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是為民造福的“百年大計”。環(huán)境監(jiān)管失職罪作為生態(tài)環(huán)境監(jiān)督領域刑法規(guī)制的主要罪名,其犯罪主體只聚焦于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未能有效遏制我國早期“先污染,后治理”發(fā)展模式的弊端。為貫徹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環(huán)境正義、生態(tài)文明等環(huán)境法治理念,應將生態(tài)環(huán)境法益確立為刑法的獨立性法益,不斷完善生態(tài)環(huán)境監(jiān)督過失犯罪主體的注意義
本書以與公司有關的二級案由為標準劃分,選取了司法實踐中高頻率、大難度的13個案由,另選取了實踐熱點的清算義務人責任單設一章,以期為法律實務者提供可供參考的裁判方法,為公司治理者提供便于執(zhí)行的規(guī)范引導,為理論研究者提供可資借鑒的實踐樣本。全書共分為14章,分別為股東資格確認糾紛、請求變更公司登記糾紛、股東出資糾紛、股東知
本書為菲迪克(FIDIC)2017版的紅皮書、黃皮書和銀皮書提供了清晰的概述和全面的指南。作者詳細評析了新版本的合同條款、說明每本書如何比較和關聯(lián)、指出與早期版本(包括2008年金皮書、FIDIC設計-建造-運營合同)相比的變化。特別是,對合同條款的修訂的深層邏輯和菲迪克的政策選擇以全球、全行業(yè)、歷史和發(fā)展的宏觀視角做
本書系英國不當得利法(返還法)集大成之作,塑造了英國今天不當得利法的整體格局與面貌。全書計十二章,依次為:第一章,引言;第二章,辨異;第三章,法律手段與返還標準;第四章,返還法的內部體系;第五章,以原告損失為代價而得利;第六章,非自愿轉移:第一類;第七章,非自愿移轉:第二類;第八章,自有接受;第九章,政策推動的返還;第
本書打破了傳統(tǒng)犯罪記錄制度研究中的一元國家立場,試圖論證犯罪記錄首先應當是作為個人信息的一種特殊類型,本質上應當是犯罪人個人信息的一部分。只是基于國家現(xiàn)代化管理的需要將其部分讓渡給了國家,國家的使用應存有邊界。提出了犯罪記錄制度的功能應當設定為預防犯罪與權利保護二元論。并進一步提出要以權利制衡權力,在犯罪記錄制度的功能
本書圍繞大數據偵查中的權利保障問題展開討論,該書全面而詳盡地探討了大數據偵查在提升偵查效能的同時,如何對公民權利產生影響,并提出了相應的解決策略。首先,該研究對大數據偵查的概念進行了清晰的界定,深入分析了其特征和功能定位,為我們理解這一新興偵查手段提供了扎實的理論基礎。同時,作者還從以人為本、程序正當性、數字正義等理論
本書緊緊圍繞反恐怖主義法律中的熱點、難點議題,逐一分析了反恐法律問題中的本體問題、實踐問題、理論問題以及建構問題,環(huán)環(huán)相扣于反恐怖主義和國家安全兩大焦點,以現(xiàn)實探析各國際組織卓有成效的法律機制,總結反恐領域中的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本體篇重點揭示了國際反恐法律機制的內涵與價值,針對國際反恐法律機制的內涵詮釋,確定其作為輔
近年來,武裝沖突對文化財產的破壞屢見不鮮,違反保護全人類文化遺產之國際法義務的行為一再發(fā)生,令人錯愕。此類罪行表明,我們迫切需要鼓勵和確保1954年在海牙通過的《關于發(fā)生武裝沖突時保護文化財產的公約》及其議定書的落實,以及在國際上達成共識,整體推行文化財產保護國際制度。 《文化財產保護:軍事手冊》是上述公約及其《第二議
人類社會已進入數字化時代,數字化生存成為我們日常生活的一種重要場景。我們需要重新思考金融數字化與法治的交互關系以及金融數字化與法律跨界融合和創(chuàng)新問題。一方面,法律依然是調整金融關系的主要手段;另一方面,以智能算法和區(qū)塊鏈智能合約代碼等為代表的數字科技替代法律的現(xiàn)象已經在一些特殊場景中得到體現(xiàn)和應用。金融數字化及其與法律
本書以票據法理論體系為論述線索,以《票據法》和相關的票據法規(guī)及規(guī)章為基本依據,以理論分析與規(guī)則適用為研究思路,突出票據法律、法規(guī)的適用,力求幫助、引導讀者形成運用票據法理分析、解決具體票據糾紛的實踐能力。全書分為十一章:前八章為總論,全面論述了票據法的核心理論問題;后三章為分論,具體展開以匯票為核心的匯票、支票和本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