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工程BIM正向設計方法實踐——civil 3d應用與基礎教程 金瑞 祖福興
定 價:138 元
本書以交通工程BIM正向設計方法實踐為主題,介紹了AutoCAD Civil 3D 2024基礎應用與二次開發(fā),共分為14章,分別為:安裝及卸載、曲面、放坡、點、路線、道路、部件參數化設計、道路參數化設計、坐標系轉換、BIM建模、二次開發(fā)接口與調用、二次開發(fā)界面編寫、二次開發(fā)彈窗,最后用綜合應用與案例總結全書。本書不僅適合于Civil 3D學習與使用人士閱讀,也可以作為高校教材使用,還可以為Civil 3D應用與二次開發(fā)及其相關專業(yè)提供便利。
前 言現代軟件是高度國際化的,我們天天用著辦公軟件,以至于漸漸地成為習以為常的事情,普通人更不會關心這些軟件來自哪個國家。事實上,很多時候真說不清楚,開源項目有各個國家和地區(qū)的團隊參與,充其量只能統(tǒng)計一下核心團隊里都有哪些人而已。那么,為什么還要談基礎軟件國產化這個話題呢?近年來,基礎軟件國產化如火如荼地發(fā)展,很容易和一些圍繞國產軟件的事件聯系起來。以AutoCAD為例,AutoCAD是由Autodesk公司開發(fā)的工程輔助設計軟件,目前是設計領域最重要的工程軟件之一,不僅確立了CAD軟件的標準,且兼容性強大,在高端3D的CAD領域具有較強的競爭力,在國內依然具有很難替代的競爭優(yōu)勢。Autodesk Civil 3D是根據專業(yè)需要進行了專門定制的智能化的AutoCAD,是基礎工程設計與應用的軟件包,廣泛應用于道路、場地、航道、水利、雨水/污水排放系統(tǒng)以及場地規(guī)劃等設計。所有線、曲面、橫斷面、縱斷面、標注、標簽、樣式等圖元均以動態(tài)方式鏈接,可更快、更輕松地完成設計方案及工程變更,實現協同化設計。此外,Civil 3D還為廣大用戶提供了大量開放的API接口,具有強大的二次開發(fā)和模板記憶功能,這令人振奮的智能化,加上這如虎添翼的二次開發(fā),披荊斬棘,一旦應用領域被打開,越研究越發(fā)現這個軟件多么厲害,目前市面上很難有能替代的產品。從2015年初接觸Civil 3D以來,形影不離地走過了10年,堅持做一件事,沒有特別的花樣,從最初的部件開發(fā),到后來的界面開發(fā),乃至現在的成品研發(fā)軟件,人生還是稍微有點難的,加油能解決的問題不多,F把在工作中常見的各種問題匯總起來,以書的形式分享給大家,希望能有機會和廣大Civil 3D用戶共同探討。鑒于學識淺薄,內容相對淺顯,本書主要為初學者提供幫助,如果發(fā)現錯誤,歡迎批評指正,可發(fā)送到郵箱820904129@qq.com。
金瑞,高級工程師,具有豐富的數字化實施經驗,涵蓋市政、港口、碼頭、航道、船閘多個領域,主持的多個獲獎項目,曽參與編寫《橋梁工程BIM技術標準化應用指南》
目 錄序前言第1章安裝及卸載1.1軟件簡介1.1.1功能介紹1.1.2版本介紹1.2安裝1.3卸載第2章曲面2.1曲面的創(chuàng)建2.1.1從測繪數據創(chuàng)建曲面2.1.2從點文件創(chuàng)建曲面2.1.3從等高線創(chuàng)建曲面2.2曲面編輯與優(yōu)化2.2.1處理異點及漏洞2.2.2添加曲面邊界2.2.3曲面平滑與三角網調整2.3曲面等高線2.3.1曲面等高線設置2.3.2等高線平滑2.3.3等高線標簽2.3.4等高線提取2.4曲面編輯任務定向撤回2.5高程分析2.5.1高程分析彩虹色設置2.5.2高程分析河床演變案例2.5.3高程分析疏浚方案布置案例2.6坡度分析2.6.1坡度分析設置2.6.2坡度分析補坡案例2.7用戶自定義等高線2.7.1用戶自定義等高線設置2.7.2用戶自定義等高線提取2.8流域分析2.9從曲面提取實體2.10點位高程/坡度標簽2.11曲面面積查詢2.12創(chuàng)建曲面工程案例2.13免費地形高程圖獲取2.14曲面分析彩圖區(qū)間邊界提取2.15曲面快速縱斷面剖切第3章放坡3.1地塊3.1.1快速獲取屬性3.1.2添加用戶自定義屬性3.2挖方放坡3.2.1挖方放坡基本設置3.2.2工程量計算3.2.3挖填方體積自動平衡3.2.4縱向坡率設置3.2.5編輯放坡樣式3.2.6快速放坡斷面查看及剖切3.3挖填坡度3.3.1創(chuàng)建放坡3.3.2編輯放坡3.3.3放坡曲面與測繪地形的融合3.4多級放坡第4章點4.1創(chuàng)建點4.1.1從文本文件創(chuàng)建點4.1.2從曲面創(chuàng)建點4.1.3從路線創(chuàng)建點4.1.4從道路創(chuàng)建點4.1.5從交點創(chuàng)建點4.2給點賦值高程4.2.1塊高程獲取-將塊移動到曲面高程4.2.2塊高程獲取-將塊移動到屬性高程4.2.3文字高程獲取-將文字移動到高程4.3從外業(yè)原始數據創(chuàng)建曲面第5章路線5.1創(chuàng)建路線5.1.1從對象創(chuàng)建路線5.1.2創(chuàng)建最佳擬合路線5.1.3創(chuàng)建偏移/加寬路線5.1.4創(chuàng)建連接路線5.2路線的編輯與修改5.2.1通過夾點調整5.2.2通過路線布局工具調整5.2.3路線信息提取5.2.4添加路線曲線5.2.5超高規(guī)范設計5.3路線標簽樣式5.3.1路線標簽樣式設置5.3.2路線標簽樣板文件設置5.4路線縱斷面5.4.1路線縱斷面圖設計5.4.2路線縱斷面標簽設置5.4.3路線縱斷面圖設置5.5路線協同設計5.6路線縱斷面圖設置案例5.6.1路線縱斷面圖樣式設置5.6.2路線縱斷面圖特性設置5.6.3路線縱斷面圖樣板文件設置交通工程BIM正向設計方法實踐Civil 3D應用與基礎教程目錄第6章道路6.1創(chuàng)建裝配6.2創(chuàng)建道路6.2.1創(chuàng)建道路6.2.2拆分區(qū)域設置6.2.3偏移目標設置6.3道路采樣線6.3.1采樣線創(chuàng)建6.3.2采樣線設置6.3.3采樣線樣板文件設置6.4道路橫斷面圖6.4.1橫斷面圖創(chuàng)建6.4.2橫斷面圖顯示及布局6.4.3橫斷面圖樣板文件設置6.4.4道路超高設置6.5道路曲面創(chuàng)建6.6道路工程量計算第7章部件參數化設計7.1部件編輯器簡介7.1.1部件工具箱7.1.2流程圖7.1.3常用參數設置7.2部件結構7.2.1幾何單元7.2.2點案例7.2.3曲面連接及造型案例7.3工作流7.3.1邏輯判斷案例(Decision)7.3.2邏輯分支案例(Switch)7.4雜項(Miscellaneousm)7.4.1設置輸出參數案例(Set Output Parameter)7.4.2定義變量案例(Define Variable)7.4.3設置變量案例(Set Variable Value)7.4.4設置標記點案例(Set Mark Point)7.4.5報告消息案例(Report Message)7.5代碼7.5.1代碼作用7.5.2代碼設置7.5.3代碼導入第8章道路參數化設計8.1多級邊坡部件應用案例8.1.1部件制作8.1.2創(chuàng)建裝配8.1.3創(chuàng)建邊坡8.1.4計算邊坡土方量8.2結構形式多變道路案例8.2.1三岔口應用8.2.2復雜結構形式應用8.2.3道路曲面扭曲修正8.3平交路口應用案例8.4材質與體積案例8.4.1創(chuàng)建材質8.4.2創(chuàng)建體積報表8.4.3創(chuàng)建總體積表8.4.4體積面板8.5提取道路實體8.5.1提取路面實體8.5.2提取造型實體8.6從道路創(chuàng)建要素線、路線、多段線8.6.1從道路創(chuàng)建要素線8.6.2從道路創(chuàng)建路線8.6.3從道路創(chuàng)建多段線第9章坐標系轉換9.1坐標系9.1.1常用坐標系9.1.2北京54坐標系9.1.3西安80坐標系9.1.4大地2000坐標系9.1.5獨立坐標系9.2自定義坐標系9.2.1為什么自定義坐標9.2.2自定義坐標系原理9.3高斯-克呂格投影9.3.1高斯-克呂格投影6度帶和3度帶9.3.2坐標系條帶號9.4Civil 3D內置必應衛(wèi)星影像9.4.1坐標系確定9.4.2選擇坐標系9.4.3指定坐標系9.4.4關于衛(wèi)圖查看9.5Raster Tools測繪地形貼影像圖9.5.1插入影像9.5.2匹配影像9.5.3導出影像9.5.4配置影像9.6自定義坐標系轉換9.6.1思路9.6.2參數修改9.6.3特征點選擇9.6.4坐標系手動制作9.6.5坐標系轉換prj文件制作9.7Civil 3D內置衛(wèi)星影像打不開解決辦法第10章BIM建模10.1Autodesk InfraWorks衛(wèi)圖下載10.1.1影像下載10.1.2DEM高程圖下載10.1.3免費圖源獲取10.2InfraWorks地形模型搭建10.2.1新建模型10.2.2衛(wèi)圖坐標系匹配10.2.3不規(guī)則多邊形衛(wèi)片加載10.2.4模型顯示設置10.2.5模型視圖設置10.3Civil 3D地形模型搭建10.3.1坐標系指定10.3.2測繪地形加載10.3.3Civil 3D數據源模型加載10.3.4覆蓋材質代碼設置10.4InfraWorks結構模型搭建10.5視頻制作第11章二次開發(fā)接口與調用11.1關于二次開發(fā)11.1.1二次開發(fā)意義11.1.2開發(fā)人員水平要求11.1.3二次開發(fā)語言11.1.4學習方法11.1.5軟件版本選擇11.2二次開發(fā)環(huán)境11.2.1編譯環(huán)境11.2.2基礎庫引用11.3常用引用11.3.1Autodesk開放常用引用11.3.2自定義命名空間引用11.3.3常用變量11.4結構框架11.5調試與運行11.5.1調試11.5.2運行11.5.3斷點11.6加載及驅動第12章二次開發(fā)界面編寫12.1操作流程12.1.1基本思路12.1.2基本流程12.1.3結構框架12.2訪問曲面案例12.2.1案例1創(chuàng)建曲面12.2.2案例2提取等高線12.3訪問斷面案例12.3.1案例3創(chuàng)建縱斷面12.3.2案例4編輯橫斷面12.4界面制作利用程序制作界面方法12.4.1思路12.4.2代碼編譯12.4.3配置文件12.4.4加載與卸載12.5界面制作利用用戶界面制作界面方法12.5.1添加界面12.5.2配置界面12.5.3卸載界面12.6界面制作利用工具箱制作界面方法第13章二次開發(fā)彈窗13.1WinForm和WPF對比13.2彈窗WinForm13.2.1功能需求13.2.2Form窗體創(chuàng)建13.2.3控件編譯13.2.4功能編譯13.3彈窗WPF13.3.1基本原理13.3.2功能需求13.3.3WPF窗體創(chuàng)建13.3.4控件編譯13.3.5功能編譯第14章應用與案例14.1無測繪圖百公里線路縱斷面創(chuàng)建14.2九曲折線斷面剖切14.3有比降的河道水深圖轉高程圖14.4獲取橫斷面高程及平距14.5從多段線制作擋墻部件14.6道路標線制作14.7有比降河流水面制作14.8無高程等高線賦值14.9從曲面獲取多段線高程14.10無測繪圖水庫回水淹沒面積繪制14.11導入模板樣式14.12無測繪圖道路模型創(chuàng)建14.13地物特殊區(qū)添加14.14提高Civil 3D運行速度設置14.15不規(guī)則多級邊坡建模14.16圓頭變坡率壩體創(chuàng)建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