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對象:本書可供科技工業(yè), 尤其是武器裝備研究、研制、試驗、生產(chǎn)、訂購、維修部門和單位的工程技術人員與管理人員閱讀, 也可作為高等工程技術院校有關專業(yè)本科生、研究生的參考書
維修性是產(chǎn)品維修方便、快捷和經(jīng)濟的重要質(zhì)量特性。在研制中越來越受到重視!犊煽啃浴ぞS修性·保障性技術叢書(7):維修性設計分析與驗證》系統(tǒng)地介紹了維修性設計分析與驗證的技術與方法。全書共分八章,主要包括:維修性的概念和設計、驗證基本過程與原則。維修性要求及其確定,維修性模型,維修性設計準則、方法,維修性分析技術。維修性試驗與評價技術,維修性虛擬試驗與分析評價等:
《可靠性·維修性·保障性技術叢書(7):維修性設計分析與驗證》是《可靠性·維修性·保障性技術叢書》之一,可供科技工業(yè),尤其是武呂裝備研究、研制、試驗、生產(chǎn)、玎購、維修部門和單位的工程技術人員與管理人員閱讀,也可作為高等工程技術院校有關專業(yè)本科生、研究生的參考書。
符號
縮略語
第1章 緒論
1.1 產(chǎn)品維修
1.1.1 維修的概念與分類
1.1.2 維修的重要性
1.1.3 影響維修質(zhì)量與效率的因素
1.2 維修性概念
1.2.1 維修性的提出與定義
1.2.2 維修性與裝備質(zhì)量特性
1.2.3 維修性問題
1.3 維修性工程
1.3.1 維修工程與維修性工程
1.3.2 規(guī)范的維修性工作
1.3.3 維修性設計分析與驗證基本過程與原則
1.4 維修性設計分析與驗證發(fā)展
參考文獻
第2章 維修性要求
2.1 概述
2.2 維修性要求的作用
2.3 維修性設計要求
2.3.1 維修性定量要求
2.3.2 維修性定性要求
2.3.3 維修性要求確定
2.4 維修性工作要求
2.4.1 維修性工作項目要求
2.4.2 維修性管理要求
2.4.3 維修性設計與分析要求
2.4.4 維修性試驗與評價要求
2.4.5 使用期間維修性評價與改進要求
第3章 維修性模型
3.1 概述
3.1.1 維修性模型的作用
3.1.2 維修性模型的分類
3.1.3 維修性建模的原則、方法與要求
3.1.4 系統(tǒng)維修性模型的建立
3.2 維修性物理關系模型
3.2.1 維修職能流程圖
3.2.2 系統(tǒng)功能層次圖
3.3 維修性數(shù)學關系模型
3.3.1 維修性量化模型
3.3.2 維修性統(tǒng)計模型
3.3.3 維修性數(shù)字仿真模型
3.4 虛擬維修模型
3.5 注意事項
參考文獻
第4章 維修性設計準則
4.1 維修性設計準則及實施
4.1.1 概述
4.1.2 維修性設計準則的制定與控制
4.1.3 維修性設計準則的主要內(nèi)容
4.2 維修性設計準則一般內(nèi)容
4.2.1 簡化設計
4.2.2 可達性和可操作性設計
4.2.3 模塊化、標準化和互換性設計
4.2.4 防差錯和標示設計
4.2.5 維修安全性設計
4.2.6 維修性人素工程設計
4.2.7 測試診斷設計
4.3 其他的維修性設計內(nèi)容
4.3.1 戰(zhàn)場搶修設計
4.3.2 非工作狀態(tài)維修性設計
4.3.3 維修作業(yè)環(huán)境設計
4.3.4 貴重件的可修復
4.3.5 環(huán)境防護與除銹防銹
4.4 產(chǎn)品的維修性設計
4.4.1 總體設計中維修性考慮
4.4.2 緊固件
4.4.3 軸承
4.4.4 密封件
4.4.5 電子與電氣部件
4.4.6 機械裝置
4.4.7 液壓裝置
4.4.8 光學器件
4.4.9 潤滑裝置
4.4.1 0接插件
4.5 軟件維護性設計
4.5.1 概述
4.5.2 設計內(nèi)容
4.6 維修性設計準則示例
4.6.1 機電管理系統(tǒng)
4.6.2 救生系統(tǒng)
4.6.3 航電系統(tǒng)
4.6.4 貨運系統(tǒng)
4.6.5 動力系統(tǒng)
4.6.6 液壓系統(tǒng)
4.6.7 水/廢水系統(tǒng)
4.6.8 防火系統(tǒng)
4.7 注意事項
參考文獻
第5章 維修性設計方法
5.1 概述
5.2 現(xiàn)場可更換單元的規(guī)劃設計方法
5.2.1 概述
5.2.2 LRu規(guī)劃設計的RMs因素體系
5.2.3 LRu規(guī)劃設計工程化
5.2.4 LRU規(guī)劃設計權衡方法
5.2.5 LRu規(guī)劃設計方法示例
5.2.6 注意事項
5.3 維修性分配方法
5.3.1 概述
5.3.2 維修性分配的工作程序
5.3.3 按故障率分配法
5.3.4 按故障率和設計特性的加權因子分配法
5.3.5 相似產(chǎn)品分配法
5.3.6 按固有可用度和單元復雜度的加權因子分配法
5.3.7 基于時間特性的維修性分配
5.3.8 其他分配方法
5.3.9 注意事項
5.4 維修性預計方法
5.4.1 概述
5.4.2 維修性預計的工作程序
5.4.3 推斷法
5.4.4 單元對比預計法
5.4.5 時間累計預計法
5.4.6 注意事項
5.5 維修測試的綜合權衡
5.5.1 測試設備的類型
5.5.2 各類測試設備的選擇
5.5.3 自動測試設備與人控測試設備的對比權衡
5.5.4 綜合權衡的主要范圍
5.5.5 機內(nèi)測試設備與便攜式測試設備的比較
5.5.6 測試設備選擇示例
參考文獻
第6章 維修性分析技術
6.1 概述
6.1.1 維修性分析的目的與意義
6.1.2 維修性分析的主要內(nèi)容
6.2 故障模式、影響分析
6.2.1 概述
6.2.2 FMEA在維修性分析中的應用
6.2.3 應用案例
6.3 維修性綜合分析
6.3.1 以可用度為約束的綜合分析
6.3.2 半定量綜合分析技術
6.3.3 綜合評分技術
6.4 區(qū)域維修性分析方法
6.4.1 概述
6.4.2 基于區(qū)域的維修性分析流程
6.4.3 分析因素細化
6.4.4 邏輯決斷研究
6.5 維修性綜合權衡示例--地地導彈再入器設計方案的分析權衡
6.5.1 目的
6.5.2 原則與假設
6.5.3 備選方案
6.5.4 研究途徑
6.5.5 結果
6.5.6 建議
6.6 注意事項
參考文獻
第7章 維修性試驗與評價
7.1 概述
7.1.1 維修性試驗與評價的目的
7.1.2 維修性試驗與評價的時機與方式
7.1.3 維修性試驗與評價的內(nèi)容
7.2 維修性試驗與評價的工作要求
7.2.1 工作程序
7.2.2 計劃制訂
7.2.3 管理要求
7.3 維修性統(tǒng)計試驗與評價方法
7.3.1 方法概述
7.3.2 實施過程
7.3.3 應用示例
7.4 維修性演示試驗與評價方法
7.4.1 方法概述
7.4.2 實施過程
7.5 注意事項
參考文獻
第8章 維修性虛擬試驗與分析評價
8.1 概述
8.2 維修性虛擬試驗與分析評價工作內(nèi)容
8.2.1 概述
8.2.2 主要工作內(nèi)容
8.2.3 實施步驟
8.3 維修性虛擬仿真建模
8.3.1 虛擬維修樣機建模
8.3.2 虛擬維修場景建模
8.3.3 面向虛擬試驗的維修過程建模
8.4 維修性虛擬仿真試驗
8.4.1 概述
8.4.2 維修性靜態(tài)虛擬仿真試驗方法
8.4.3 維修性動態(tài)虛擬仿真試驗方法
8.5 基于虛擬仿真試驗的維修性分析評價
8.5.1 概述
8.5.2 虛擬維修分析評價方法
8.5.3 基于虛擬仿真試驗的維修性核查
8.5.4 基于虛擬仿真試驗的維修性綜合分析評價
8.6 注意事項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