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爾·波普爾是批判理性主義的創(chuàng)始人。他認為經驗觀察必須以一定理論為指導,但理論本身又是可證偽的,因此應對之采取批判的態(tài)度。《波普爾論開放社會與極權》是一部政治哲學和歷史哲學的批判性導言,也是對某些社會重建原則的審查。其目的和研究方法在《引言》中得到陳述。即使是回溯既往之處,書中的問題也是我們自己時代的問題;而我也竭盡所能簡單地說明這些問題,希望能澄清我們全都關注的這些爭議。
卡爾·波普爾(1902—1994),猶太人,20世紀的哲學家之一,在社會學方面亦有建樹。波普爾一名的理論是對經典的“觀測—歸納法”的批判,提出用“從實驗中證偽的”的評判標準來區(qū)別“科學的”與“非科學的”。在政治上,他擁護民主和自由主義,并提出一系列社會批判法則,為“開放社會”奠定理論根基。主要作有《開放社會及其敵人》《歷史決定論的貧困》《科學發(fā)現(xiàn)的邏輯》《猜測與反駁:科學知識的增長》《客觀知識:一個進化論的研究》《無盡的探索:思想自傳》《開放的宇宙》等。
一、論歷史主義
(一)歷史主義和命運的神話
(二)赫拉克利特與變化觀念
(三)柏拉圖的形式論或理念論
(四)柏拉圖與理想國
二、論柏拉圖的政治綱領
(一)論極權主義
(二)論領導的原則
(三)論烏托邦主義
(四)論開放的社會
三、論社會學和社會革命
(一)社會學的決定論
(二)社會學的自主性
(三)資本主義及其命運
(四)社會主義的來臨
四、論馬克思主義
(一)論歷史唯物主義
(二)論階級戰(zhàn)爭
(三)論法律和社會體系
(四)論社會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