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哲學發(fā)展年度報告(2010)》匯集了2010年國外哲學研究的主要學術成果和理論創(chuàng)新,并增列了國外哲學文獻(包括哲學著作、學術論文、博士論文等)和國外大學哲學系簡介等內容。
導論
英美哲學
德國哲學
法國哲學
意大利哲學
俄國哲學
日本哲學
2010年國外部分哲學文獻
一 英語哲學文獻
(一)英語哲學著作
(二)英語哲學雜志主要論文
《分析》
《美國哲學季刊》
《當代實用主義》
《認識:社會知識論雜志》
《美國生命倫理學雜志》
《倫理學》
《歐洲哲學雜志》
《哲學研究》
《不列顛美學雜志》
《哲學研究雜志》
《哲學研究》
《認識》
《太平洋哲學季刊》
《哲學》
《論辯術》
《生命倫理學》
《亞里士多德學會會刊》
《理性:國際分析
哲學雜志》
《哲學雜志》
《努斯》
《心靈》
《國際哲學季刊》
《心靈&語言》
《科學哲學》
《哲學評論》
《哲學與現象學研究》
《哲學季刊》
《綜合》
(三)英美大學哲學博士論文
二 德國哲學文獻
三 法國哲學文獻
四 意大利哲學文獻
五 俄國哲學文獻
六 日本哲學文獻
國外哲學系簡介
一 牛津大學哲學系
二 紐約大學哲學系
三 魯格斯特大學哲學系
編后記
虛無主義從誕生之日起便像幽靈一樣籠罩在現代哲學思想的周圍。首先尼采公開承認虛無主義的存在,繼而海德格爾又把虛無主義和形而上學結合在一起,使得虛無主義獲得了存在的根據。時至今日,在經歷了各種互生事件后,虛無主義無時無刻不泛濫在我們的周圍,并且在各種不同的意義間變換著面孔。但正如塞文利諾所說的,越是談論虛無主義,我們越是要關注它的實質。
《虛無主義的實質》是一本研究塞文利諾思想不可或缺的書籍,這本書在1972年已經問世,它是塞文利諾的代表作。該書以“回到巴門尼德”這一主題開篇,這一主題曾經一度被置于意大利哲學界辯論的中心位置,尤其是塞文利諾在與天主教會的辯論中,這一主題的辯論熱度被置于風口浪尖。該書主要包含兩個大的議題,其一是塞文利諾認為應該終結虛無主義;其二是塞文利諾對自己過去主要作品中的具有重大價值以及無價值的作品所作出的澄清和說明,尤其是對“原始結構”這一觀點,因為這一提法涉及存在的意義以及虛無主義和“荒誕”。在書中塞文利諾作出了虛無主義是西方文化的實質這一論斷,為了支持這一論斷,他要求我們必須向后追溯到古希臘的思想中,經過《黑夜之路》,經過《白晝之路》的轉折(這是巴門尼德曾經作出的論斷),最終到達《門》這幾部作品,從中我們可以考察出虛無主義的一路到來的印跡以及為何說虛無主義是西方文化的實質。該書第三部分主要是塞文利諾對那些天主教世界曾經給予他的諸多批評的集中回應。
馬里奧·烏杰迪的(M.Vegetti)的《古代倫理學》探討了西方倫理學的起源和發(fā)展過程。他認為,在古代早期,道德、靈魂、宿命、激情和幸福這些概念最初都誕生在非哲學領域,它們誕生于宗教、政治社會實踐等領域。這些概念在詩歌、悲劇和史書中獲得了最初的表達。他于是從《伊利亞特》著手,走上了一條解開倫理學誕生和發(fā)展的探尋之路,從這些最初的詩歌里找到了有關道德、政治和靈魂等倫理學最初的基本主題。他發(fā)現,隨著歷史的發(fā)展,更多的倫理學范疇開始走進人類的生活,比如宿命、幸福和智慧,這些主題尤其在古希臘和古羅馬時期被經常涉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