(yè)大學出版社,2018.
第一章 緒論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現(xiàn)狀 1.3 研究的目的及意義 1.4 主要研究內(nèi)容及技術路線 第二章 長江三峽工程庫區(qū)地震活動性規(guī)律研究 2.1地震活動性模型 2.2 庫區(qū)地震活動性概況 2.3 庫區(qū)地震震級-頻度關系模型 2.4 庫區(qū)地震活動性規(guī)律初探 2.5 小結 第三章 山地建筑震害 3.1 山地建筑空間形式 3.2 山地建筑震害 3.2.1 場地破壞 2.2.2 地基與基礎破壞 3.2.3 建筑結構破壞 第四章 基于基本周期變化的建筑結構地震損傷評估方法 4.1 概況 4.2 自振周期計算公式——換算質(zhì)量法 4.3 結構損傷評估理論假設 4.4 震害實例驗證 4.5 小結 第五章 建筑結構豎向剛度分布的設計方法 5.1 底部剪力法理論公式概述 5.2 抗規(guī)底部剪力法與振型分解反應譜法對比分析 5.3 算例驗證 5.4 小結 第六章 山地建筑地震易損性時空分布特征 6.1 山地建筑震害預測需求分析 6.2 震害預測模型的建立 6.3 算例驗證 6.4 小結 第七章 考慮“時-空分布”的山地鋼筋混凝土結構地震安全評估模型 7.1 局部地形對建筑物震害影響 7.2 震害預測方法 7.3 算例驗證 7.4 結論 第八章 重慶市永川區(qū)建筑結構震害預測 8.1 概述 8.2 震害預測方法 8.2.1 震害等級劃分 8.2.2 建筑物的震害預測方法 8.3 考慮地形影響的建筑結構震害預測結果修正 8.4 建筑物群體震害預測結果8.5 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