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與兒童—美國中小學外語課堂教學指南——外語教學界“圣經(jīng)”,家長必備指南
定 價:75 元
叢書名:外研社國際漢語師資培訓叢書
- 作者:(美)柯頓,(美)達爾伯格 著,唐!〉茸g
- 出版時間:2011/6/1
- ISBN:9787513509398
- 出 版 社: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 中圖法分類:G633.402
- 頁碼:524
- 紙張:膠版紙
- 版次:1
- 開本:16開
海倫娜·柯頓、卡羅爾·安·達爾伯格編著的《語言與兒童——美國中小學外語課堂教學指南》介紹了許多教學方法,從而使語言學習的過程能夠豐富學生的內(nèi)心世界。許多把鑰匙,新舊不一,能夠為孩子開啟第二語言的魔幻大門。
《語言與兒童——美國中小學外語課堂教學指南》這本書提供了許多把我們找到的“鑰匙”,我們想象著第二語言對孩子們而言意味著什么,以及它能為學校所有學習者帶去的巨大的效力。這些“鑰匙”曾被教師使用過,并將為其他將要從事教育行業(yè)的教師,以及管理人員、家長和其他為語言教育事業(yè)帶去活力、并使其不斷煥發(fā)活力的相關(guān)工作者提供全面幫助。
有些“鑰匙”來源于20世紀60年代的經(jīng)驗,那時小學語言課程非常流行,且數(shù)量繁多。許多嚴重的錯誤就是在那個語言學習的熱潮中出現(xiàn)的,例如計劃不充分,教師準備不充足,以及缺乏實際的目標。認識分析了這些錯誤后,我們可以避免它們再次發(fā)生。60年代也留給我們許多成功的經(jīng)驗故事,從中我們可以總結(jié)出那些可以指導未來教學的范例。
許多二語習得研究及其他相關(guān)領(lǐng)域的研究始于70年代,這些研究提供了其他“鑰匙”。并非所有研究成果都能直接運用到教學實踐中,但這些研究能幫助我們更有效、連貫地評估教學課程、材料以及方法。或許對早期語言教學而言,最有意義的是將教學中心從語法轉(zhuǎn)向溝通。作為課程和課堂教學的主導思想,強調(diào)溝通的教學方式已越來越多地被有關(guān)教學的研究和成功教師的經(jīng)驗證實。
《21世紀全美外語學習目標》(Standards for ForeignLanguage Learaaing in the 21stCentury)(1999)為語言教學開拓了新的視野,并為課程內(nèi)容提出具有挑戰(zhàn)性的目標和標準。全美外語教學學會K-12學習者能力標準指南(史文德和鄧肯,1998)將這些標準轉(zhuǎn)化為學生的表現(xiàn)能力,從而指導課程安排和學生評估。這些重要文獻已在整個業(yè)界廣泛傳播,能幫助我們相互間有效地溝通,以及與學生、家長和整個社會進行溝通。
溝通是本書最重要的元素,也是最基本的原則。它將指導方針、教學方法和教學材料統(tǒng)一起來。長期以來,溝通是語言教學的明確目標,但是在以語法為組織原則的教學模式中,它一直屈居次要地位。經(jīng)驗豐富的教師以及初學者都面臨著適應新教學模式的挑戰(zhàn),要從過去的教學方式轉(zhuǎn)為基于標準、強調(diào)溝通的教學方式,并發(fā)展新的策略,以促進理解和溝通。本書推介的指導方針和實例能幫助教師營造基于標準的新課堂,這其中溝通是最應優(yōu)先考慮的要素。
書中的“(中小學外語教學)成功的關(guān)鍵理念”,總結(jié)了全書的指導方針。該關(guān)鍵理念吸取了許多課堂教師的集體經(jīng)驗,這些教師還將許多研究成果運用到課堂實踐當中。所有這些“鑰匙”,有的是全新的,有的是非常熟悉的。機會之門——語言習得的魔力——等待這些“鑰匙”來開啟。
盡管這本書的重點是K-8之前的學生,但這些原則同樣適用于幾乎任何年齡的語言學習者。
原《語言與兒童》全新升級為《美國中小學外語課堂教學指南》,更適宜中國家長和外語老師使用,新版鏈接請點擊 海倫娜·柯頓、卡羅爾·安·達爾伯格編著的《語言與兒童——美國中小學外語課堂教學指南》(第四版)由國家漢辦/孔子學院總部資助翻譯,由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引進出版。它以“全美外語學習目標”為指導原則,反映了美國中小學及大學外語課堂教學研究的最新進展,是目前北美地區(qū)唯一一部內(nèi)容全面翔實的課堂教學方法指南。新版特別關(guān)注英語、漢語、日語等語言教學實踐,是北美外語教師案頭必備的教學“圣經(jīng)”。 本書從學習者、教師、教學溝通、教學計劃、文化、學科間的融會貫通、教學資源、教學項目等八大維度全面闡釋最新教學理念及教學相關(guān)內(nèi)容!吧疃壤斫狻焙汀瓣P(guān)鍵問題”等特色板塊幫助讀者了解章節(jié)的內(nèi)容構(gòu)架,簡單、清晰。讀者可運用相關(guān)提示進行課程設計。全面介紹西方最新的評估模式和全美外語教學學會的實踐評估體系。鼓勵教師運用先進、友善、科學的評估方法。
第一部分 學習者
第1章 青少年學習者的特點
1.1 “第二語言習得”
1.2 學習者的認知特點
1.3 學習者的發(fā)展特征
第二部分 溝通
第2章 創(chuàng)造溝通環(huán)境
2.1 將意義作為設計課堂活動的優(yōu)先考慮因素
2.2 什么情況下“溝通”變得不可溝通?
2.3 為課堂練習和活動創(chuàng)造情境
2.4 用目的語教學:溝通情境
第3章 在三種模式中構(gòu)建溝通
3.1 三種溝通模式:人際溝通模式、理解詮釋溝通模式與表達演示溝通模式
3.2 人際溝通模式中的溝通(標準1.1)
3.3 理解詮釋溝通模式中的溝通(標準1.2)
第一部分 學習者
第1章 青少年學習者的特點
1.1 “第二語言習得”
1.2 學習者的認知特點
1.3 學習者的發(fā)展特征
第二部分 溝通
第2章 創(chuàng)造溝通環(huán)境
2.1 將意義作為設計課堂活動的優(yōu)先考慮因素
2.2 什么情況下“溝通”變得不可溝通?
2.3 為課堂練習和活動創(chuàng)造情境
2.4 用目的語教學:溝通情境
第3章 在三種模式中構(gòu)建溝通
3.1 三種溝通模式:人際溝通模式、理解詮釋溝通模式與表達演示溝通模式
3.2 人際溝通模式中的溝通(標準1.1)
3.3 理解詮釋溝通模式中的溝通(標準1.2)
3.4 表達演示溝通模式中的溝通(標準1.3)
第4章 關(guān)注人際溝通:同伴合作與小組活動
4.1 合作結(jié)構(gòu):合作性學習和互動性語言任務
4.2 小組和同伴合作活動的課堂管理
4.3 語言初學者的小組合作活動范例
4.4 適合語言初學者的同伴合作活動范例
第5章 早期語言課堂中的讀寫能力
5.1 口語與書面語之間的聯(lián)系
5.2 奠定第二語言讀寫能力的基石
5.3 在早期的語言課堂中培養(yǎng)讀寫能力
第三部分 設計
第6章 教學設計:大綱、單元和單課的主題教學設計
6.1 在早期語言教學中采用主題教學的意義
6.2 針對K-8課堂的主題設計
6.3 日常課程計劃
6.4 差異化教學
6.5 整體教學設計
6.6 設計沉浸式、雙語和以內(nèi)容為基礎(chǔ)的教學
第7章 運用教學評估提高教學質(zhì)量、幫助學生進步
7.1 評估學生
7.2 實踐評估
7.3 構(gòu)建有效的評估觀察
7.4 同伴評估
7.5 家長參與評估
7.6 檔案夾
7.7 評分
7.8 全美外語教學學會K-12學習者能力標準指南
7.9 全美外語教學學會綜合實踐評估
7.10 課程評估
7.11 學生成就測試
7.12 對于測試的建議
7.13 教師評估
第8章 成功管理早期語言課堂
8.1 教師控制之外的因素
8.2 教師控制范圍之內(nèi)的因素:課堂管理基礎(chǔ)
8.3 影響教師在課堂上巡回的特別因素——手推車
第四部分 文化
第9章 在課堂上體驗文化:語言、文化與課程互動
9.1 在課堂上體驗文化
9.2 文化與標準
9.3 比較文化(標準4.2)
9.4 辨別可把文化融入教學的資源
9.5 幻想體驗/虛擬旅行
9.6 班級交流
9.7 建立全球意識與多元文化意識的教育
9.8 其他活動
第五部分 貫連
第10章 學科內(nèi)容與語言及文化相貫連——貫連標準和與學科
知識相關(guān)的教學
10.1 貫連語言與學科知識
10.2 貫連語言與學科知識的項目
10.3 貫連其他學科進行教學的理由
10.4 適合貫連其他學科教學的課程(標準3.1)
10.5 使用語言獲取只有用目的語才能獲得的信息和認知(標準3.2)
10.6 語境融入和語境缺乏的語言任務
10.7 一般學術(shù)技能的應用
10.8 幫助學生獲取學科知識的策略
10.9 備課時貫連其他學科知識要考慮的因素
10.10 貫連語言與學科知識的挑戰(zhàn)
第11章 沉浸式教學項目:培養(yǎng)雙語人才
11.1 沉浸式教學:是什么?如何進行?效果如何?
11.2 各種類型的沉浸式教學項目
11.3 語言與學科內(nèi)容相結(jié)合
11.4 沉浸式項目中的生活:教師視角
11.5杰出典范——安克雷奇學區(qū)沉浸式項目(日語、俄語和西班牙語部分沉浸式項目以及西班牙語雙向沉浸式項目)
第六部分 資源
第12章 為早期語言課堂儲備教材與資源
12.1 有用的日用品、材料和設備
12.2 聰明地選取和利用教材
12.3 選取教科書和其他課程材料
第13章 讓語言生動起來
13.1 游戲與活動的指導原則
13.2 課堂游戲與活動
13.3 在早期語言學習課堂中使用玩偶
13.4 課程中的歌曲
13.5 手工活動
13.6 使用投影儀和數(shù)碼視頻展示臺的活動
第14章 用科技讓語言生動起來:一種特別的資源
14.1 學生與教師的國家教育科技標準
14.2 語言項目的科技和設計
14.3 科技提升學習環(huán)境
14.4 基于科技的學習項目與活動
14.5 使用因特網(wǎng)資源
14.6 電子學習檔案
14.7 在早期語言課堂教學中使用錄像
第七部分 課程
第15章 早期語言課程理論依據(jù)及支撐
15.1 外語理論依據(jù)從何而來?
15.2 早期語言學習的支持力量
15.3 教師作為支持力量
第16章 以史為鑒,促進現(xiàn)在和未來發(fā)展
16.1 美國早期語言學習歷史回顧
16.2 對兒童語言學習的興趣復蘇
16.3 K-12語言學習構(gòu)想
第17章 設計、開展與銜接有效的早期語言課程
17.1 課程設計過程
17.2 掌握背景知識
17.3 理念
17.4 目標
17.5 課程模式
17.6 開展課程的不同方法
17.7 課程安排
17.8 K-12外語課程的銜接
17.9 課程
17.10 教學資源
17.11 語言的選擇
17.12 誰應該學習語言?
17.13 人員配備(教師和教師招募)
17.14 資金預算
17.15 空間配置
17.16 來自現(xiàn)有學區(qū)的支持
17.17 項目評估
17.18 學生評估與評分
17.19 建立良好的公共關(guān)系
17.20 共享經(jīng)驗和心得——網(wǎng)絡構(gòu)建
第八部分 教師
第18章 為早期語言課程培養(yǎng)專業(yè)教師
18.1 教師培訓
18.2 不斷壯大的K-8專業(yè)語言教師隊伍
附錄 全美外語教學學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