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通過鮮活的教學案例闡釋了作者的教育理念:努力將兒童的美術學習恢復到最單純的目的在玩中學習,在玩中陶冶性情,在玩中享受創(chuàng)造的樂趣。讓孩子們在藝術天地任性地探索,按自己的意愿沉醉于每一次藝術創(chuàng)作。作者在美術教改洪流中堅持深度探索,以社團開疆擴土、課堂普及并進的雙線交融式美育形式發(fā)掘出一系列孩子喜聞樂見、培養(yǎng)視覺語言的活動,引導學生創(chuàng)作出一批批富有童趣和創(chuàng)意的作品,開闊學生的藝術視野,滿足學生的審美需要,以美術特有的屬性和方式促進學生身心和人格健康發(fā)展,從而實現(xiàn)美術的育人價值。
本書系一位小學美術科教師的教育教學探索集。作者深耕美育十多年,無論是課堂的美術課程,還是課后的藝術活動,她以創(chuàng)新的理念,喚起學生學習美術的熱情,培養(yǎng)學生豐富多彩的美術表現(xiàn)能力,實現(xiàn)美術教育的育人價值。本書記錄了她在這個過程中的探究與實踐,既有理論的思考,也有教學的案例,展現(xiàn)了作者在美術教育中為誰培養(yǎng)人,培養(yǎng)怎樣的人,怎樣培養(yǎng)人的心路歷程。書中的許多觀點與經驗值得一線教師的學習與參考。
2013年春天的一個傍晚,淮安市實驗小學長征校區(qū)綜合樓的一間閑置教室里,燈火通明,從書法教室搬來的課桌旁圍坐著二十幾個十來歲的孩子。他們全神貫注地注視著黑板,仔細聆聽著老師的講解。這平常又珍貴的一幕,開啟了幸福涂圖美術社團十多年來的創(chuàng)新之旅。
社團的成立緣起于我長期以來對美育價值以及教育改革的思考!读x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2011年版)》明確提出通過各種美術媒材、技巧和制作過程的探索及實驗,發(fā)展學生藝術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現(xiàn)能力,突出綜合探究性特點;通過多種形式的美術活動,讓學生感受到客觀世界的生動和精彩:或是獲得情感的宣泄與表現(xiàn);或是滿足學生好奇心以及模仿和游戲的本能;或是寄寓某種精神期許……學生由此獲得生命體驗與審美滿足,在此基礎上呵護學生的生命發(fā)展。走出以單一技能訓練為主的美術教育誤區(qū),從根本上轉變?yōu)橐詫W生全面發(fā)展為中心的教育模式;只有完整、全面發(fā)展的生命個體,才有可能滿足社會發(fā)展的需要,美育的核心價值才能得以體現(xiàn)。
2011年9月,我從實小教育集團本部來到城鄉(xiāng)接合部的長征校區(qū)任教,這里的很多學生美術基礎相對薄弱,怎樣突破平面美術作業(yè)的局限,喚起學生學習美術的熱情,培養(yǎng)他們豐富多元的美術表現(xiàn)能力,實現(xiàn)美術教育的育人價值?我不斷地思考、實踐著。傳統(tǒng)意義上二維平面的圖畫雖然可以獲得咫尺千里的立體效果,但無法替代學生在三維立體空間學習的真實體驗、學生立體空間意識和素養(yǎng)培養(yǎng);也無法實現(xiàn)日新月異的時代背景下美術課程中精神高度、文化內涵、藝術價值等方面的素養(yǎng)追求。
除了在課堂上不斷嘗試新材料、新方法,每年六一備展更是成為美術教學實驗田。我?guī)ьI組內幾位熱情的同事和一群同樣熱愛美術的孩子,擠出課間及午休時間,見縫插針地在美術辦公室做扎染、畫沙瓶,并結合課堂作業(yè),于2012年6月舉辦了玩美空間主題創(chuàng)意美術作品展。第二年,狹小的辦公室越來越滿足不了我們對制作空間的需求,需要有個合適的地方,把學生課間零碎時間集中起來。當時長征校區(qū)的音樂組費老師組建了合唱團,利用固定的課余時間指導學生。受此啟發(fā),我向領導申請組建美術社團,以便進行美術教改的深度探索,期待去發(fā)掘更多學生喜聞樂見、豐富學生視覺語言的活動,創(chuàng)作出更富有童趣和創(chuàng)意的作品。這一申請得到校領導的批準。
2013年2月,在校領導的關心和支持下,美術社團正式開始了第一次活動,也就是本文的開頭一幕。學生們在教師指導下彎折鉛絲做骨架,裁剪花布縫身體,創(chuàng)作出大型布藝蝴蝶;在長卷牛皮紙上畫巨型人物,背景上粘貼羽毛球、紙飛機做半立體裝飾,豐富作品層次的同時,媒材的綜合利用讓畫面平添幾分意趣。2013年美術社團主創(chuàng)、策劃的六一玩美視覺展覽首次完美亮相。
2014年六一布展前,我們決定給美術社團起個正式的名字,苦思冥想之際,當時的教務處凌星華主任一錘定音幸福涂圖,獲得大家激賞。此后,幸福涂圖社團每年六一的創(chuàng)意展出,都以強烈的視覺沖擊力和豐富的教育元素在學校掀起一波波觀展熱潮,有趣的美術作品吸引著孩子們的目光,更吸引了他們的心,美術社團成為孩子們向往的藝術創(chuàng)意樂園。
社團人數(shù)畢竟是有限的,我心中的美育,絕不只局限在社團。借由社團的探索,隨著時間的推移、經驗的累積以及研究范圍和領域的不斷拓展,如今藝術育人、創(chuàng)意表達的美育理念已經輻射到學校的每一節(jié)美術課堂,惠及校園里的每一個學生。
在社團開疆擴土、課堂普及并進的雙線交融式美育探索十周年之際,也是《義務教育藝術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新課標)頒布的第二個年頭,新課標在肯定原課程標準價值基礎上,又針對新時期新變化,提出了美術教育為誰培養(yǎng)人、培養(yǎng)怎樣的人、怎樣培養(yǎng)人的重要命題,定義了藝術課程核心素養(yǎng),明確了要在真實情境中培養(yǎng)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新課標的落實無疑要依托素養(yǎng)導向的多元活動項目,用新課標深度學習的理念重新審視十多年的美育足跡,更堅定了我對美術教育實踐探索的信心。借此,我梳理了自己對美術教育的理論思考與實踐探究,以此留下十余年美育探究的鴻爪雪泥,為今后深化美育實踐夯牢基石,為落實新課標理念提供切實的生長點。有幸能在學校的鼓勵支持下結集成書,本書共分五個章節(jié):第一章闡述了我的美育理念萌芽于何處;第二章論述了我在美術課堂教學中的探究與思考;第三章以美術社團為例分享美育對學生的綜合影響。周紅葉協(xié)助完成本章文稿撰寫、文獻梳理及圖片整理工作。周紅葉、賈建枚、李曉慧、劉靜、劉慧、陳朋、羅玉榮、王天翼、何慶艷、周璇、張妍、嚴素雅、倪卉、朱也白、朱丹、嵇靜妍(按時間先后排序),為本書提供案例支持。諸位同仁的專業(yè)貢獻為本書奠定了核心研究基礎,謹此致以誠摯謝意。本書內容均由本人最終審定,文責自負。第四章記錄日常教學中我與學生的相處點滴;第五章收錄了近年來我的部分讀書筆記、教學設計以及教科研論文。
問我何所有,山中惟白云。只可自怡悅,不堪持贈君。
雖然銳意創(chuàng)新、耕耘美育多年,偶有所得實為管見,不足之處懇請方家批評指正。
王紅燕,正高級教師,淮安市美術學科帶頭人、淮安市模范教師。從事小學美術教育三十余年,曾獲江蘇省小學美術優(yōu)質課競賽一等獎、淮安市美術教師基本功大賽一等獎,指導學生獲國家級、省市級獎項百余項,多篇論文在《中國美術教育》等期刊發(fā)表。
第一章 我的美育理念萌芽于何處
自由的童年
律己的父親
寬厚的老師
第二章 如何讓美術課堂更有趣
美術課堂的新變化
揭發(fā)出來的精彩
定格動畫的魔力
水墨畫也好玩
圖畫文字,漢字當家
讓彩塑立起來
第三章 美術教育還能帶給學生什么
玩美空間
給學生一片天地
玩美視覺
展學生一份創(chuàng)意
玩美童年
還學生一派童真
科技之夢
讓學生眼里有光
生活之美
由學生扮靚校園
世界你好
伴學生放飛童心
玩美民間
傳學生民間智慧
巧用繪本
給學生更多視角
凡人英雄
與學生分享感動
我和我的家鄉(xiāng)
愿學生鄉(xiāng)梓情長
藝起玩
助學生自我綻放
最美中國色
樹學生藝術自信
華夏紋樣
引學生領略經典
公益現(xiàn)場
邀學生點亮微光
童年的桃花源(莊言)
第四章 怎樣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
一本特殊的影集
我想記住你的模樣
一份特別的名單
一張珍貴的紙條
一幅走題的畫作
一首心儀的歌曲
聽歌趣事:激情八班
第五章 書寫:過一種完整的教育生活
讀書·思考·輸入
教育是什么?
《讓教育回歸人性》讀書心得
改變課堂,學校就會改變
《靜悄悄的革命》讀后感
出世與入世
《佛教常識答問》讀后感
種子·農民·生長
《如何培養(yǎng)自主學習力》內容札記
紅塵安身處
《幸福的方法》讀后記
品讀故事,揭秘心理
《當代教育中的心理效應》讀后感
讀《鄉(xiāng)土中國》,尋精神原鄉(xiāng)
《鄉(xiāng)土中國》讀后感
與曾國藩照了個面
讀《曾國藩的正面和側面》有感
實踐·行動·輸出教學設計篇
中國民間玩具
游藝運河
實踐·行動·輸出教學論文篇
多元活動:小學美術社團成長的序參量
以幸福涂圖為例(王紅燕周紅葉)
兒童美術表現(xiàn)能力的培養(yǎng)探究
發(fā)現(xiàn)孩子心底的藝術家
基于社團建設的美術創(chuàng)意活動開發(fā)探究
美術課堂的幸福密碼
何以載鄉(xiāng)愁
以地方建筑涵育兒童家園記憶的實踐探究(王紅燕賈建枚)
立體地圖:小學美術項目化學習的創(chuàng)新思路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