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者序:從意識進入潛意識的探索之旅 2011年,心靈工坊出版《榮格心理治療》一書,由于全書前2/5幾乎都在談人格類型與劣勢功能,一些對心靈探索有興趣的朋友開始找我討論人格類型理論。這讓我發(fā)現了一個極大的問題:大多數人分不清榮格的人格類型和其他衍生自榮格觀念的人格類型學派(最主要的就是MBTI的16種人格類型)到底有什么不同! 每當有人說自己是某種類型時,我都會問對方是根據什么來判斷的,答案幾乎都是做人格測驗的結果。但榮格討論的人格類型是無法用測驗來判斷的,它需要深入的探討與分析。MBTI及類似的人格類型測驗與量表固然有其特點與用處,也確實引用了一些榮格的觀念,但與榮格的人格類型理論有非常根本且重要的不同,不能混為一談。本書第四章對此做了詳細討論。 另一方面,我認識的一些對榮格學派有興趣的朋友中,許多人并不重視榮格理論中人格類型的部分;也有一些人告訴我不知該從何入手,因為《榮格全集》第六卷《心理類型》(Psychological Types)是如此龐大、浩瀚,不易閱讀…… 回顧榮格著述的歷史,20卷《榮格全集》的前四卷大多是他早期的著作,包括精神醫(yī)學的研究、字詞聯想實驗、精神疾病的心理起源的研究,以及弗洛伊德與精神分析的介紹與批判。第五卷《轉化的象征》(Symbols of Transformation)出版于他與弗洛伊德決裂之前,開始呈現出他獨樹一幟、更為開闊的思想風貌。 第六卷《心理類型》是他與弗洛伊德決裂后最早結集出版的書。著述的時間大約與第七卷《分析心理學兩論》(Two Essays on Analytical Psychology)、第八卷《心靈的結構與動力學》(The Structure and Dynamics of the Psyche)差不多,這三部可說是榮格思想的奠基之作,但后兩卷是在較后期才結集成冊的。 《心理類型》的成書時間,榮格對類型學縱橫古今、詳細廣泛的探索,以及其對8種心理類型的細膩介紹中多方著墨于潛意識的部分,讓我深深相信,人格類型理論是我們進入榮格的思想殿堂,從意識跨入潛意識非常重要的一環(huán)。若只是著迷于奇妙的象征、原型、煉金術觀念,恐怕會少了落實、根基的部分。 于是,我找到這本忠于榮格原意、仔細介紹榮格人格類型精義的小書。 本書第一章簡介榮格類型學的架構,包括兩種傾向(內傾、外傾)與四種意識功能(思維、情感、直覺、感覺),并論及劣勢功能與潛意識的角色,也對讀者提出研究類型時必須注意的危險。 第二章詳談外傾特質分別與4種意識功能結合時的類型特征。第三章則是內傾特質分別與4種功能結合時的類型特征。這兩章也強調各種類型的潛意識表現,以及失能時可能呈現的特征。 第四章是結論,探討一些研究人格類型時必須思考的事,包括為什么要研究人格類型、類型測驗的問題、人格類型與陰影的關系,文末再三強調人格類型對個人自我探索的重要性與實用性。 書的最后有兩篇附錄,第一篇試圖探討外傾與內傾兩種傾向在精神醫(yī)學臨床實踐中的意義,雖然不見得適用于現代的醫(yī)學觀點,但其觀察、思索、應用的精神,仍值得我們學習。第二篇是模擬8種典型類型的人聚在一起晚宴時所發(fā)生的情形,非常有趣。 希望此書可以成為那些有興趣學習榮格的人適當的入門書,也希望那些有意愿深入認識自己與人性的人,可以借此得到美好的探索工具。
達里爾·夏普 作為加拿大首批榮格心理學分析師之一,達里爾·夏普對榮格心理學抱有極大熱情,創(chuàng)立了世界上唯一一家只發(fā)行榮格分析家著作的出版社內城書局(Inner City Books)。 著有《永恒少年卡夫卡:不愿長大的心理困境》《愛的旋律:未曾面世的榮格筆記》《在我入睡之前還有許多路要走:成長中的永恒少年》等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