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我國優(yōu)秀古代文化典籍,培養(yǎng)中華文化傳人,使文明薪火代代相傳,發(fā)揮繼續(xù)教育和社會教育的功能,是國家圖書館神圣而重要的使命。2001年至新世紀之初,國家圖書館善本特藏部歷史上最年輕的領(lǐng)導集體剛剛組建,他們在思考,伴隨著全球信息化時代的來臨,中華民族古老文明作為現(xiàn)代文明的源頭越來越受到重視,也吸引了更多的人從中尋找現(xiàn)代文明發(fā)展的動力,作為中國古代文明重要載體的中國典籍應更多地從文人墨客的書齋、專家學者們的象牙之塔中拓展開來,回到廣袤無垠而生生不息的人間沃土,回到生機勃勃而問題四伏的有情天地,成為不斷生長的活的文化。作為這樣一個時代的國家圖書館善本特藏的管理者,我們的使命不僅僅是保護典籍的安全傳承,還有義務讓這些典籍走近社會大眾,在新時代文化建設(shè)傳播中發(fā)揮更大的作用。20世紀50年代;北京圖書館舉辦的一流學者的公益性學術(shù)講座,曾經(jīng)啟迪眾多年輕學子,走上學術(shù)研究道路。于是我們想到讓講座成為中國古代典籍與文化傳播的主要形式。
本書由國家圖書館善本特藏部《中國典籍與文化》編輯部主編,是講座“中國典籍與文化”講稿的結(jié)集,具有很強的參考作用。
怎樣讀《紅樓夢》
論乾隆
漢字文化圈漫談
敦煌占卜文書與唐五代占卜
北京地區(qū)的基督教史跡
南傳佛教與傣文貝葉經(jīng)
《文獻》與文獻研究
長江三峽地區(qū)古人類考古與長江的形成
風雪定陵
日本正倉院與中國出土文物
正倉院是日本奈良時代、也就是與中國唐代同一時期的國家寺院:東大寺的一個倉庫。這個倉庫里收藏了相當于盛唐時期,也就是公元8世紀日本皇室:天皇使用的東西,從日常生活用品,直至國家政治、祭祀、宗教等各方面的器物,都完整地保存在里面。正倉院在1999年被認定為世界文化遺產(chǎn)。
正倉院是日本圣武天皇建造的。圣武天皇是日本第45代天皇,他主政的年代,正值中國盛唐時期,他使用“神龜”、“天平”和“天平感寶”三個年號,尤其是“天平”年號,用了20年,此后的三代天皇,都以“天平”來命名年號,如“天平勝寶”、“天平寶字”和“天平神護”。因此,“天平”成為奈良時代的象征。這個時代的最基本的特點,就是全面學習唐朝,全面移植唐朝文化,一切都以唐為榮。圣武天皇是一個非常熱愛中國文化的天皇。他在位的時候,把佛教推尊為國家宗教,并建造了一座國家佛教總寺院:東大寺。
東大寺的規(guī)模非常大,里面有號稱世界上最大的室內(nèi)大銅佛。東大寺應該說是一個唐式建筑,可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已經(jīng)不太像了,有些部分已經(jīng)變了。如正殿大門的屋頂是像武士盔甲一樣的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