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代人整日忙忙碌碌、被瑣事裹挾,總覺得身心俱疲,無暇品味生活之美。相比之下,古代人慢吞吞的日常,卻有滋有味、令人神往。 這是一本小品文精選集,也是一部古人生活的小百科全書。近百篇短小雋永的清雅文字,勾勒出古人搖曳多姿的日常生活與心靈世界:有節(jié)氣節(jié)慶之時的風土人情,有吟詩賦詞的快意人生,有飲酒看花的逸致閑情,也有風流傳
本書為《文學遺產》雜志創(chuàng)刊七十周年的紀念文集,收錄約30篇學界同仁為此次刊慶活動所撰寫的紀念文章,文章內容以回憶與《文學遺產》雜志有關的過往經歷為主
浙江的水貌豐富多樣,有八大主要水系,還有杭州西湖等四大名湖,千島湖等人工湖泊,水網密布、河流縱橫交錯的自然環(huán)境孕育了豐富的農耕文化和人文景觀,同時文化名人輩出,如東漢文學家王充、書法家王羲之、唐代詩人賀知章、駱賓王,宋代詞人陸游,明代畫家徐渭以及近代文學家魯迅等。數(shù)以千計的名人故居、紀念館加之魯迅、茅盾文學獎、郁達夫小
本書在發(fā)掘和整理相關文獻資料的基礎上,圍繞丘東平、茅盾、沈從文、丁玲、蕭紅等作家的小說、散文、日記等抗戰(zhàn)書寫,將形式分析與社會史視野相結合,嘗試在歷史現(xiàn)場中激活其政治潛能和美學活力,以此重新討論中國抗戰(zhàn)文學的獨特歷史經驗和形式探索,為總體性研究這一時期的文學提供新的思路。
本書共分五章:視界無界巔峰論道夢筆生花非遺匠影藏韻詩心等。在女性記者的細膩感知中,通過對百余位各界人物的面談采訪,捕捉社會、經濟、科技、文化變遷的微妙之處,從具體物理痕跡到抽象精神影響,是對一個時代、一個地區(qū)或一個群體、一個個體的政治、經濟、科技、文化變遷和發(fā)展行跡的整理與匯集。本書不僅記錄了作者對時代性與延續(xù)性的尋跡
我們忙碌于生活與奔波,可能向往遠方和自由,但不能馬上踐行。不過,好像詩歌并不只在遠方。生活的角落里,也有詩意的痕跡。從出門吹吹風的自由與愜意,到往前邁一步的勇氣與堅持,再到愛的人教會我的溫暖與感動,直至成長就是懂得放聲大笑的豁達與釋然,最后到過自己的生活的獨立與樂觀。生活的角落藏匿著溫柔的力量。無論是閑暇時獨自品讀,還
本書為中古樂府和文論專題研究著作,分為“內篇”“外篇”和“附錄”三個部分!皟绕睘橹黧w部分,主要是中古時期樂府學和《文心雕龍》研究的相關論文,包括《論“樂府”作為文體概念的確立——從摯虞到劉勰》《<文心雕龍>“聲律”說辨析》《南朝女性樂府詩考錄》等已發(fā)表過的論文!巴馄笔菍τ⒚罎h學界樂府學的最新成果綜述,介紹了傅漢
本書是1917-1949年間中國新詩傳播接受文獻目錄匯編。通過對民國時期報刊、圖書的“拉網式”搜集,收錄包括新詩手稿、新詩通訊、新詩廣告、新詩動態(tài)、新詩創(chuàng)作談、讀者來信、新詩批評、新詩研究文章、新詩別集、新詩總集、新詩序跋、文學史著中的新詩章節(jié)、新詩史著、新詩研究論著、新詩導讀本、新詩學位論文、新詩教材、新詩編年史、新
本書對宋代僧人石芝宗曉編著的《樂邦文類》的作者狀況、版本源流、編著過程進行了全方位考述,在此基礎上,從文體功能、思想價值的角度對集中所收錄的文章文體進行了深入解析。從文學視角出發(fā),分析了其中所收錄各種類型的詩歌文本,揭示其審美價值及思想內涵。本書還考述該書各文本作者的生平行止及詩文創(chuàng)作。該書展現(xiàn)了靖康之后天臺僧人與地方
評點作為富有中國特色的文學批評樣式,通過序跋、凡例、評語、圈點符號等要素的分工配合對作品展開周全而細致的品評鑒賞。這種批評方式使得《孟子》評點兼?zhèn)湮膶W批評和文本閱讀雙重功能。評點家在剖析文法的基礎上從不同角度詮釋孟子思想、價值觀念,為后人讀《孟子》逐一揭示法門,以實現(xiàn)文以明道的目的。本書旨在考訂《孟子》評點文獻的基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