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在追求目標的過程中失去了方向,或者無法堅持,最終與目標背道而馳。這本書則提出了一種新的思維工具,幫助我們解決這種思維困境,以縮小我們今天是誰和明天會成為誰之間的差距。
當我們站在當下時,我們的行為與決策存在固定的心理偏好,當下的感受會被放大,使我們忽視長期目標!督K局思維》作者赫什菲爾德教授提出了未來自我這一人生觀察視角,指出只有我們以終為始地設計當下,才能最終成為自己想成為的人,獲得更多財富,變得更加健康,并取得更高的自我成就。
結合書中提供的諸多成長型思維的實踐方法,相信本書可以幫助你找到生活的原則,建立高效能的思維模式,正確審視、平衡當下的需求與未來的成長。
1.查理·芒格、比爾·蓋茨、埃隆·馬斯克等商業(yè)、投資大佬都在使用和討論的思考框架,德魯克管理思想的底層邏輯之一,提升對未來的思考能力,站在未來設計當下,做好當下的選擇與決策。
2.哈爾教授被評為全球40歲以下40位最杰出的商學院教授之一,基于十多年的開創(chuàng)性研究成果,理解個人思考和選擇的行為邏輯,做出更理性、更智慧的長期決策,從而獲得長遠的財富、健康和明智人生。
3.更具遠見的父母、學校和老師會培養(yǎng)孩子的終局思維能力,看見未來自己,才能更有內在動機,驅動當下的學習和成長。
4.華大集團CEO尹燁、新物種研究院院長吳伯凡、知名教育投資人袁希、創(chuàng)業(yè)酵母創(chuàng)始人張麗俊,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終身成長》作者卡羅爾·德韋克,沃頓商學院組織心理學教授亞當·格蘭特,著名未來學家丹尼爾·平克等學者及專家聯(lián)袂推薦。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安德森管理學院教授,主要研究行為決策和心理學,被商業(yè)教育網(wǎng)站Poets & Quants評為全球40歲以下40位最杰出的商學院教授之一。他是美國人格與社會心理學學會會員,曾獲美國心理科學協(xié)會新星獎。
他對未來自我的開創(chuàng)性研究發(fā)表在許多商業(yè)、心理學和科普報刊上,包括《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科學美國人》《華盛頓郵報》《哈佛商業(yè)評論》《大西洋雜志》等。 思道睿行(StoryWork)創(chuàng)始人,TEDx演講者教練。專注打造和提升公司及其領導者影響力,服務過200多家各類型行業(yè)領軍企業(yè)。譯有《TED演講的秘密》《魏斯曼的演講大師課3》《創(chuàng)意天才的蝴蝶思考術》等多部暢銷書。
推薦序一 關于自我的管理學和金融學/吳伯凡
推薦序二 為未來的自己鋪平道路/袁希
推薦序三 確保每一步都在朝著終點前進/張麗俊
序言
第一部分:心理時間旅行:當穿越時空時,我們是誰?
第一章:時間流逝,你會一直是一樣的嗎?
從囚犯到重新做人
忒修斯之船
你現(xiàn)在還和八歲時你一樣嗎?
你的身體決定你是誰?
你的記憶決定你是誰?
答案可能是道德品質
本章重點
第二章:未來自我:模糊而又陌生
為人父母后我還是我嗎?
哲學家的爭論:關于自我
如何看待未來自我為什么重要?
生日實驗:20 年后的自己像是陌生人
比起他人,大腦更關心自己
感知怪癖:無法看清未來
把未來自我當作陌生人,很糟糕
第三章:與未來自我建立積極聯(lián)系
永生的前景
極端情境下的思考
測量你和未來的你的關系
決策、行為與投資
更高的心理健康水平
因果關系的討論
與未來連接,超越現(xiàn)在
第二部分 思考未來:我們容易掉入的思維陷阱
第四章:被放大的當下
我們被錨定在當下的感覺上
價值貼現(xiàn)
當下的選擇與理想中的相反
偏好逆轉:一種認知陷阱
一只緊抓在手的麻雀勝過千只飛鳥
當下更易被感知
時間觀念的扭曲
什么是當下
第五章 會思考,但不夠深入
用不深入的方式思考未來
想讓未來的自己去做當下想逃避的事
原諒過去懶惰的自己
對未來的感受沒有今天的這么飽滿
從另一個人的視角預測未來
是的- 可惡效應
第六章:歸于依賴當下偏好做決策
一時的沖動不會帶來長久的快樂
一個案例:邁阿密毛衣
預測偏差是什么
預測偏差的常見錯誤
過去的變化大,未來的變化小
歷史終結錯覺:看不到自己將在未來繼續(xù)改變
控制一些結果,而不是所有結果
回到開始
第三部分 設計當下:讓明天比今天更好
第七章 拉近未來:促進當下與未來對話
進入虛擬未來
個體比集體更能引起同情
看見年老的自己
遇見未來的你
親愛的未來的我:致未來的信
高中的時光膠囊
第八章:對未來做出承諾并堅持
方法之一:承諾機制
一個案例:酗酒的詹姆斯·坎農
總有一個當下的你符合未來的期待
事先承諾機制
了解什么樣的承諾機制是對自己最有效的
移除所有的誘惑選項
增加適當?shù)膽土P
著陸
第九章:讓當下的決策變得更輕松
享受美好,承受殘缺
好壞兼收策略:在不適中尋找快樂的體驗
誘惑捆綁
化大為小
慶祝當下
本章重點
后記
致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