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一部復旦校史散文集。全書共分四輯:復旦源地理志人物譜師友記。
復旦源,主要介紹復旦校史沿革、古老建筑和校園角落,如《簡公堂的前世今生》《孤傲的子彬院》《景萊堂與學長葉仲裕》等;同時尋找校園里的花邊趣事,如《武大的門房和復旦的門房》《留住大禮堂的交響樂記憶》等。
地理志,介紹復旦的周邊以及與復旦有關(guān)的地標,如《被湮沒的邯鄲路橋》《3路電車,叮叮當當?shù)伛傔^》《江灣機場歷史片斷》《由群藝照相館想到的》,等等。這些周邊和地標,或是復旦校史的組成部分,或有復旦師生的親歷故事。
人物譜,以介紹與復旦有關(guān)的人物為主。這些人物,或是名人,如陳望道、蘇步青、孫寒冰、邵洵美、陳仁炳和夏志清等;或是與名人有聯(lián)系的普通人,如費鞏案的親歷者邵全聲、金宇澄的母親姚云等。在描寫耳熟能詳?shù)拿藭r,作者盡量做到人無我有、不落俗套,如《誰見過陳望道的披肩發(fā)》《夏志清到訪復旦前后》《陳仁炳的課堂禮物》等。
師友記,是《復旦記》一書與《相輝》《卿云》不同的地方!断噍x》《卿云》,主要敘述遠去的復旦(李天綱語);《復旦記》除繼續(xù)講述遠去的復旦外,又增添了記述作者師友的內(nèi)容,如《沉潛榮華》《阿寶老師》《郭太風送禮》《他叫我姐夫》等,這些記述對象,都是作者身邊的復旦老師、同學,親切、溫潤,有即時感,可以稱之為身邊的復旦。因此,師友記一輯,通過敘述身邊的復旦,補全了復旦自1905年創(chuàng)辦以來直到今天的校史軼事線索。
《復旦記》是文史作家、當代校史公讀史老張的第三部復旦校史散文集。本書延續(xù)了《相輝》《卿云》的一貫風格,在歷史中撿拾與復旦相關(guān)的碎片、寫人無我有的獨家校史,而更注重記錄身邊的復旦復旦周邊大楊浦的地標、被復旦元素串聯(lián)起來的日常、因復旦而跨越歲月長河再次相遇的師友們寫和復旦相關(guān)的一切人和事,親切而生動。本書獻給復旦大學百廿校慶,祝愿復旦故事生生不息,復旦精神歷久彌新。
讀史老張,本名張國偉。文史作家、媒體人、復旦校史研究者。出生于上海,畢業(yè)于復旦大學歷史系。曾任大學教師、媒體編輯。現(xiàn)任復旦大學檔案館特聘研究員,上海市作家協(xié)會會員。已出版《中國社會:原型與演化》(合著)、《相輝:一個人的復旦敘事》、《卿云:復旦人文歷史筆記》、《漢口路上》等著作。
序 被激活的復旦記憶 金光耀
第一編 復旦源
從公立起家到院系調(diào)整
簡公堂的前世今生
奕住堂與華僑實業(yè)家黃奕住
孤傲的子彬院
景萊堂與學長葉仲裕
立在寒冰館背后的身影
復旦;ǖ挠蓙
20世紀30年代的江灣校園
那時復旦女生的眼界
武大的門房和復旦的門房
到了畢業(yè)季,想起開學季
留住大禮堂的交響樂記憶
昨天,我在復旦當導游
第二編 地理志
水邊的校園
復旦之北是嶺南
江灣機場歷史片斷
湮沒了的邯鄲路橋
五角場的舊碉堡
3路電車,叮叮當當?shù)伛傔^
由群藝照相館想到的
記憶中的控江文化館
在復旦感受上圖
第三編 人物譜
清華人與復旦人
誰見過陳望道的披肩發(fā)
我對徐蔚南一向好奇
楊慶燮與復旦抗日救亡運動
記住吳南軒校長
《陶庵回想錄》中的復旦教授
邵全聲,在費鞏失蹤前后
回望姚云的學籍檔案
接管復旦的軍事代表李正文
巴金《隨想錄》中的復旦
夏志清到訪復旦前后
陳仁炳的課堂禮物
蘇步青校長向我走來
金沖及與老何
第四編 師友記
還有多少人記得鄧廷爵老師
新來的班主任許道勛老師
曹景行的影子
郭太風送禮
證人老陳
買書記
復旦新校歌逸事
錯名的尷尬
阿寶老師
癸卯師友紀事
沉潛榮華
他叫我姐夫
那個搖蒲扇的金光耀教授
附錄
本書人物紀事年表(1905-1949)
人名索引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