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國際日本文化研究中心(“日文研”)《日本大眾文化史》系列的第二部。
眾所周知,日本是一個自然災害頻發(fā)的國家,在自然科學尚未普及的年代,日本民眾在地震、海嘯等天災,天花、流感等瘟疫以及鬼怪、詛咒等怪異現(xiàn)象面前,通過祭祀、游戲、文學、民間信仰等方式,將生存危機轉化為驚人的創(chuàng)造力。本書聚焦日本江戶和明治時期民眾對災禍現(xiàn)象或嚴肅或戲謔的理解與文化應對,它們既是對抗災難的生存策略,同時也是構建社會聯(lián)結的精神紐帶,更是渴望健康生活的美好希冀。
小松和彥【編】
————————————————————
1947年生,國際日本文化研究中心名譽教授。主攻文化人類學、民俗學。2013年榮獲日本紫綬褒章,2016年被授予文化功勞者稱號。
馬云雷【譯】
————————————————————
錦州人,畢業(yè)于北京日本學研究中心,曾赴日工作數(shù)載,出版譯著十余部。
序 天災與疫病的大眾文化試論小松和彥/001
第一章 戲對疫病——皰瘡神祭與玩具
香川雅信/0
序言——2020年的Amabie/0
一 皰瘡神祭與玩具/0
二 江戶時代的皰瘡觀/0
三 “戲對皰瘡”/0
四 戲對疫病/0
第二章 疫病與怪異、妖怪——以幕末江戶
為中心福原敏男/0
序言/0
一 疫鬼承諾書和霍亂妖怪/0
二 預言獸——瓦版與抄本/0
三 文久二年的送疫病/0
結語/0
第三章 幕末霍亂的恐怖與妄想高橋敏/0
序言/0
一 霍亂流行之始/0
二 死的恐懼和妄想/0
三 管狐對三峰山神犬/
結語/
第四章送風神!——編織故事的另一個世界
高岡弘幸/
一 都市記憶與古典落語/
二 送疫神的構造/
三 故事里的疫神/
四 故事中寄托的“心愿”/
結語/
第五章岡本綺堂和疫病——病史與作品
橫山泰子/
序言/
一 岡本綺堂和流行性感冒/
二 岡本綺堂和霍亂/
第六章近代、骰子、疫病體驗——從明治時期的
衛(wèi)生雙六看日常和傳染病香西豐子/
序言——疫病的近代/
一 《衛(wèi)生壽護祿》1884年
(明治十七年)/
二 《衛(wèi)生壽互錄》1892年
(明治二十五年)/
三 《衛(wèi)生壽語錄》1903年
(明治三十六年)/
結語——衛(wèi)生雙六中的疫病體驗/
第七章鯰繪與江戶的大眾文化小松和彥/
一 “鯰繪”為何物?/
二 要石·鹿島神·鯰魚/
三 鯰繪描繪的震后百態(tài)/
四 鯰繪主題和大眾文化/
五 解題謎之鯰繪/
六 試問鯰繪的現(xiàn)代意義/
第八章大蛇、海螺與天災地孽齊藤純/
一 桑野山的大蛇/
二 大蛇同天災地孽/
三 法螺貝和天災地孽/
四 法螺貝和龍蛇/
第九章變化的災害紀念物——有關災害記憶的
動態(tài)川村清志/
一 紀念物表達的歷史和記憶/
二 東日本大地震的紀念物——以氣仙沼
為例/
三 物語和紀念物/
四 通向制度化網(wǎng)格和多樣性的曲折之路/
研究筆記火災、戲文、人名——以《假名
手本忠臣藏》的戲仿文為中心
伊藤慎吾/
序言/
一 文政十二年的大火和文藝/
二 關于《火難出本燒進藏》/
三 與《假名手本忠臣藏》正文的
比較/
四 戲仿的方法/
五 擬人名和戲仿/
結語/
執(zhí)筆者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