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伽經》前后共四個譯本,現存三種。宋代正受禪師以劉宋譯本作主本,為此經撰寫集注。凡遇經文簡約晦澀處,采集北魏、李唐兩種譯本之長處附于其下,加簡要注釋,方便讀者參考融會。又在義理闡釋方面,參照寶臣《新說》、楊彥國《楞伽經纂》和《宗鏡錄》等中涉及此經者,取其精粹,陶鑄文字,使經文脈絡貫通!独阗そ浖ⅰ房芍^參研《楞
一個人能否取得成功,是有多方面的因素決定的。但是,重要的決定因素,還是取決于對自身潛能的開發(fā)。 本書作者通過35年的艱難探索,把西方心理學和東方佛學文化巧妙地結合起來,提出一套開發(fā)自身潛能的理論體系和實踐方法。 作者提出,通過發(fā)掘自己的子人格并和自己的子人格對話,將每一種人格生活化,就能建立全新的觀察視角,充分釋放
在禪宗傳統里,掃除就是一種重要的修行。僧侶的一天,都是從打掃開始的。本書介紹了作者在光明寺做僧侶期間每天的日常掃除活動。通過閱讀本書,可以使得讀者學習日常的掃除方法,以身體的勞動對應到心靈的寧靜與升華。
對佛教經典《地藏本愿經》《佛說盂蘭盆經》《佛說父母恩重難報經》三部經的翻譯解釋。
《華嚴金師子章》乃唐代佛教華嚴宗三祖法藏賢首大師為武則天講解《華嚴經》的“十重玄門”、“六相圓融”等教義時,為了使其能夠理解空與色、心與境之間的種種關系,法藏大師以殿前的金獅子為譬喻,故有了《華嚴金師子章》!度A嚴金師子章》是由法藏大師為武則天講解《華嚴經》的記錄稿整理而成,此文雖短,但卻集中簡要地概括了佛教的核心思想
《不惑》,是鈴木大拙的代表作之一。在本書中,鈴木大拙從佛教的源流、禪門公案等著眼,使讀者領悟:禪自生活中來,它不是神秘主義,也不是虛無縹緲的東西。相反,它是zui實在、zui貼近生活和人的生命體驗。了解禪,是為了解決每個人在生活中遇到的問題,解決偏離自己的內心帶來的痛苦,化解zui深層的心理困境,理解人之所以為人的意義
《中古中國研究書系:中國中世紀的鬼節(jié)》展示了一位當代美國學者對這個古老中國之節(jié)慶的理解,以局外人的角度隔岸觀火,為讀者勾勒出一幅與眾不同的畫面。 《中古中國研究書系:中國中世紀的鬼節(jié)》連導語、結語共分八部分,概括了全書主要內容及分析框架,綜述了鬼節(jié)的主要活動、在中國及東亞流行情況及其多重意義,并將宗教分為“制度型”和
本書主要是透過經典中記載的佛陀的平等思想、教育方法,客觀探討佛教的女性觀。以客觀的分析、比較,探索女性地位于原始至大乘佛教各階段的發(fā)展中之平等性,闡示佛教女性之智慧和慈悲特質,為現代佛教女性樹立理想的言行典范。
本書一共三千六百一十八字,主要內容是要大眾發(fā)菩提心,求無上佛道。而發(fā)菩提心必須正確,以八種方法來分別,再接十種因緣啟發(fā)它。我們發(fā)菩提心不能間斷,必須要每天發(fā)、時時發(fā)、念念不斷地發(fā)。
本書內容涉及提婆、世親傳記及其論典問題;唯識學上識變問題;境由心生之宇宙人生觀問題;彌勒信仰之起源及其應化事跡問題;順治皇帝出家等諸問題。