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經貿理論通鑒:國際經貿理論現(xiàn)代卷》的主要宗旨是為中國探求符合科學發(fā)展觀的國際經貿理論和政策,推動和加深中國在國際經貿理論方面的研究與教育,擴大國內外國際經貿理論研究與教育方面的交流。
第一篇 哈伯勒國際貿易理論
第一章 導論
第一節(jié) 研究哈伯勒經濟思想的意義
第二節(jié) 哈伯勒的學術生平
第二章 哈伯勒的國際貿易理論
第一節(jié) 機會成本理論
第二節(jié) 國際貿易與經濟發(fā)展
第三節(jié) 對哈伯勒國際貿易理論的評價
第三章 哈伯勒的貨幣理論
第一節(jié) 金本位制和布雷頓森林制
第二節(jié) 浮動匯率制
第三節(jié) 貨幣供給
第四節(jié) 對哈伯勒貨幣理論的評價
第四章 哈伯勒的商業(yè)周期理論
第一節(jié) 時代背景
第二節(jié) 主要內容
第三節(jié) 對哈伯勒商業(yè)周期理論的評價
第五章 哈伯勒對經濟政策的分析
第一節(jié) 貿易政策和國民福利
第二節(jié) 經濟安定、成長與通貨膨脹
第三節(jié) 工資指標與所得政策
第四節(jié) 其他政策
第六章 哈伯勒與普雷維什的爭論
第一節(jié) 普雷維什貿易條件惡化論的提出
第二節(jié) 哈伯勒對貿易條件惡化論的批判
第七章 哈伯勒對多邊貿易體制的建樹
第一節(jié) 哈伯勒報告
第二節(jié) 七賢報告
第三節(jié) 哈伯勒對多邊貿易體制的貢獻
參考文獻
第二篇 凱恩斯的國際貿易理論
第一章 凱恩斯生平簡述
第二章 古典的自由貿易主義者
第三章 早期的國家主義思想
第一節(jié) 凱恩斯在貨幣政策上的國家主義觀點
第二節(jié) 凱恩斯對自由放任主義的哲學基礎的質疑
第四章 20世紀30年代初凱恩斯對自由貿易的叛離
第一節(jié) 20世紀20年代英國的經濟背景
第二節(jié) 20世紀30年代凱恩斯向貿易保護主義的轉變
第五章 凱恩斯在1933年世界經濟會議前后貿易思想的轉變
第一節(jié) 會議前在國內方面凱恩斯仍然贊成關稅保護的做法
第二節(jié) 會議前在國際方面,凱恩斯主張互惠的多邊自由貿易
第三節(jié) 會議后,凱恩斯再次挑戰(zhàn)自由貿易,主張經濟民族主義的實驗
第六章 凱恩斯在《就業(yè)、利息和貨幣通論》中的對外貿易思想
第一節(jié) 凱恩斯對古典經濟學充分就業(yè)假定的批評
第二節(jié) 凱恩斯的就業(yè)理論和主張
第三節(jié) 貿易保護和就業(yè)的關系
第四節(jié) 凱恩斯對重商主義的重新評價
第七章 凱恩斯向國際主義的回歸——凱恩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在國際經濟政策上的觀點
第一節(jié) 二戰(zhàn)前夕和初期凱恩斯由雙邊主義向多邊主義的轉變
第二節(jié) 國際貨幣合作——國際清算聯(lián)盟和布雷頓森林體系
第三節(jié) 英美貸款安排中凱恩斯對外貿易思想的升華
第八章 凱恩斯國際經貿理論與政策的影響
第一節(jié) 凱恩斯的國際經貿理論對貿易理論的影響
第二節(jié) 凱恩斯的國際經貿政策主張對國際經濟政策的影響
參考文獻
第三篇 凱恩斯主義對外貿易乘數理論
第一章 凱恩斯乘數理論的形成
第一節(jié) 凱恩斯乘數理論的形成過程
……
第四篇 俄林及其相互依存貿易與資本移動理論
首先,哈伯勒分析了“純貨幣理論”,他選擇了霍特里學說作為代表。該理論認為商業(yè)周期是一種純貨幣現(xiàn)象,即貨幣流動是產生繁榮與蕭條的唯一具有充分理由的原因。哈伯勒認為霍特里關于經濟周期的貨幣理論中,最有意味的一個特點是,對于擴張過程與收縮過程的積累性論證和分析。在這一點上,各派理論家之間有很大一致性。但霍特里的另外一些論點有較多疑問,例如他認為,繁榮之所以趨于崩潰,其間的原因總是貨幣性的,認為貨幣供額如果能取之不盡,繁榮期間就可以延長,蕭條就可以防止,這個看法受到很多經濟學者的攻擊。
其次,哈伯勒分析了投資過度論。該理論的中心論點是,與生產消費品的行業(yè)相比,生產生產資料、資本品行業(yè)發(fā)展過度。這一理論還可分為三派:第一派,貨幣投資過度論,代表人物是哈耶克、馬克盧普、米塞斯、羅賓斯、羅布凱等。他們認為生產之所以會發(fā)生繁榮與蕭條間的不平衡,是由于在某種信用機構——銀行體系下活動的貨幣力量。與純貨幣理論不同的是,他們認為商業(yè)周期不是純貨幣現(xiàn)象,而是通過貨幣因素造成了實際生產結構失調,結果使繁榮趨于崩潰。第二派,哈伯勒稱之為非貨幣投資過度論,斯庇索夫和卡斯耳是其杰出代表。他們把商業(yè)周期的研究重點放在生產范圍內的因素,如新發(fā)明、新市場開辟等,也就是為新投資提供機會的那些環(huán)境。他們認為蕭條是資本品生產過剩與消費品不足所致。第三派,由制成品需求變動引起的投資過度——派生需求加速與擴大原則。阿夫坦利翁、庀古等闡述了這一論點,克拉克、哈羅德用該論點來解釋商業(yè)周期。哈伯勒認為,貨幣投資過度理論最有價值、最有創(chuàng)造性的貢獻是:①對于繁榮狀態(tài)下由信用擴張引起的生產結構失調的分析;②對于由失調所引起的崩潰現(xiàn)象的解釋。但哈伯勒也認為貨幣投資過度理論不是絕對正確的,也有一些疑問,例如為什么當轉向進一步迂回的生產程序時,必然會跟繁榮結合在一起,而回到迂回程度較低的生產程序時,必然是處于蕭條階段?
接著,哈伯勒又探討了消費不足論、心理理論和農業(yè)與商業(yè)周期——收獲論等。消費不足論的代表人物是福斯特和卡欽斯。消費不足論強調,處于生產中較前階段的部門完全取決于消費品工業(yè),認為消費品工業(yè)欣欣向榮,則生產中較前階段的部門亦會如此,后者的生產如果減低或者停頓,前者也必然跟著萎縮或停頓。哈伯勒認為,這種籠統(tǒng)、絕無周旋余地的說法肯定是錯誤的。德賓、漢森、哈耶克、羅賓遜等人也對消費不足論做了批評。哈伯勒認為,消費不足論比較有價值的兩個方面是:①消費不足論認為不是儲蓄進度的突然上升(即消費品需求減退)導致危機,而是生產進度的突然上升(即消費品供應增加)導致了危機,這一新的見解和崩潰現(xiàn)象的資本不足解釋直接相反,值得進一步探討;②消費不足論的另一個有價值的見解是,由于工資提高低于價格上漲,因此產生了超額利潤,這就引起了危險的信用膨脹,最終在現(xiàn)有經濟關系上造成了嚴重的混亂,導致危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