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文學史(上)
后記
唐代文學史(上),敘述了初、盛唐時期的文學現(xiàn)象,起于武德,至于大歷初。這期間曾發(fā)生過天寶末的安史之亂,但文學創(chuàng)作仍處于盛期。我們這樣劃分,與唐王朝的盛衰治亂不大一致,卻更符合文學的發(fā)展狀況。
在編寫過程中,我們遵照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原則,從文學的史實出發(fā),考察了初、盛唐這段特定的歷史時期的文學現(xiàn)象,并分析了其發(fā)展的因果關系,以期對這個階段的各種文學樣式及文學思潮的總面貌作出符合實際的描述。同時,我們也用了一些篇幅敘述了當時與文學相關的社會史與藝術史的概況,希圖使讀者對那個時代的整個文化進程,有一個總體的輪廓的了解。由于我們的知識水平有限,這個設想或未能真正達到。
在編寫過程中,我們參考并吸收了近年來學術界不少的研究成果,為了節(jié)約篇幅,未能一一指明。在此謹向?qū)W術界的同志們表示感謝。
本書的編寫工作,是早在八十年代初就已開始了,其間時斷時續(xù),幾經(jīng)起伏,八十年代中、后期,執(zhí)筆者先后寫成初稿,經(jīng)過相互傳閱、討論,完成了修改稿。
本書修改稿完成后,曾送請廖仲安、陳貽焮、傅璇琮、曹道衡、吳庚舜等先生進行審閱,承蒙他們提了不少寶貴意見,并給以鼓勵。余冠英先生又為我們審閱了部分文稿,在此我們謹向余先生及廖、陳、傅、曹、吳諸先生表示謝意。
我們的工作大致是這樣進行的:全書框架由喬象鍾擬定,全體討論通過。各章分工情況是:
第一、十六、十七、二十二等章由陳鐵民執(zhí)筆
第二章由李少雍執(zhí)筆
第五、十(第五節(jié)由陳鐵民)、十八、十九等章由喬象鍾執(zhí)筆
第七章由楊柳執(zhí)筆
第十一、十二、十三、十四、二十三、二十四等章由陶文鵬執(zhí)筆
第三、八、九章由張錫厚執(zhí)筆
第十五章由楊鐮執(zhí)筆
第四章由楊柳、陶文鵬執(zhí)筆
第六章由楊柳、喬象鍾執(zhí)筆
第二十、二十一章由廖仲安、王學泰執(zhí)筆
自一九八八年十月到一九八九年七月,由喬象鍾、陳鐵民對全書進行了統(tǒng)一、修改,其中有一些章節(jié)作了較大的增刪或改寫。本書雖經(jīng)反復修訂,錯誤和疏漏仍是難免的,深切期望海內(nèi)外專家予以指正。
最后,我們感謝人民文學出版社的責編宋紅同志及古典文學編輯室主任馮偉民同志對本書進行了認真的審閱,提出了不少寶貴意見,使本書得以順利出版。
喬象鍾 陳鐵民
一九八九年七月十五日
唐代文學史(下)
后記
根據(jù)《中國文學通史系列》的編纂計劃,唐五代部分列為上、下兩卷,由兩組同志分別執(zhí)筆。上卷完成較早,下卷定稿較遲,因而使出版時間有所推遲,這是首先要向讀者致歉的。
呈現(xiàn)在讀者面前的這部書稿,是集體分工、個人撰寫的成果。主編吳庚舜擬出章節(jié)目錄后,由幾位同志分頭撰寫。每一章從初稿到定稿,均由各撰著者在個人鉆研的基礎上獨立完成。個別章節(jié)曾經(jīng)集體討論,所有章節(jié)皆做過幾次修改。主編除做必要協(xié)調(diào),使全書論述不致重復或捍格外,盡可能尊重各位撰著者的學術觀點,一般不作改動。最后由吳庚舜通看全稿。
本書共三十三章。茲略按書中章節(jié)次序,將撰著者分工情況說明如下:
概論、貞元至大中時期文學概說、劉禹錫、李商隱、貞元至大中時期其他作家(上、下)、唐代小說(上、中、下)共九章董乃斌;
大歷至興元時期文學(上、下)兩章蔣寅;
古文運動、韓愈、柳宗元、白居易(上、下)、孟郊賈島與姚合共六章許可;
新樂府運動、張籍王建及李紳、元稹、杜牧四章吳庚舜(杜牧章,與陳剛合作);
李賀一章范之麟;
咸通至天祐時期文學概述、皮日休和陸龜蒙、咸通至天祐時期其他作家(上、下)共四章劉揚忠;
唐代通俗文學(上、下)兩章張錫厚;
唐代的詞、溫庭筠和韋莊、五代十國文學(上、下)、李煜共五章賀中復。
我們在撰寫過程中,曾努力吸收已有學術成果,但限于水平和聞見,疏漏、不足之處在所難免,熱切地期待著批評和指教。
本書的編撰和出版,承人民文學出版社古編室陳建根、馮偉民、宋紅等同志給予大力幫助;陳貽焮、程毅中同志在百忙中審讀書稿,提出寶貴而中肯的意見。謹在此向他們致以誠摯的謝意。
1993年10月
喬象鍾,女,1921年生,山西河津人。1944年就讀于重慶中央大學,1954年畢業(yè)于北大政治經(jīng)濟研究生班。歷任華北大學二部班主任,中央美院政治經(jīng)濟學教師,中國社科院文學所研究員。20世紀50年代開始發(fā)表作品。著有專著《李白論》、《李白》等,并曾參加《中國文學史》(三卷)、《唐詩選》、《樂府詩集》、《中國古典傳記》、《唐詩鑒賞辭典》等書籍的撰寫、注釋、整理工作。
陳鐵民,1938年生,福建泉州人,北大中文系古典文獻專業(yè)研究生畢業(yè),后留校任教。后期調(diào)至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所工作,為文學所研究員,社科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著有《王維集校注》、《高適岑參詩選評》等。
吳庚舜,1932年生,原名賡舜,筆名摯誼,四川安縣人。1959年畢業(yè)于四川大學中文系。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研究生院教授、文學所學術委員,杜甫學會、李白研究會、蘇軾學會、元好問學會、毛澤東詩詞學會理事等。著有《元好問評傳》、《張若虛評傳》、《白行簡評傳》、《杜甫詩選注》等。
董乃斌,江蘇揚州人,1942年生于上海。1981年畢業(yè)于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文學系,長期在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工作,任研究員、該所副所長,兼該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后任上海大學文學院教授、中國唐代文學學會副會長、中國李商隱研究會會長等。著有《李商隱傳》、《李商隱的心靈世界》、《中國古典小說的文體獨立》、《陋室之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